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 關閉
消防官兵牽引著水帶穿過垮塌山體的巨石,水帶將被用來引水去冷卻鑽井的鑽頭,一旦成功鑽出「生命之孔」,將用鼓風機向裡面輸送空氣,並可將水和食物源源不斷地向下投放,使井下礦工的生命得以維繫,為救援贏得時間。
本報記者田文生攝
上百立方米的巨石比比皆是現場一位消防戰士表示,自己參加了汶川特大地震後北川的救援,而雞尾山滑坡救援的難度,並不亞於地震後北川老縣城救援的難度。
在缺乏大型機械設備的情況下,想用人力刨、鏟子鏟等方法施救,要挖開房屋上堆積厚度達幾十米的滑坡山體,難度不言而喻。
糟糕的交通條件,導致搶險救援急需的挖掘機、推土機等大型救援機械設備在事故發生的兩天內無法進入搶險現場,緊急連夜修整道路後,6月7日,挖掘機才進入現場。
挖掘機進入後,進展明顯提速,挖出了被壓塌的房屋,發現了遇難者遺體,原來停放在壩子裡的汽車,已被擠壓成一張鐵皮。
但是,大量比房屋還大的、黑黝黝的、堅硬的石頭,成為挖掘機難以逾越的障礙。最大石塊達5000立方米,上百立方米的巨石比比皆是,遍布垮塌區域,給搜救和施工造成困難。必須首先爆破那些巨石,隨後挖掘機才能派上用場,去搶修便道。
記者在現場看到,在時間異常緊迫的情況下,想要進出現場非常不容易,鐵礦鄉地處大山深處,山高坡陡,道路崎嶇險峻且多為砂石路面,路況較差,大型器材、機具運輸困難。連日降雨導致進入垮塌現場的山路出現20多處滑坡、塌方險情,救援通道「雪上加霜」。
現場緊急組織了上百名道路搶修人員,調集挖掘機、推土機趕赴各個塌方、滑坡路段,緊急清理滑坡泥石,拓寬道路路面,改善路況。
6月8日,記者從救援現場退出時,乘坐一輛剛送完鋪路石子的空貨車,在一個陡坡,嘗試了8次都沒能衝上去,只能用推土機將大貨車一點點推上去。
進入救援現場的道路全部實行了多重交通管制,確保搶險施工機械和運送救援物資設備的車輛優先通行。但過於狹窄的山路,交通仍然是一個不小的難題。
6月6日晚,重慶交通系統連夜搶修、拓展28公裡通往鐵礦鄉的道路,為武隆山體垮塌災害搶險救援開闢了又一條重要的生命救援通道。
除了交通,天氣是另一個攔路虎。
6月6日,事故發生的第二天,搶險現場烈日炎炎,救援者乾渴難耐;但從7日開始,當地一直是淅淅瀝瀝少有停歇的陰雨天氣,山間大霧瀰漫,陰冷難當,穿著短袖衣服的記者,凍得發抖,到處是泥濘。
而現場的安全隱患是最令人擔心的問題,雞尾山頂的一片巨大危巖,隨時有塌落的可能,最大的一塊巨石體積接近兩層樓房大小。受巖體凌空自重和連降大雨的影響,爆破作業面上方的巖體上,又出現了一個長約50米、寬約25釐米的裂縫。
等大型機具到工作面就位後,由於場地狹窄,清挖時將形成高切坡,也有可能造成新的滑坡,威脅施工安全。
「生命之孔」有望打通事故當天,消防官兵便用5條搜救犬、10臺生命探測儀對災害事故現場進行了5遍搜尋,未發現生命跡象。但救援一直在緊張進行。
6月7日,7具遇難者遺體被發現。6月8日,一名簡姓村民在現場稱,當天上午7時30分,她用手機與被埋壓廢墟下的親屬聯繫,手機信號接通,並聽到對方咳嗽聲音,但沒有進行通話。
根據這一線索,重慶消防總隊持續在該處挖掘,但至今未發現生命跡象。
井下有27名礦工,生還希望比地面人員更大。
三聯共和鐵礦是一個老礦,主巷道呈水平方向,主巷道再向下分出若干斜巷。礦井有兩個井口,山體崩滑時,兩個井口全部被掩蓋。但井下的礦工仍有生還的可能:巷道裡的氧氣可供他們呼吸;而雞尾山主要由石灰巖構成,是滲水巖層,巷道中應該有水。
6月7日和8日,重慶市委連續召開市委常委會和緊急電視電話會,研究部署武隆「6·5」山體垮塌災害搶險救援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指出,要爭分奪秒,千方百計,全力搜救被埋群眾,哪怕是百分之一的希望,也要做百分之百的努力。他強調,全力搶救有生還希望的27名井下礦工,這是當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掘開礦井的出水口,探尋洩水巷道從而進入救人的辦法是目前相對最可行的救援選擇。為此,經過大批專家現場踏勘,確定了「雙管齊下」的救援方案。
一方面,在被掩埋礦井附近,礦山救護隊對60多米的滑坡山體堆積物進行爆破清理,調集挖掘機和大型裝備到現場,為大型機械進場做準備,力求揭開堆積層,打孔向井內輸氧,並想辦法掘進巷道,力爭打通礦井。
根據推測的洩水巷道方位,救援隊伍在垮塌體掩埋深度最薄的位置進行鬆動爆破清理,為下一步挖掘機施工和掘進探尋洩水巷道創造條件。目前,爆破清理現場已實施了6次,在50米的範圍內形成3個臺階,挖掘機工作面初步形成。
下一步的工作量仍然是驚人的,洩水巷道在垮塌體堆積物下40米左右,清理工作量巨大。
而礦井詳細的地質資料和圖紙被埋,加之垮塌量太大,難以準確確定洩水巷道的位置,這是個難題。據悉,現場將運用地質雷達和超低頻遙感探測儀來尋找鐵礦井下的巷道。
今天,該方案被暫停執行,專家組會商後認為,如果今天上午繼續實施爆破作業將危及海拔1040米作業面援救人員的生命安全,並對打孔作業造成威脅。於是,現場指揮部決定,暫停實施放炮清理整理。
另一方面,儘管礦井資料被埋,很難確保方位正確,但救護隊依然沿鐵礦走向,在雞尾山半山腰選擇了3個點垂直鑽井,爭取將孔打通至礦井。如果方位正確,井下的人活著,成功鑽出這「生命之孔」後,用鼓風機向裡面輸送空氣,並可將水和食物源源不斷地向下投放,就能維繫井下礦工的生命,為救援贏得時間。
在救援現場,3臺110毫米口徑鑽機和大氣壓潛孔錘鑽機正緊張施工。
今天下午,重慶市政府副秘書長艾揚在新聞發布會上透露,目前鑽得最深的鑽機離目的層差不多100米,鑽機今日可望達到礦井位置,有望因此得到井下礦工信息。
儘管救援面臨眾多困難,但重慶仍在不遺餘力地推進救援。在救援現場,當記者問及井下27名礦工生存狀況時,救援搶險總指揮、重慶市市長王鴻舉動情地說:「在我的心中他們都是活著的!只要有一線希望,我們就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9日,救援現場實現衛星監控,救援搶險指揮部可通過衛星監控畫面了解救援進度和現場動態。
大型直升機飛抵重慶為了能跨越巨石障礙,更早地將大型機械設備運送至礦井出水口附近,經批准,一架正在大興安嶺執行任務的大型專用直升機被調往武隆,支援搶險救災工作。
今天18時,這架直升機飛抵重慶江北國際機場。
這是目前國內載重量最大的直升機,最大載荷重量20噸,一次可乘載105人,運力相當於10架中型直升機,這個「空中巨無霸」曾在汶川大地震搶險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據悉,這架直升機將把大型挖掘機和推土機吊運至爆破點,然後進行爆破現場清理,再掘進巷道,最終將打通鐵礦廢棄的出水巷道,以便救護隊員進入礦井搜救被困的27名礦工。
事故發生當日,重慶市已緊急調動警用直升機,飛赴武隆事故現場參與救援。
6月7日深夜23時,重慶土地勘測規劃所的技術人員將無人飛行器運送至事故現場,在汶川大地震救援中,無人飛行器在映秀等地派上了大用場。
當晚,記者隨同飛行器前往現場,大霧瀰漫,為了儘可能早地投入使用,冷得瑟瑟發抖的一行人連夜找尋起飛場所。
該飛行器長1米多,20多公斤,以燃油為動力,遙控操作,可拍攝三維影像,為事故分析、災後重建獲得極為重要的數據。
但因為飛機的發動機不能被淋溼,連日陰雨導致飛行器暫時難以投入使用。
堰塞湖尚不構成威脅垮塌的山體掩埋了山谷底部,隔斷了以前一直有小水流淌的和平溝。
近3天,現場連綿的雨水和上遊山泉來水,使得垮塌體阻塞山谷形成了堰塞湖,當前庫容為在5000立方米左右。堰塞體上遊積水已在上遊地區形成了長度近80米的淹沒帶,其中首尾兩端分別出現三角形的小型湖體,周邊部分農田和山路被水浸沒。
包括去年成功處置四川唐家山堰塞湖的專家在內的專家組,目前已對堰塞湖及上下遊進行現場查勘,對堰塞湖的危害作出了「目前堰塞湖還不構成任何威脅」的評估。
為配合井下掩埋礦工施救工作,在堰塞湖壩體迎水面採取防滲措施,減少滲水量;二是組織大流量抽水設施進行排水,將壩前積水通過管道排到下遊。
記者8日在現場看到,武警官兵正在用沙袋堵住堰塞體,防止湖水灌入礦井。
雖然堰塞湖目前尚未構成大的威脅,但下遊村民51戶、141人已全部撤離險區,並禁止任何人員再次進入下遊危險區。
重慶市政府副秘書長艾揚今天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儘管今後降雨量增多,但堰塞湖對下遊不會構成大的威脅,「我們市委、市政府和當地黨委政府會對整個和平溝沿線的群眾安全高度負責。」
他說,要對搬出去的當地村民加強勸告和管理,防止搬遷後個別地方的農民悄悄回去挖承包地;對老的地方會進行生態防護建設。
本報武隆6月9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