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了不起#
從巖石記錄看,從40億到25億年前的這段時間裡,地球表面沒有太多氧氣,所以研究人員認為,這段時間地球大氣主要成分可能是溫室氣體,例如二氧化碳或甲烷。不過這是猜測,沒人知道含量是多少。
最近一項研究表明,據27億年前跌落到地球上的微小微隕石的化學特性(隕石穿過大氣層被加熱與當時大氣發生作用,可利用此特徵推算當時大氣含量),那時的大氣層可能充滿了二氧化碳。估計古代大氣中二氧化碳佔6%到70%以上,而我們今天的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為0.04%。
為什麼早期地球大氣中溫室氣體居多?專家們認為這是合理的,因為40億年前,太陽的亮度是現在的70%,所以地球要有較厚的大氣層或較多的溫室氣體維持溫度以避免海洋結冰,從而維持生命的生存。而這個推測在今天也得到了論證。
今天的大氣是怎麼從那個充滿溫室氣體的時代演變來的呢?因為較高的二氧化碳濃度,早期地球溫度很高,水大多以水蒸氣形式存在,隨著地球的溫度逐漸降低,二氧化碳溶於海水,與矽鈣化合物反應沉到地殼(碳酸鈣、碳酸矽)構成地殼的矽鈣成分,導致二氧化碳含量下降。之後兩次冰河期改變了微生物的形態,厭氧菌衰落,氧氣出現並開始增加,植物稱霸陸地溫室氣體被消耗(二氧化碳固定於光合作用,甲烷被氧氣分解,產生的二氧化碳再被固化),最終形成今天的大氣。
所以說今天的溫室效應是不是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早期大氣中氧氣含量少溫室氣體多導致地球溫度高,加之那一時期微生物的固氮作用(吸收了大氣中的氮氣),大氣氣壓降低。高溫缺氧的條件下,遠古植物在地殼運動中被深埋地下經過漫長歲月形成石油煤炭等化石燃料。而今天人類再利用這些化石燃料,導致溫室氣體增加,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氣候再次變暖,真是諷刺。目前地球的溫室氣體排放、全球變暖、海平面上升,可以近似地看成是(人為的)返祖現象,這樣下去我們的大氣會越來越接近原始大氣。

su
不知道那些天天喊著進步的人,看到今天的返祖行為作何感想。
以上是今天的話題,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