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航拍微山湖東岸的微山縣馬莊村。攝影/王新偉
— 北方第一水鄉,通吃魯蘇豫皖 —盛產大漢、大嫚的山東,以豪放、剛猛的形象深入人心。黃河湯湯、泰山巍巍、平原蕩蕩,描繪的是一幅典型的北國風光。
微山湖的出現,為這個北方省份平添了的幾分柔美,也讓相對保守的儒家空氣裡,多了幾分狂野。也因為微山湖的存在,讓本就多姿多彩的齊魯大地,變成了一幅更加立體、生動的山水畫。
▲ 微山湖南岸,山東省界內的江蘇飛地——徐州市銅山區黃莊島。攝影/鄭舟
鄱陽湖、洞庭湖、太湖、洪澤湖、巢湖常被稱為「中國五大淡水湖」。微山湖屈居「第六大淡水湖」,但這足以讓她成為山東第一大湖。
被唐詩宋詞歌頌過無數次的鄱陽、洞庭、太湖,是文人的湖;相比之下,同是大湖的微山湖,是一座平民的湖,她的文化記憶,銘刻在民間歌謠裡:
「西邊的太陽就要落山了,
微山湖上靜悄悄。
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
唱起那動人的歌謠。」
▲ 夕陽西下,微山湖上靜悄悄。攝影/王斌
一曲《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唱出了微山湖人與這片水鄉的水乳交融。動人的歌謠背後,這片北國水鄉還有無數傳奇,未被我們熟知。
黃河一生氣,留下「第六大淡水湖」
她的地理位置,就充滿傳奇:呈西北—東南斜跨、又長又瘦的微山湖,位於山東省西南角與江蘇省西北角的結合部。
從空中看,豐水期的微山湖,猶如一條玉如意。中間一道攔湖大壩,像是一條繩索,把這個大湖紮成了蝴蝶結狀,又像是山東的「領結」。
▲ 枯水期的南四湖(微山湖),豐水期的輪廓清晰可見。圖/NASA
微山湖,在地理學家那裡更多地被稱為「南四湖」,分別是微山湖、昭陽湖、獨山湖、南陽湖。四個湖之間沒有明顯界限,水面連成一片,其中微山湖面積最大,所以南四湖也泛稱為「微山湖」。
▲ 俯瞰「南四湖」之一的南陽湖。攝影/李瓊
▲ 濟寧市太白湖,也是黃河改道形成。攝影/李瓊
中國的大型淡水湖泊中,微山湖是一朵遺世獨立的明珠。當其他大湖紛紛選擇四季溫暖、多水多雨的江南時,她孤獨而頑強地屹立在北方大地。
雖跟五位南方的兄長相比,身軀顯得有些瘦弱,但在普遍缺水、植被稀疏的北方,出現這樣一個大湖,已是人間奇觀。
▲ 夏日的微山湖,蓮花蕩與養殖網箱,中間的水道是京杭大運河。攝影/侯賀良
微山湖的所有湖面屬濟寧市下轄的微山縣——微山縣,但它除了滋養了70多萬微山縣人民,她還滋養著湖畔山東、江蘇兩省的濟寧、菏澤、棗莊、徐州等城市。
▲ 微山湖吐納了周邊眾多河流。製圖/F50BB
她,極其古老,所在地殼已有4億年的高齡。
她,又極其年輕,形成今日規模也只有150年。
黃河,將微山湖塑造成了今天的模樣。脾氣暴躁的母親河,在下遊經常改道、決口,大量泥沙淤積,不斷抬高微山湖周圍,河水匯入窪地,微山湖越變越大。
▲ 上圖:江蘇徐州銅山百畝荷塘,攝影/王新偉;下圖:徐州市區的淮海路運河碼頭。攝影/鄭舟
微山湖,傳承了母親的廣闊胸懷,卻不像黃河那樣喜怒無常,她以溫柔的姿態,容納47條大小河流進入自己的懷抱,其中一條是孕育了聖人孔子,並留下「逝者如斯夫」的泗水;
她能輕鬆地消化從自黃河方向而來的京杭大運河,又不動聲色地將其分娩出,讓其通向長江、淮河。
▲ 微山湖與大運河相連,通達南北。 製圖/F50BB
微山,一個聽起來很平民的名字,來自一位傳奇人物——微子。
微子是暴虐的商紂王一母同胞的兄長——微是他的封地,子是他的封爵,故稱微子。微子死後,葬於一座小山,百姓稱之為微子山或微山,這裡就是湖中的第一大湖心島微山島。大湖形成後,因為湖中有微山而得名微山湖。
她塑造了另一種山東:灑脫、狂野
微山湖的水,主要補給來源是黃河及黃泛區的河流。略顯渾濁的湖水,孕育了全國面積最大的荷花蕩(多數是叢生的野荷)。
光是微山島周圍,就有十萬畝蓮荷,這十萬畝荷花蕩,猶如銀河,零零碎碎的綠色,仿佛星空。
▲ 微山湖東北岸,滕州紅荷溼地。攝影/田春雨
這「綠色的星空」裡,除了那首《微山湖上靜悄悄》,還有無數「動人的歌謠」,如葉碧花紅間傳來的那一首火辣辣的情歌《摘菱歌》:
「七月老,八月落,
新娶的媳婦摘菱角,艙裡菱角沒腰窩。
挨著個扁子還好過,挨著個刺頭扎死我。
該死的,光笑不疼我!」
▲ 用「接天蓮葉無窮碧」形容,也不為過。圖/視覺中國
回唱的人毫不示弱:
「七八月裡蓮蓬香,妹採蓮來哥打漿。
誰叫你光顧聽哥唱,蓮蓬子掛破了花衣裳。
管它滿倉不滿倉,親破妹妹的腮幫幫!」
在改革開放不久的年代,這種敞開心扉的互相表白,很難讓人想到。
▲ 俯瞰微山島上的南陽古鎮,漁民傳統的水上婚禮。攝影/鄭舟
這狂野的表達,或許是煙波浩渺的湖水帶來的底氣。從裡到外、從古至今,微山湖畔,總是有一股來自大自然的野性。
山東人保守?魯地人拘謹?只要你來到微山湖,這些「刻板印象」統統都會消失。
▲ 銅山柳泉北村的荷花塘。攝影/鄭舟
▲ 大運河與微山湖共同孕育的南陽古鎮。攝影/周長徵
曾經,微山湖跟梁山下的「八百裡水泊」相通,108位好漢的故事是《水滸傳》的虛構,但其原型「宋江三十六人」卻是實打實的歷史——他們不僅活躍於梁山泊,也奔波於微山湖一帶。
唱著「爺爺生在天地間」的好漢,有了這些湖泊的撫慰與庇護,才能在山東、河南、江蘇一帶橫著走。三個湖心島微山島、獨山島、南陽島,猶如巨艦舶在湖中,讓波濤不息的南四湖人有了安居與從容、穩定與堅強。
▲ 航拍南陽古鎮全貌。 攝影/王斌
微山島,保留著微子的遺孤;獨山島的歷史比湖泊更長;南陽島的熱鬧從古延續至今。南陽島上的南陽古鎮,依古運河的大堤而建,窄窄長長,像一把綠色的琵琶。
她的繁華,是因為南來北往的客船,大運河時代,這裡匯聚著魯語、吳韻、豫腔、淮調,湖畔的徐州、濟寧都是繁華一時的大城。
▲ 徐州市秦洪橋,橫跨跨京杭運河。攝影/鄭舟
船就是家,家就是船
唱著《摘菱歌》的姑娘,結束勞動後,會回到她的家,一艘泊在水面開闊處的連家船。
▲ 「連家船」,微山湖最典型的人文景觀。 攝影/趙新宏
所謂「連家船」,是指漁民的生產和生活兩用船,船就是家,家就是船。
在這裡看到的景象,與樂觀、豁達的歌詞形成了極大反差:一艘船,載著網、罱、罾、箔、叉,載著柴米油鹽鍋碗瓢盆,載著妻兒老小一家,也載著雞狗鵝鴨。
▲ 上圖為南陽島村民上岸上採購生活用品,攝影/鄭舟。下圖為夜幕下的微山湖上的一艘「連家船」民居。攝影/152014806300287,圖/圖蟲·創意
為了與水災、戰爭等惡劣的生存條件抗爭,微山湖的漁民們結成了四大船幫:網幫、載幫、罱幫、槍幫。
四大船幫中,最苦的當是罱幫。他們的家當無非是一隻小船和一副罱,如一首歌謠所唱:
「一條小船八尺長,祖孫三代住一艙。
一年四季湖上漂,漁網片子當衣裳。」
▲ 照片中的孩子,長大後在哪裡呢?攝影/趙新宏
在野鴨與大雁鋪天蓋地的微山湖,槍幫就是以獵殺這些水禽為生的漁民。但槍幫的漢子們也不是鐵心腸:他們不打鴛鴦、不打孤雁。
大雁的配偶不幸死去,雄不再「娶」,雌不再「嫁」,寧可淪為孤雁。孤雁讓人憐憫,打它們為槍幫所不齒。
▲ 獨山湖鷹幫船隊。攝影/王斌
對孤雁有著柔軟心腸的槍幫漁民,更在民族危亡的關頭,讓心頭升起仇恨與怒火——抗日戰爭時期,以微山湖為根據地的「微湖大隊」「運河支隊」「鐵道遊擊隊」等革命武裝,出沒在蘆葦蕩裡,活躍於津浦鐵路線上。
▲ 京滬鐵路與京福高速,從微山湖東南角穿過。攝影/鄭舟
微山湖的漁民,最刻骨銘心的是災難。地方志資料統計,從南宋到新中國成立前的700餘年,平均每百年發生水災70餘次。
▲ 濟寧市南旺分水龍王廟遺址。攝影/王斌
災難之中,連家船上的漁民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神靈」,這個神靈就是當地人信仰的——大王。來到微山湖,你就能看到在各個湖島上和沿湖岸邊,都建有大小不等的大王廟。
來源 | 地道風物
文丨木生、赤羽 、 文編 | 大羽
圖編丨王家樂 、 地圖編緝丨F50BB
封圖攝影丨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