「胖五」成功發射,大象帶你遨遊太空篇二

2020-08-27 河邊有隻象

之前大象跟大家分享了幾本跟天文學有關的好書,似乎還是不少關注的,所以今天就跟大家再分享幾本有趣的天文好書。

可以先回顧一下上次的帖子。

胖五的最重要意義是中國航天技術在「大火箭」上的邁進,更是中國建立自己的空間站和登月的發軔。說到空間站,就要說到下面這本書。

國家地理太空探索全書


這本書由美國國家地理和NASA美國宇航局聯手創作,從火箭發射到軌道飛行,從太空梭到國際空間站,從太空生活到返回地球,認識比海洋更浩瀚的太空,拓展比地球更遼闊的心靈。太空生活時間最長的太空人之一,特裡·維爾茨親身講述體驗與經歷:特裡·維爾茨(即Twitter網友「太空人特裡」Astro Terry)在200餘天的太空生活中拍攝了30多萬張照片,創造了NASA太空人的拍照紀錄。他將這些從遠在地球幾百千米之外拍攝的作品上傳到Twitter和Instagram網站,與網友分享。《國家地理太空探索全書》精選其中神奇、美麗的照片,輔之以生動的解說,揭秘神奇的太空生活。

這本書可以滿足我們對探索太空最真實的感受,從訓練到進倉,再到升空,在太空中的生活和工作,方方面面都有著詳實而有趣的描述。特裡還為讀者提供了非常多漂亮的照片,讓我們領略地球之美以及太空之美。

除了無邊的宇宙,再震撼的應該就是地球上的颱風(颶風),在這兩者面前我們都會感受到渺小和無力。

人類最高的科學結晶之一——航天飛船,不單讓其他國家無法企及的高度,連國力強盛的美國也無法繼續維持繼續飛行被迫放棄,可見這不單單是科學還需要經濟支撐,不然航天事業舉步維艱。

國際空間站,期待中國也在將來建成自己的空間站。

要成為一個優秀的太空人不單要有強健的體魄(所以有很多空軍飛行員成為太空人),還要有強大的科學頭腦,每次飛行都有著重要的科學實驗,而且還要面對負責的儀器。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要有一顆耐得住寂寞的心。

不是說想回家就能回家的,在太空中還有什麼有趣的事情,可以看看這本《國家地理太空探索全書》,一定不會失望的。

森寶宇宙飛船積木模型

如果要想更加深入了解從地球到太空的宇宙飛船,沒有比自己「建造」一個宇宙飛船更加合適了。這個宇宙飛船由SCC航天文化授權,以神舟飛船為藍本設計。

可以整體擺放一個完整的飛船,也可以分開三個不同的部件把玩。

推進艙部分,推進艙又叫儀器艙或設備艙,安裝推進系統、電源、軌道制動,並為航天員提供氧氣和水。這部分是最後作為「捨己為人」而存在的。

中間段是返回艙,是航天員往返太空時乘坐的艙段,為密閉結構,前端有艙門。太空人回來就靠它了。

軌道艙是飛船進入軌道後航天員工作、生活的場所。艙內除備有食物、飲水和大小便收集器等生活裝置外,還有空間應用和科學試驗用的儀器設備。返回艙返回後,軌道艙相當於一顆對地觀察衛星或太空實驗室,它將繼續留在軌道上工作半年左右。軌道艙留軌利用是中國飛船的一大特色,俄羅斯和美國飛船的軌道艙和返回艙分離後,一般是廢棄不用的。

森寶在設計上下了不少功夫,連這個對接的位置也沒有漏掉。

和上面的《太空探索全書》的禮炮號飛船對比一下,雖然不是一個國家設計的但是還是可以看出在仿真度上森寶還是做得相當好的。

來模擬一下太空人出艙,玩法還是挺多樣的。

軌道艙可以打開,實現更多的場景。

森寶這款宇宙飛船八百片左右相對而言難度不高,重複性也低,自主設計,做工優秀,磚塊咬合緊湊價格也不貴,作為天文學的引導玩具值得擁有。

看不見的光:從紅外線到X光,電磁波發現趣史

在上一篇大象聊到我們探索宇宙的方式,各種各樣的望遠鏡,就聊到我們看到的很多太空照片並不是我們肉眼可見的,而是科學家們為了方便我們看而進行了合成而來,所以就要說到來說說我們所看不見的光。

要說人類對光學的認識,就肯定要說到牛頓,《光學》是牛頓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光學》的全名是《光學或光的反射、折射、彎曲與顏色的論述》,它探討了「迄今為止光學中談論過的一切」。牛頓對光學提出自己的見解是微粒說,而老對手胡克提出的是波動說。當然,現在科學已經證明光是波粒二象性。對於看不見的「波動性」,要得到證明要比牛頓的時代要晚上不少,但是這些看不見的光,推動現代科學進步是一點都不亞於牛頓的學說。

對於看不見的光,我們可以說每天都離不開,跟可見光一樣。早上起來看看手機,就會接觸到無線電波,打開微波爐做個早餐就要接觸到微波,現在夏天出門要擦防曬,就是要抵抗紫外線,出門了曬得我們火熱的主要是紅外線的輻射。這些看不見的光,跟我們看不見的空氣一樣不可或缺。

光並不是直接給我們帶來溫暖,而是讓我們身上的原子產生震動而產生熱量。

而微波爐則是這種「震動」的加強版,特定波長的微波可以說分子劇烈運動而產生巨大的熱量,而讓實物得以加熱甚至從生變熟。

對於現代人而言,最重要的手機網絡和WiFi都要歸功於赫茲在1888年發現無線電波不然我們就要停留在出門靠喊的古代了。

正如前面說的看不見的光的重要作用還有探索宇宙,讓我們得以了解過去和現在更可以預測未來。

人類對未知總是充滿好奇心,那麼對看不見的東西感興趣了嗎?

如果嫌這些都太科學了,那麼大象最後推本被譽為為文學生準備的天文學書。

給忙碌者的天體物理學


這是一本從內容到書的設計裝幀都非常用心的小冊子,先說說作者。

2000年被《時人》雜誌評為最性感的天體物理學家,2008年《發現》雜誌評為科學界最聰明的5人之一,從照片也可以看到他富有魅力的笑容也透著一絲絲的有趣。那麼就看看他是怎麼來描述我們的宇宙。

宇宙的起源來自一場大爆炸,我們中國人有混沌一詞,作者則把宇宙的起源形容為一鍋湯,想想西方的湯,確實非常形象。

那場小行星撞擊地球的浩劫,對當時地球上的霸主——恐龍來說可能是一場災難,但對人類而言是幸福的開始,人類得以有了進化的前提不被吃掉!

原來地球最強大腦愛因斯坦竟然不是「實踐出真知」,可以通過理論演算來創造出一百年都沒有被人超越的理論(當然愛因斯坦的理論被其他人用科學實驗所證明),在讓人佩服之餘也讓我們理解到不一樣的科學,也打破了我們對愛因斯坦的認識,從而引發我們對天體物理學的更多思考。

我們為什麼要研究宇宙,認識宇宙也是認識自我的。這是一種以大見小的反向思維,其實這也是基礎科學研究者的無奈之處,很多研究被定義為「無用」之學,像同為天文學研究所用的貴州「大眼睛」——FAS射電望遠鏡就被人所質疑。

其實我們有幾個人有科學家聰明呢,不然靜靜看看書,拼個積木不好嗎?瞎操心個啥呢!

相關焦點

  • ...搭載「胖五」火箭遨遊太空的野生花卉種子回來了!哪些種類?為啥...
    搭載「胖五」火箭遨遊太空的野生花卉種子回來了!哪些種類?為啥「上天」?但是「上過天」的花卉種子你見過嗎?6月20日我市搭載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胖五」)遨遊太空的79樣份、萬餘粒野生花卉種子返回大慶並交到所屬企業手中這些種子近期將進行播種今秋出苗明年市民有望看到「太空種子」
  • 胖五發射成功 太空逐夢 VR體驗館航天航空主題引熱議
    胖五發射成功 太空逐夢 VR體驗館航天航空主題引熱議2019年12月27日,長徵五號遙三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將實踐二十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長徵五號立項於2006年10月。歷經十年攻關,2016年11月3日,長徵五號遙一首飛,但首秀之旅磕磕絆絆,點火發射多次推遲,不過最終還是成功將實踐十七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 「胖五」成功發射創下一項新的裡程碑,英國人:中國正邁出一大步
    「胖五」運載火箭發射成功>近日,「胖五」運載火箭將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成功送入了太空,這次發射是中國空間站階段任務的首次發射。在克服了新冠肺炎疫情以及不久前中國航天連續兩次發射失利等多重困難的影響下,「胖五」家族的新成員——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此次發射一飛沖天,正應了中國人的一句老話:事不過三。1992年,中國確定了載人航天「三步走」踏實穩健的發展戰略。
  • 中國「胖五」發射成功,美國就在月球「圈地」,太空競賽開始了?
    5月還沒過幾天,有關太空的大新聞就一爆接著一爆:5月5日,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告捷,把近22噸重的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送入太空,5月8日下午13時49分,飛船返回艙成功降落在酒泉東風回收著陸場預定區域。海南文昌發射基地,「胖五」點火瞬間。
  • 胖五發射成功,中國新版「太空梭」問世,比美國SPACEX的性能強
    為什麼這次長徵5號B發射萬眾矚目,這是因為它承擔的責任和意義太過重大了。就在前不久,也就是3月16日21時34分,長徵七號運載火箭發射失敗,因此,這次發射能不能成功,說實話,大家都在背後捏著一把汗,如果胖五再發射失敗,中國航天史就將迎來至暗時刻,後果不堪設想,可想而知,這次胖五B發生,是承載了多大的壓力。
  • 「胖五」發射嫦娥五號為何要選在凌晨?
    11月24日凌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在破曉中劃出一道亮麗的金色弧線,經過2200多秒的飛行,成功將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送入地月轉移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此次發射正值凌晨破曉時分,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總體設計部型號設計師錢航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揭秘了「胖五」選擇在凌晨發射嫦娥五號探測器的四點原因。
  • 為什麼「胖五」發射嫦娥五號要選在凌晨?
    「胖五」身高約57米,起飛重量約870噸,是名副其實的「大力士」。它使我國現役火箭的運載能力提升2.5倍,可一次將16輛小汽車的重量送入太空。有了它,還能把更大更重的飛行器送到深遠的太空。從30多年前開始啟動論證,到20多年前開始預研,10多年前開始立項研製……「胖五」的成長已走過30多年時光。
  • 為什麼「胖五」發射「嫦娥五號」要選在凌晨?
    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在破曉中劃出一道亮麗的金色弧線,經過2200多秒的飛行,成功將「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送入地月轉移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與以往不同,此次發射為什麼要選擇在凌晨升空?
  • 發射「天問」,為何非「胖五」莫屬?
    在航天領域,運載火箭是開展一切航天活動的前提和基礎,運載火箭的能力決定了探索太空的步伐和在全球「太空俱樂部」中的會員等級。在運載能力為王的太空時代,誰擁有更強的火箭,誰就掌握更大的主動權。那這次成功執行任務的火箭有何特別?
  • 叫箭不帶弓,飛駛上九重,帶你去月球,遨遊在太空(打一科技物)
    網絡查找謎語「叫箭不帶弓,飛駛上九重,帶你去月球,遨遊在太空(打一科技物)」,您會發現,很多網站的謎底都是「火箭」。  一把弓可以帶很多箭,而一支箭卻不能帶很多弓。這樣,「叫箭不帶弓」這種說法就不對,應該是弓帶箭,而不是箭帶弓呀。  這個謎語其實是一個改編謎語,讓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吧。
  • 濱海造「胖五」成功搭載嫦娥五號發射成功
    「奔月」成功!  11月24日4時30分  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  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  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  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    等四次分離  最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  視頻來源:微博@我們的太空  執行此次發射任務的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由中國航天科技(000901)集團有限公司一院抓總研製,在濱海新區總裝製造,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達14噸級,作為我國首型5米芯級直徑的大推力運載火箭
  • 「胖五」發射「嫦五」,為何選在凌晨?
    此次護送嫦娥五號登月的,是有「胖五」暱稱的長徵五號火箭。「胖五」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一院抓總研製,是我國目前起飛規模最大、運載能力最強的運載火箭。「胖五」身高約57米,起飛重量約870噸,使我國現役火箭的運載能力提升2.5倍。
  • 嫦娥攬月|為什麼「胖五」發射嫦娥五號要選在凌晨?
    它使我國現役火箭的運載能力提升2.5倍,可一次將16輛小汽車的重量送入太空。有了它,還能把更大更重的飛行器送到深遠的太空。從30多年前開始啟動論證,到20多年前開始預研,10多年前開始立項研製……「胖五」的成長已走過30多年時光。
  • 「胖五」長徵五號遙二運載火箭發射失利
    7月2日19時23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組織實施長徵五號遙二火箭飛行任務,火箭飛行出現異常,發射任務失利。後續將組織專家對故障原因進行調查分析。 原本,這次發射意味著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工程研製圓滿收官,進入正式應用階段。同時,這次發射也是我國在今年下半年探月三期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發射前,對「胖五」火箭的最後一次實戰演練。
  • 5號國產「胖五」火箭在海南文昌成功發射,白宮視之為威脅
    5月5日18時,隨著點火命令一聲令下,暱稱為「胖五」的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發射基地騰雲而起,直入長空,約489秒後,載荷組合體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任務圓滿成功。這標誌著我國第三階段載人航天工程正式進入實施階段。
  • 中國「胖五」剛發射成功,美國就在月球「圈地」,萬億級太空競賽開始了?
    海南文昌發射基地,「胖五」點火瞬間。圖:微博@人民畫報這意味著,中國成為繼美國之後,第二個成功試飛了新一代載人太空飛行器的國家。國人離建立「天宮空間站」、實現載人月球探測的夢想又近了一步。逐漸喪失太空領導權的美國,突然發現,原先整整齊齊的隊伍,突然間就不好帶了。從杜拜到華盛頓,從東京到莫斯科,歐洲、中國、日本、印度等國都開始積極爭奪登陸月球和火星。
  • 發射「嫦五」的「胖五」來自這個神秘的火箭家族
    來源:央視網日前,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和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胖五」送「嫦五」出徵,真正進入倒計時!身材壯實的「長徵五號」將用最穩固的陪伴,助「嫦五」開啟「九天攬月」之旅,書寫「浪漫故事」。
  • 剛剛,嫦五成功發射
    我國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中國自2004年正式實施探月工程以來,不斷探索,歷經十六載,成功完成嫦娥一號、二號、三號和四號任務以及嫦娥五號高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實現了「五戰五捷」的輝煌戰績。圖片來源:央視新聞嫦娥工程規劃為三期,簡稱「繞、落、回」,也就是繞月探測、月面探測、月球自動採樣返回。
  • 發射高軌大衛星、發射載人飛船試驗船、發射深空探測器——「胖五」:長徵火箭家族的實力擔當
    姜哲 科技日報記者 付毅飛2020年7月23日,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抓總研製的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從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成功將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這意味著被暱稱為「胖五」的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掌握了新的「絕技」。至此,「胖五」已經先後執行過發射高軌大衛星、發射載人飛船試驗船以及發射深空探測器三類任務。
  • 胖五微課堂:為什麼「探火」任務非「胖五」莫屬
    首次採用了5米直徑箭體結構,全長約57米,起飛重量約870噸,比其他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的體型大得多,也因此有了「胖五」的稱呼。,「胖五」的燃料大部分是零下183℃的液氧和零下253℃的液氫——這已經接近低溫的極限,所以又被稱為「冰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