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最多還能用20年?「石油枯竭論」可能是21世紀最大騙局!

2021-01-09 買車大師

3月17日24時,國內成品油價格調價窗口開啟,汽柴油價格每噸分別下調1015元和975元,創下2008年以來的最大單次降幅!

細分至我們熟悉的燃油標號以及計量單位,按照全國平均來看:

92號汽油每升下調0.80元

95號汽油每升下調0.84元

0號柴油每升下調0.83元

此次降價直接將油價打回到「5元時代」。

然而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都有一個疑問,不論是小學的自然課還是初高中的地理課,課本上都告訴我們的都是「石油資源越來越少」這一觀點,甚至有些權威雜誌當年還發表過「石油只夠人類用20年」這樣極其吸引眼球的內容。

可是20年過去了,傳說中的「石油資源枯竭」這一可怕現象並沒有發生,反而出現了「石油越用越多,價格越來越便宜」的局面,這和我們當年設想的完全不同,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需求增長 營銷作祟

雖然大家經常和汽油打交道,但真正接觸過石油(原油)的朋友並不多,不過這並不妨礙我們對它的認知——黑色、粘稠狀液態混合物。十九世紀六七十年代,隨著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爆發,內燃機逐漸代替蒸汽機被廣泛使用,石油從1870年全球年產80萬噸猛增至1900年的兩千萬噸,重要性日益凸顯。

進入20世紀後,汽車和化工產業迎來爆發式增長,石油需求再次大增。面對這種情況,一般來說通過產油國增加石油產能就能直接解決這一問題,然而西方的一些石油巨頭卻並不滿足於此。通過高價收購世界範圍內的油田開採權,並且加強巨頭與巨頭之間的合作,人為控制供應量,讓這個本不稀缺的資源強行變得稀缺,以換取更高的利潤。

然而一般經濟學的模型告訴我們,一件商品價格越高需求就會變得越低,高價石油直接導致需求端的萎靡。石油巨頭們似乎從鑽石商人那裡獲得了靈感,為了讓更多人爭相購買高價石油,這些公司人為製造恐慌情緒,通過散播「石油資源即將枯竭」、「石油是不可再生資源」等看起來非常有道理但卻難以求證的觀點,逼迫石油機構甚至貧油國家花高價大量買入囤積,以實現他們獲取高額利潤的目標。

技術提升 儲量翻倍

玩過遊戲《石油大亨》的朋友應該對傳統石油開採過程並不陌生,簡單來說,當勘探隊找到油田後,架設油井直至地底儲油區,通過打入高壓水,利用兩者的密度差將石油從密閉空間中逼出,再使用我們常見的「磕頭機」進行抽取。然而實際情況是,這只是石油開採最為原始的階段,還有科技含量更高的石油開採方式。

例如,覆蓋地球70%以上面積的海洋深處就蘊藏著不少大油田。之前由於技術限制人類無法對其進行開採,而最近數十年隨著石油鑽井平臺技術的進步,海底石油開採已經成為石油資源的主要生產方式之一。

更神奇的還有頁巖油,相比大油田,頁巖油就好比無數蘊藏在石頭中的超小型油田。同樣得益於技術發展,石油開採公司可以通過壓裂技術將這些分散的油集中起來再經過一系列複雜的工藝進行提純和收集。

這兩項技術的發展直接改變了世界石油格局,原先的恐慌式營銷已經壓制不了井噴一樣的石油產能。於是,我們看到了石油價格在短時間內由於供應量大增而出現的價格暴跌。

不僅如此,很多之前被廢棄的油田並不是因為石油資源耗盡,而是開採到最後的成本相比購買石油更貴,因此也就失去了繼續開採的價值。然而同樣仰仗技術的發展,這些油田的開採成本可能會進一步降低。當其開採成本大幅低於國際原油價格後,這些被廢棄的油田就又重新「復活」了。

起源成迷 枯竭尚早

想要搞清楚石油到底還能供人類開採和使用多少年,弄清石油在地球上的產生過程是第一步。目前較為主流的說法有兩種,第一種是我們非常熟悉的「遠古時期有機生物沉澱假說」,就是古生物死亡後在高溫高壓環境下形成石油;另一種是「地球無機起源假說」,認為石油是地球內部元素混合後自發形成。前者代表石油是不可再生資源,後者則代表石油為可再生資源。時至今日,我們依然沒有確鑿證據證明這兩種假說誰更正確,因此也就無法搞清腳下這顆星球上到底有多少石油。

搞不清到底有多少石油,那石油枯竭論又從何談起呢?假如做最壞的打算,假設我們已經探明了地球上所有的石油,根據BP公司在2018年發布的數據顯示大約在2000億噸左右,而按照目前每年40億噸左右的消耗量來計算,滿足未來50年的需求綽綽有餘。

不過顯然石油勘探公司們並未倒閉,相反這一行業員工在國際上的薪資水準非常高,說明有著巨大的市場潛力和活力,也側面證明地球上石油資源的使用期限相對預計的50年要更長久。

寫在最後

與其擔心地球石油資源枯竭,還不如潛心研究技術,在石油開採、勘探等領域獲得進一步發展。這就好比當年的水稻,一畝地產200-300斤的時候全家都吃不飽,但雜交水稻問世後,一畝地產量直逼1000斤,人口翻倍不說還都能吃飽,甚至以消耗糧食飼養的雞鴨魚肉也都成了餐桌上的常客。

回到此次的成品油降價,從普通老百姓角度來看無疑是件大好事,可直接降低出行成本,並且也間接刺激了汽車市場需求,讓用車成本進一步降低。所以,好好享受低油價帶來的便利吧。

相關焦點

  • 地球新油田頻頻出現,150年後石油枯竭,可能是個大騙局!
    地球新油田頻頻出現,150年後石油枯竭,可能是個大騙局!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有多強,從經濟、軍事、政治等多領域都能直觀反映出,科學技術的發展離不開資源的供應。地球對所有生物是非常友好的,源源不斷提供資源,這些資源帶來的作用顯而易見,尤其是石油,人類過度依賴石油,導致石油成為一種不可再生能源,它需要用到氫、碳等元素。自從進入現代社會,人類開採石油的速度更快了,石油枯竭成為一大正在解決的問題,依照目前地球上石油的消耗,它還能供應人類使用多久呢?
  • 150年後地球石油將枯竭?科學家吐露心聲,這可能是一個騙局!
    150年後地球石油將枯竭?科學家吐露心聲,這可能是一個騙局!地球上的礦產資源不在少數,石油、煤炭幾乎到處可見,經濟科技的發展都離不開石油,因此人類對石油的依賴性越來越高。其實石油屬於一種不可再生能源,如果它消耗殆盡,意味著徹底沒了,它的原材料離不開氫、碳等元素。
  • 為何斷言2015年枯竭的石油,如今卻「泛濫」了?是騙局嗎?
    「石油資源不可再生,將在今後數十年間枯竭」,每一位80或90後都應該從老師的口中聽到過相似的話語,石油枯竭「騙局」在我們這一代可謂深入人心。 甚至在1975年9月28日,美國《Brownsville Herald》報刊直接斷言石油資源將在2015年枯竭,並且該觀點還取得美國合眾國際社(UPI)的大力支持。 時間飛逝,轉眼間80/90後都已快步入中年,可是老師口中的石油枯竭卻並未到來,美國斷言的2015年枯竭之說,更是無稽之談,甚至石油有出現「泛濫」之勢。
  • 石油和鑽石,上世紀最大的兩個騙局嗎?
    石油和鑽石,上世紀最大的兩個騙局? 一句,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讓鑽石跟愛情關聯起來了! 所以,有人說,這是上個世紀最大的騙局! 不僅鑽石,石油將枯竭同樣也是世紀騙局。 石油到底可不可以再生?
  • 石油到底會不會枯竭?上世紀80年代說石油僅夠30年,為何尚未枯竭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就有報導說,地球上的石油僅夠世界使用30年。現在,2019年馬上就要結束,2020年也將到來。30年過去了,石油消耗在不斷增加,但石油資源尚未出現枯竭。那麼,石油枯竭和鑽石一樣,也是個彌天大謊?人類使用石油的歷史由來已久,中文裡的「石油」一詞出自北宋科學家沈括所著之《夢溪筆談》一書,沈括當時說「此物後必大行於世」。
  • 地球新油田頻頻出現,石油枯竭論可能是個大騙局,看完漲知識了
    就像總有人預測機器人將導致大量失業一樣,石油要用完的預言也被更新了無數次,1914年美國礦務局預測本國的石油儲量只能用十年,1926年聯邦石油保護部門估計美國石油的供應量只能再維持七年,20世紀70年代,美國總統卡特說到下一個十年結束的時候我們會把全世界所有探明的石油儲量用完。
  • 石油還能供人類使用幾年?科學家:不到50年石油就會枯竭?
    石油還能供人類使用幾年?科學家:不到50年石油就會枯竭?在當今社會,最不能夠缺少的東西,你們知道是什麼嗎?沒錯,它就是能源,不管是人們的日常生活,還是工業的生產和發展,能源一直佔據著非常重要的影響,而在這其中石油則成為了最重要的資源之一。
  • 地球上還有多少石油?還能供人類用多少年?150年是真的嗎?
    在這一問題被提出之後,科學家們給出的答案各不相同,有人說是500年,有人說是150年,還有人說是50年,時間變得越來越短,但是在進入21世紀之後,我們卻發現石油資源並沒有枯竭,反而變得越來越多。如果按照之前那樣,人類依舊對石油資源擁有很高的依賴性,石油的開採力度將會持續加劇,枯竭的可能性還是非常大的。如果它真的像傳聞中那樣形成的過程非常複雜,至少需要200萬年的時間,是有原始動物的屍體殘骸和微生物共同形成的,這也就意味著,石油資源極有可能會走向枯竭。如果人類在未來的1~2個世紀內,可以找到用來代替石油到新能源。石油將不再是奢侈品,而是隨處都可見的物質。
  • 石油枯竭是天大謊言
    與此同時,宣揚「石油枯竭論」的聲音又多了起來。 「石油枯竭論」是「禁燃」的理論依據。上述看似巧合的事件,實則內在聯繫緊密。油價上漲拉高了運輸成本,通過成本傳導,進而導致CPI上漲。此時,一部分人藉機誇大事實:石油是儲量有限的不可再生資源,中國目前石油主要依賴進口,為了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應該將禁售燃油車提上日程。
  • 地球石油還可供人類使用多少年?科學家:150年或是一個大騙局
    自工業革命以來,石油作為使用範圍最廣泛的礦產資源,對於任何一個國家而言,都意義重大。無論發展經濟還是科技,都離不開石油。然而,也因為人類依賴石油。就促使石油逐漸變成一種不可再生能源了。儘管石油的原材料離不開氫、碳等元素,但人類開採石油的速度實在過快,地球上早已面臨著一個接著一個油田開採枯竭的結局。依照地球上石油的儲存量,石油最多還能供人類使用多少年時間呢?
  • 地球上的石油可供人類使用多少年?科學家:150年或是一個大騙局
    儘管石油的原材料離不開氫、碳等元素,但人類開採石油的速度實在過快,地球上早已面臨著一個接著一個油田開採枯竭的結局。依照地球上石油的儲存量,石油最多還能供人類使用多少年時間呢?科學家給出的數字一直是飄忽不定的,最初是200年,又變成了150年,再到50年,當然也跟石油開採和利用程度相比20世紀多得多的原因。
  • 地球上的石油還可供人類使用多少年?科學家150年是一個大騙局
    自工業革命以來,石油作為使用範圍最廣泛的礦產資源,對於任何一個國家而言,都意義重大。無論發展經濟還是科技,都離不開石油。然而,也因為人類依賴石油。就促使石油逐漸變成一種不可再生能源了。儘管石油的原材料離不開氫、碳等元素,但人類開採石油的速度實在過快,地球上早已面臨著一個接著一個油田開採枯竭的結局。依照地球上石油的儲存量,石油最多還能供人類使用多少年時間呢?
  • 「石油枯竭論」是天大謊言?看完漲知識了
    事實上,關於這個問題,早在上個世紀就已經有人提出了,甚至在上世紀八十年代還有人說地球上的石油只夠用30年,不過如今30年的時間早已過去了,地球上的石油量依然非常多,那麼,「石油枯竭論」究竟是不是驚天謊言?
  • 「石油枯竭論」是天大謊言?看完漲知識了
    如今,在街道上隨處可見各式各樣的汽車,而隨著汽車數量的逐漸增多,大家對於石油的需求量也在不斷上漲。但由於石油的形成十分困難,而在世界範圍內人類又大量的進行石油開採,所以很多人就提出了這樣的疑問,地球上的石油會不會被開採完?
  • 80年代說石油僅夠30年,為何至今尚未枯竭,石油枯竭後果會怎樣?
    文:阿慧鑽石被認為是20世紀最成功和最輝煌的欺騙。 德比爾斯使用了成功的營銷方法:美好+永恆=愛情=鑽石。 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 事實上,鑽石中唯一的元素是碳,這是地球上最豐富的元素。自1980年代以來,據報導,地球上只有足夠的石油可供世界使用30年。 現在,2020年已經到來。 三十年過去了,石油消耗不斷增加,但石油資源並沒有枯竭。 所以石油枯竭,就像鑽石一樣,是個大謊言嗎?漢語中的「油」一詞來源於北宋科學家沈括寫的《夢溪筆談》。 沈括當時說,「此物後必大行於世」。
  • 石油到底會不會枯竭?原來我們都被騙了30年,真相只有一個!
    文:津木長期以來一直有傳言說石油將在未來多少年內枯竭,或多少年後用完。這個說法實際上可以追溯到20世紀50年代,當時著名的地球物理學家馬裡恩·金·哈伯特繪製了一條鐘形曲線來描述和預測石油產量。它預測石油產量將在1966年至1972年間達到頂峰,之後將開始下降。
  • 關於石油來自「生物遺骸」的世紀騙局
    石油究竟是怎麼形成的?這個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可能你從小學習到現在,一直得到的結論就是石油是由生物遺骸沉積形成的不可再生資源,的確,目前一般認為的標準的理論確實如此!美國地質學家哈伯特拋出一篇論文,並以此為基礎形成了「石油峰值論」。
  • 石油枯竭和鑽石一樣,都是彌天大謊?原來人們都被騙了三十多年!
    文:未央鑽石被認為是20世紀最成功、最精彩的騙局。戴比爾斯採用成功的營銷方法:美好+永恆=愛情=鑽石。「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這句廣告詞,是讓全世界的女性都深陷其中無法自拔。事實上,鑽石中唯一的元素是碳,碳是地球上最不缺的元素。
  • 20世紀大的謊言:石油將在50年後耗盡
    在20世紀,有人說石油將在內被消耗掉,然而從之前全球石油儲備的情況來看,內消耗完所有的石油是不現實的,這可以說是20世紀最大的謊言。我們不能不同意,因為石油總是會耗盡那一天,畢竟石油的形成是非常罕見的。
  • 石油到底能開採多久?上世紀80年代說石油僅夠30年 為何尚未枯竭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有報導稱,地球上的石油只使用了30年。現在,2019年過去了大半,30年過去了,石油消費一直在增長,但石油資源尚未枯竭。石油到底能開採多久?現在一般認為石油屬於化石燃料,是遠古時代的植物和動物經過地殼的擠壓和加熱以後形成的,在幾百萬年的時間尺度內,是不可再生資源,按照目前的開採速度,石油還可以用4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