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海事助力,全球首臺3600噸/小時智能化連續卸船機順利「落戶...

2020-12-06 大洋網

11月30日,全球首臺3600噸/小時智能化連續卸船機從「新辰海洋」船安全卸載至寶鋼主原料碼頭。為保障卸船機卸載作業安全有序,湛江海事局落實多項措施加強現場監管,保障大型機械設備順利卸載上岸「落戶」湛江。

11月27日,裝載卸船機的「新辰海洋」船靠妥寶鋼主原料碼頭,隨後開展卸船機卸載作業。作業期間,海事部門高度重視,提前向作業方深入了解作業計劃及流程,完善船舶靠泊、作業的安全細節,實時跟進現場作業情況,並派出海事執法人員到現場進行指導和監管服務;同時,持續派出執法人員對轄區寶鋼水域進行巡查,檢查主原料碼頭周邊水域是否有礙航作業船隻,確保機械卸載現場水域清爽。

據了解,該卸船機是全球首臺3600噸/小時智能化連續卸船機,坐落在寶鋼湛江鋼鐵原料三期碼頭10號泊位,整機長114米、高56.5米、重2304噸,具備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等優勢,在全球範圍內首次實現散貨碼頭連續卸船機的智能化取料,填補了國際市場的空白,樹立了行業高端裝備智能互聯新標杆,是寶鋼湛江鋼鐵三高爐系統項目碼頭工程的重要裝備。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關家玉

通訊員: 廖藝翔、朱應詩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關家玉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童丹

相關焦點

  • 全球首臺3600噸/小時智能化連續卸船機「落戶」湛鋼
    湛江海事局供圖11月30日,全球首臺3600噸/小時智能化連續卸船機從「新辰海洋」船安全卸載至寶鋼湛江鋼鐵主原料碼頭。為保障卸船機滾裝上岸作業安全有序,湛江海事局落實多項措施加強現場監管,保障大型機械設備順利卸載上岸「落戶」湛江。
  • 橋式抓斗卸船機的差動減速機工作原理闡述
    作為碼頭作業中的重要以及關鍵設備之一,橋式抓斗卸船機設備的使用效率和自身性能都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碼頭工作的工作效率。在橋式抓斗卸船機設備中,有很多的部件在實際的應用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其中就包含了差動減速機這一重要部件。作為核心部件之一,差動減速機的工作原理以及工作效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橋式抓斗卸船機的使用效率和使用壽命。
  • 全球首臺全景動態PET-CT落戶中山醫院
    全球首臺全景動態PET-CT落戶中山醫院 2019-04-23 12 2019年04月23日 12:43 來源:文匯報 參與互動    全球首臺全景動態
  • 全球首臺3000噸級漿態床鍛焊加氫反應器順利運抵舟山綠色石化基地
    日前,全球首臺3000噸超級漿態床鍛焊加氫反應器順利運抵舟山市岱山縣魚山島。 據介紹,該設備由中國一重集團大連核電石化有限公司承制,是浙石化4000萬噸/年煉化一體化二期項目的核心設備,單重超3000噸、總長70米、外徑6.15米、壁厚0.32米,
  • 湛江首使用無人機 飛行速度72公裡/小時 高度可達120米
    湛江首使用無人機>  記者12日從廣東湛江海事局獲悉,連日來,當地海事部門利用無人機對寶鋼湛江鋼鐵基地多個碼頭進行空中巡航,查看了近岸水域的通航環境、船舶是否違規排汙、海上施工作業情況等。
  • 海底沉管隧道施工智能化!深中通道首節沉管成功安裝
    海底沉管隧道施工智能化!6月17日,歷經34小時的連續作業,由中交一航局承建的世界首例雙向八車道鋼殼沉管隧道——深中通道首節沉管成功沉放海底,與西人工島在40米深海下實現「深情一吻」。此次安裝剛剛經歷颱風「鸚鵡」的幹擾,克服了技術首創、船舶首制、氣象多變、長距離浮運等多個困難挑戰,為粵港澳大灣區「交通先行」助力加速。
  • 首臺全景動態掃描PET-CT落戶上海中山醫院
    今天,全球首臺全景動態掃描PET-CT uEXPLORER 探索者在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完成裝機,即將進入臨床驗證階段。▲全球首臺全景動態掃描PET-CT uEXPLORER 探索者聯影uEXPLORER 探索者具備一系列性能優勢,如掃描時間大幅縮短、以高質量成像判斷腫瘤情況、實時展示動態代謝過程等,可以精準診斷腫瘤在全身的分布及微小轉移,助力精準診療。我很欣喜地看到全球第一臺uEXPLORER落戶中山,這是『中山-聯影』合作模式的又一典範。相信未來中山與聯影的合作會越來越多、攜手助力中國的科技創新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 全球首臺3000噸超級漿態床鍛焊加氫反應器問世
    (圖片來源:中國一重)經濟觀察網 記者 王雅潔 6月2日,經濟觀察網記者從中國一重獲悉,6月1日,由中國一重集團大連核電石化有限公司承制的全球首臺3000噸超級漿態床浙江石化鍛焊加氫反應器完工發運。在浙江石化董事長李水榮眼中,該製造項目是國家「十三五」期間的戰略項目,也是石化行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示範性項目,以及浙江自貿區首個落戶項目。據悉,上述全球首臺3000噸超級漿態床浙江石化鍛焊加氫反應器是浙江石化4000萬噸/年煉化一體化二期項目的核心設備。
  • 行走海岸線④東煤南移用上「卸煤神器」,日照港效率大提速
    嵐南#12、#16泊位和日照鋼鐵精品基地配套礦石碼頭、30萬噸級原油碼頭三期工程,設計年通過能力總計達到4920萬噸。特別是原油運輸項目、環保提升等項目,著眼於日照市建設北方能源樞紐、汙染防治攻堅,對於港城深度融合發展具有深遠的戰略意義和重要的現實意義。
  • 國產首臺40升/小時氦液化器順利完開機調試
    千龍網北京10月9日訊 記者從中關村管委會網站獲悉,近日,由中科院理化所研製、北京中科富海工程化設計與製造、南京鵬力超低溫公司聯合調試運行的國產首臺40升/小時氦液化器(簡稱L40)順利完成出廠前開機調試,達到預期目標。
  • 83噸歐洲貨物首次直抵海南!自貿港首個洲際試點貨運航班順利返航
    自貿港首個洲際試點貨運航班順利返航,標誌著中歐之間商品貿易往來新渠道的順利暢通,是海航勇當自貿港國際航空貨運市場「探路者」的一次積極的實踐,將助推自貿港成為背靠14億市場,面向全球的物流新樞紐高效執行,60小時自貿港進出中歐貨物200噸。
  • 南航引進第二架ARJ21 系首個落戶海南自貿港的國產飛機租賃項目
    該項目是首個落戶海南自貿港的國產飛機租賃項目,也是南航首個落戶海南自由貿易港的國產飛機租賃項目,對助力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具有裡程碑意義。首個國產飛機租賃項目落戶海南自貿港南航ARJ21飛機租賃項目,是首個落戶海南自貿港的國產飛機租賃項目。南航第二架ARJ21飛機交付當天,海口市政府在海口美蘭國際機場舉辦了簡單莊重的慶祝儀式。
  • 湛江海關高效服務 助力國內最大合資煉化項目自建液體保稅倉庫順利...
    據湛江海關消息,日前中科(廣東)煉化有限公司液體保稅倉已正式設立並順利開展4票原油保稅倉儲業務,入倉原油64.8萬噸。該液體保稅倉是中科(廣東)煉化一體化項目組成部分,可滿足80萬立方米原油保稅倉儲需求,對湛江原油加工生產行業及地方外經貿發展提供有力支持,為新時代湛江經濟建設發展打造新引擎。
  • 全球首臺可旋轉的雙姿態核磁共振成像儀有望落戶寧諾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記者 陳素萍 通訊員 蘇鈞天眼下,全球液氦價格持續飆升。作為核磁共振超導磁體的理想冷凍氣體,液氦在核磁共振成像儀(MRI)的用量佔用了全球氦氣供應的近25%。然而自然界中氦資源含量極微,加之氦是重要的戰略資源,全球氦資源中國僅有0.2%。因此,近年來全球各大科研機構和磁共振生產廠家都在做一件事,就是不遺餘力探索研發少液氦乃至無液氦超導MRI系統。
  • 清華研發世界首臺600兆瓦超臨界循環流化床鍋爐順利通過168小時...
    清華研發世界首臺600兆瓦超臨界循環流化床鍋爐順利通過168小時考核運行  清華新聞網4月15日電 (通訊員 呂俊復)清華大學研究開發的、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世界首臺600兆瓦超臨界循環流化床鍋爐於4月14日上午8點順利通過168小時考核運行
  • 世界首臺大斷面馬蹄形盾構施工隧道順利貫通
    央廣網西安1月26日消息(記者劉濤 通訊員許國 許乃見 許偉)1月26日,世界首臺大斷面馬蹄形盾構機在中鐵四局集團蒙華鐵路白城隧道順利實現出洞,標誌著異形盾構工法首次在我國黃土隧道得到成功應用。  作為世界首臺大斷面馬蹄形盾構機,其整機長度110米,重量1300噸,因盾構機外輪廓看似馬蹄,因此得名馬蹄形盾構機。該盾構機外輪廓高10.95米、寬11.9米。刀盤採用九個小刀盤共同組成一個馬蹄形斷面的創新組合方式,進行切削掘進。這一全球首創的隧道開挖方式較圓形截面減少10%—15%的開挖面積,能夠極大地提高隧道空間利用率、降低施工成本和縮短施工工期。
  • 全球首臺3000噸超級漿態床鍛焊加氫反應器在大連完工發運
    央廣網大連6月2日消息(記者賈鐵生)2020年6月1日,由中國一重集團大連核電石化有限公司承制的全球首臺3000噸超級漿態床浙江石化鍛焊加氫反應器完工發運、列裝起航。該設備的成功製造再次刷新了世界鍛焊加氫反應器的製造紀錄,標誌著我國超大噸位石化裝備製造技術繼續領跑國際。
  • 舟山「大碼頭接卸大礦船」能力持續提升
    資料圖8月6日13時許,長361米、寬65米的中國香港籍40萬噸級礦砂船「礦石湛江」輪,滿載著40萬噸鐵礦砂,順利靠泊舟山鼠浪湖礦石中轉碼頭1號泊位。這是鼠浪湖今年靠泊的第37艘40萬噸級礦砂船,也是自2016年開港以來,鼠浪湖礦石中轉碼頭靠泊的第147艘次40萬噸級礦砂船。
  • 全球首臺全景動態PET-CT成像系統落戶中山...
    日前,全球首臺全景動態PET-CT成像系統 uEXPLORER探索者在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完成裝機,正式進入臨床試驗階段。這臺2米長的全球首臺全景動態PET-CT成像系統可一次實現整個人體的全景採集,並完成所有組織和器官同時成像。
  • 軟控股份五項新產品新技術新平臺全球首發 助力橡膠行業智能化升級
    記者注意到,經過20年的發展,軟控股份已經成為全球橡膠機械領域的領軍者,業務規模連續九年位居世界前三,工藝裝備覆蓋輪胎生產全線的80%,此次發布的FAR20小料設備和NTS3全鋼三鼓成型機,進一步提升和鞏固了軟控股份在工藝裝備方面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