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加七
人類使用石油的歷史由來已久,中文裡的「石油」一詞出自北宋科學家沈括所著之《夢溪筆談》一書,沈括當時說「此物後必大行於世」,果不其然,不到一千年的時間,石油已經成為「黑金」了,哪裡有石油,哪裡就有財富,位于波斯灣附近的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卡達等國,石油資源十分的豐富,被稱為「海灣石油富國」,按國際匯率計算,卡達爾的人均GDP現在已經達到了7萬多美元,位居世界第六,那麼,有人會問,當石油枯竭了以後,靠石油創造財富的海灣石油富國該怎麼辦呢?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有報導稱,地球上的石油只使用了30年。現在,2019年過去了大半,30年過去了,石油消費一直在增長,但石油資源尚未枯竭。石油到底能開採多久?現在一般認為石油屬於化石燃料,是遠古時代的植物和動物經過地殼的擠壓和加熱以後形成的,在幾百萬年的時間尺度內,是不可再生資源,按照目前的開採速度,石油還可以用43年。
43年的時間,對於人類來說,是一個可以預見的未來,並不是很遙遠的事情,石油在43年之後就要用完了,人類應該非常的著急才是,如果43年後,我們還沒有找到可以替代石油的能源,那麼就意味著汽車、飛機、輪船都開不動了,人類不是要回到古代世界了嗎?
最近,又出現了關於石油的枯竭事情。有人說,如果今天沒有石油,整個人類的生活水平將立即下降幾十年,這將是一個非常可怕的結果。下面我們就來看看石油的使用情況、石油天然氣資源枯竭時限的估計、全球石油天然氣枯竭對人類的巨大影響以及石油天然氣枯竭期間可能發生的災害。
到目前為止,全球學術界對石油的形成問題仍存在許多爭議。一是生物油生成理論;另一個是非生物油生成理論。因此,對石油形成的原因下結論還為時過早。自然,沒有判斷石油資源枯竭的依據。事實是,在過去的幾十年裡,更先進的科學讓人們找到了更多的石油,關於老油田的復產增效的新聞越來越多。
人類採油的領域不斷擴張,而且現在又發明出了很多新能源,可以大大減少石油的使用,人類的需求少了,自然對於石油的採集也會隨之減少,並且新能源的使用能減少對環境的汙染。專業的採集石油的人員都知道,石油的採集最初只是從很淺的地表挖出,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越挖越深,似乎在地底下有無窮無盡的石油。誰也不知道這個地球究竟富含多少石油,我們沒有專業的設備對其勘察。
雖然石油是否會枯竭還不確定,但對人類社會的世界格局的影響仍然是決定性的。美國在過去50年的中東軍事布局,兩次伊拉克戰爭,世界上最大的航空母艦編隊,以及與沙烏地阿拉伯的聯盟,這與美國自身的民主精神相去甚遠…都是為了石油,石油不僅是能源,而且是經濟戰的戰略物資。
想像一下,如果建立「石油枯竭理論」,那麼美國和俄羅斯能慷慨地向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國家供應石油嗎?我們應該知道,中國70%的石油依賴進口,而日本和歐洲對外國石油的依賴遠遠超過中國。如果美國和俄羅斯帶頭減少石油出口,對歐佩克施加壓力,這就相當於遏制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國家的經濟命脈,足以讓以上的國家俯首聽命,這麼划算的買賣他們為什麼不做?
換句話說,由於美國和俄羅斯可以從石油中持續獲利,這表明「石油枯竭理論」是站不住腳的。有一些科學家認為石油枯竭論或石油產量峰值論,與國際油價的飆升有一定的關係,如果大家都相信石油可以用5億年,地球還在製造石油,那麼,人們就不會珍惜石油,石油高價也無從談起。不過,石油有機生成論,還有一個益處就是有利於人們保護環境。
作為一種全球性戰略物資,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全球石油產量已超過同期的發現量,未來世界石油供需將更加緊張。石油需求增長將超過預期。在當今世界,能源的作用,特別是石油,是非常重要的。現有的外匯儲備的國際石油巨頭是相當大的,但每年的產出裡便宜的油越來越少,成本高的油越來越多,新型地質條件的勘探是非常昂貴的,新型油田的開採和建設是一場周期長並且投資巨大的事。
因此,石油枯竭是個彌天大謊。不過這不意味著我們可以隨意開採石油,凡事都要有一個度,由於人類的快速發展,對這個星球造成了很多無法抹去的創傷,開發科技的同時也要認識到環境的重要性。我們還有多少石油可以採,無人能知,但如果我們不懂的節制的去採集,總有一天石油會被我們採完,而且到那個時候,地球的生態環境一定會受到嚴重的影響,甚至造成地球的毀滅。
所以,不管石油是否會枯竭,它都是大自然的恩賜。當我們享受大自然的恩賜時,我們也應該記住要學會去愛護,並且去發掘更加環保的資源來代替石油。大家認為呢?
本文由不凡智庫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