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不是專業戶外登山愛好者,但無意間偶遇的這座大山,還是讓我有了攀登上去的欲望。
因為,這座山不像別的山,山門前荒草蔓延、一派凋敝蕭瑟,保持著天然的樣子。上山之路是只能容下一人通過的小土路,一路彎曲盤旋而上,不知道下一步會遇到怎樣的風景。
這座山就是位於寶雞市渭濱區石鼓鎮中巖山村的中巖山。《寶雞縣誌》對中巖山的記載如下:「中巖山縣南二十五裡,即翠峰。其峰尖銳,俗稱尖山」。
正如史料中的描述,中巖山山勢極為奇特,像是被一個巨大的斧頭直接劈開般尖聳。
中巖山歷史很久遠,自古是道家靜修之地,凡是道家所選擇的隱修地,都是奇險無比。
相傳,道教神仙中赫赫有名的大師——真武大帝,曾經就在此修道。可是,山下的妖魔崖和妖魔潭,經常有妖精出來禍害當地百姓,真武大帝剷除了妖魔鬼怪、為民除害。
百姓們為了紀念真武大帝的大恩大德,於明朝嘉靖年間,在此大興土木修建廟宇道觀。可惜的是,這些歷史上遺留的古蹟,都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毀於一旦。
荒涼凋敝的山門過後,是一排十分陡峭的石頭臺階,整條臺階坡度很大,似乎直立而上,且臺階是由天然石塊開鑿而成,尺寸不一、崎嶇不平,每登一步都要消耗一定的體力。整條石階,大概有一百多階,但要走上去,卻並不容易,很是費力。
等爬完石階,在回頭望去,視野頓時開闊起來,山門已經在腳下,就連遠處的村莊和山脈,都能看見。
走完臺階,來到一座小亭子,同樣破敗不堪,頂棚上的彩繪顏色明明還很鮮豔,但整個亭子及其周圍,卻一片髒亂,荒草叢生。
再往上走,就成了一人寬的土山路,蜿蜒盤旋而上,並不容易。山間草木茂盛,一眼看不到頭。
登山的人並不多,山間偶爾能聽到有人交談的聲音,更多時候聽到的是幾聲蒼涼的烏鴉叫聲。來這裡登山的人,不是為了看風景,也不是為了放鬆休閒,他們只有一個目的,就是登上一座山。有大人、有小孩,也有附近的農民。
這樣隱蔽的地方,確實是修行的好地方,據說現在山上還住著一個人,只是我去的時候沒有見到。相傳,當年真武大帝來到這裡修行,就是看中了中巖山的隱蔽奇峻,他先在山腳下搭了一個庵棚,後來為了躲避清淨,又搬到了山頂去。
三天門
山頂上,有一處「三天門」,史料記載為清康熙九年所修(1670年),其餘,還有一座公明祠和一座三聖母殿。寺廟宮殿都看上去破敗老舊。站在山頂,舉目望去,遠處視野極佳,山巒起伏,一片青翠環繞其中,不覺神清氣爽。
體驗一番下來,我的感受是,這是一座適合周末來攀登的山,並且適合那些沒有登山基礎的、非專業登山者們,難度不是很大,但跟那些修建很好的景區比起來,登上去又沒有那麼容易,整座山原始且充滿野趣。難度初級,上下山耗時1小時左右 ,這樣的運動量,適合絕大多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