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個世紀80年代,韓國、中國臺灣、中國香港、新加坡這個地方經濟增速驚人,GDP年均增長率超過10%,引發全球關注,人們把這個四個地方成為「亞洲四小龍」,然而,經過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這四個地方的發展差距越來越大。韓國GDP排名世界第十,臺灣掉到全國第八,香港被深圳超越,新加坡增長低迷。香港與新加坡更具可比性,2019,你更看好哪座城市?
很多人都知道新加坡是一個主體國家,但新加坡更像一個城市,國土面積只有700平方公裡,連深圳一半都不到。2019年,新加坡GDP超過3600億美元,略低於深圳,但是新加坡的經濟增速還可以,達到了3.3%。新加坡製造業增長7.5%,服務業增長2.8%,這是很重要的信號,很多地方都希望「去工業化」,吃塊活飯,但新加坡堅持發展製造業。
反觀香港,情況就不那麼樂觀了,在GDP上面,香港比新加坡略低一些,但是香港的GDP增速也就3%左右。香港面積有1100平方公裡,比新加坡大1/3。
香港與新加坡有一個共同之處就是港口優勢,新加坡扼守馬六甲海峽,香港這是國際貿易中轉站,兩地港口經濟都是支柱性產業。但是香港的空心化非常嚴重。
1980年香港製造業工人總數約100萬,而2010年僅10萬出頭。香港的本地製造業至此幾乎是死了個乾淨。
相比之下,新加坡的製造業在國際市場口碑良好,製造業產品主要包括電子產品、化學與化學產品、機械設備、交通設備、石油產品、煉油等部門。直到今天,新加坡已經成為東南亞最大修造船基地之一,還是世界第三大煉油中心。這就決定了,新加坡老百姓踏踏實實地掙錢,而不是發展泡沫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