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世紀就有人在喊「石油會會枯竭」,然而如今的石油是越來越多。如果石油是無機起源的,來自於地底,那我們就不用為石油發愁了,油價也只會降低。
石油被譽為工業的血液,還有「黑色的黃金」的稱號。現如今再說什麼石油會枯竭,難免會讓人感到蒼白無力,喊了這麼多年也沒看見石油減少啊。而且石油到底是怎麼出現在地球上的,誰也不知道。科學家提出的種種可能性全部都是假說,沒有成為科學界公認的理論。
前幾年「石油會枯竭」的言論鋪天蓋地的,以至於普通大眾都有了緊張感。實際上壓根不需要擔心,這類言論可以追溯到上世紀中期,有位叫哈伯特的地質學家宣稱他創造出了石油峰值理論。該理論能夠推算出什麼時候會出現石油峰值,連帶著解釋了石油是怎麼來的。
哈伯特認為是恐龍等遠古生物的屍體經過複雜的生化反應後,變成了石油。
這就是石油有機起源假說的雛形,後來哈伯特繼續鼓吹他的石油峰值理論,還發明了哈伯特曲線作為新的理論支持,不少以石油起家的富豪都對此深信不疑。在他們的宣傳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相信石油在未來會枯竭。
我們常說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石油起源也不例外。幾乎是和哈伯特提出理論的同一時間,蘇聯在西伯利亞地區發現了大油田。指引他們的是蘇聯科學家的理論:石油是太初物質,它是從地球內部湧出來的,這就是石油無機起源假說的由來。
石油的組成其實挺簡單的,首先是碳元素,其次是氫元素、硫元素和氧元素。這些元素彼此之間又發生了複雜的生化反應,變成了烷烴、芳香烴和環烷烴,所以石油是大分子化合物組成的。從這個角度出發,不難發現石油最有可能來自於地底,地球內部的碳和氫多了去了。
然而除了蘇聯科學家相信,科學界就沒多少科學家表示支持了。
假設石油來自於地底,那該怎麼解釋全球各地的石油資源不均勻?中東地區的科威特,面積還不如中國的一個省,它的石油儲備量卻是中國的兩倍多。感覺全地球的石油都集中在了中東,如果石油真的來自於地底,它又是怎麼來到地殼層的?
我們知道一塊大油田,能夠開採的石油只是少部分。以我國的大港油田為例,採收率在30%左右。其實不止中國是這種情況,全世界都是如此,採收率超過50%那都是奇蹟了。
而在開採的過程中,新石油滲透到本來沒有石油的區域,也是常有的事情。
這是不是說明了石油是可再生資源?石油減少了,地底又重新補充了?
這是一個疑點,若石油真的是地球內部的大分子物質聚合而成的,它又是怎麼跑到地殼層的?無機起源假說存在諸多疑點。
有機起源假說上也一樣,目前人類探測到的石油儲備量超過了2000億噸。這需要多少動植物的屍體來發生反應啊,用恐龍來算,這個數字大約在7000億左右。還得是百分百轉化才行,轉化過程中沒有一點點損耗。
7000億隻恐龍,即使它們分別處於不同的時間段,地球也養不起。
說是這麼說,但受限於如今的科技,我們還搞不清楚地底是什麼樣的。不過在閒雲看來,大眾之所以接受了有機起源假說,是習慣了跟風。以石油起家的富商們都希望石油的價格越來越高,油價高了他們才能賺錢。於是他們發動了宣傳,說石油是不可再生的。還請專家預測,說本世紀末石油資源將難以供應市場。
盲目聽從別人的觀點不可行,思維固定化更不可行。兩種學說都有瑕疵,想要破解石油的形成之謎,任重而道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