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年11月14日 10:21 來源:中新網湖北
中新網湖北新聞11月14日電 (張玉柱 周晏安)11月13日下午,襄陽廣播電視臺演播大廳,社會各界以熱烈的掌聲歡迎手捧鮮花的抗疫先進入場,襄陽市抗疫先進事跡報告會在雄壯的國歌聲中開幕。
主席臺上,大紅色的主題背景板上,「平凡的偉大 英雄的人民」金色大字,蒼勁有力。
3時許,6位報告人,有醫生,有計程車司機,有警察,有志願者,有社區幹部……他們將捨生忘死的抗疫故事、感人至深的戰「疫」瞬間平靜講來。鏗鏘有力、飽含深情的講述,讓人淚下讓人振奮。
「把離死亡最近的地方」變成「離希望最近的地方」
襄陽市中心醫院急診重症醫學科主任曹鋒生,疫情期間,他每天堅持到ICU查房,帶頭為患者做咽拭子檢查,帶領團隊成功救治襄陽市第一例重症新冠肺炎患者,還率先在襄陽開展康復者恢復期血漿治療。高強度的連續工作,醫生們常常累得癱坐在地。襄陽的抗疫醫療工作得到了全國頂級重症專家邱海波教授、管向東教授的肯定,曹鋒生被授予「中國好醫生」等榮譽稱號;該院黨委被授予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我就應該履行一名退伍老兵「若有戰、召必回」的諾言!」
襄陽市公交集團出租汽車分公司駕駛員程松松,大年三十,在戰疫情的出徵路上,程松松和其他19名突擊隊員共同安全轉運884人,實現人員零感染,還轉運密切接觸者5000多人,運送醫護人員5萬多人次。52天裡,他克服腦瘤手術後的凝血功能障礙、尿頻等種種困難,圓滿完成了任務。
「作為一名黨員、一名退伍軍人,這個時候我必須衝上去!如果說疫情防控是一場戰爭,那我就應該履行一名退伍老兵「若有戰,召必回」的諾言,即使我倒下了,也是倒在戰場上」。程松松擲地有聲的話語,引來全場雷鳴般的掌聲。
「疫情就是命令,抗疫就是責任」
武漢疫情爆發,原有醫廢收運系統難以為繼。1月29日,王寧帶領首批12人逆行武漢轉運處理醫廢。在義務支援武漢的74個日夜裡,92名志願者,承擔了武漢9個區、4家方艙醫院的醫療廢物的收集轉運,累計出動車輛2278趟次,收運醫廢1027噸,一直戰鬥到最後一刻。他們的事跡得到了生態環境部通報表彰;也被央視《新聞聯播》、新華社、鳳凰衛視等各大媒體報導。
「人民警察為人民」
襄陽市公安局高新分局團山派出所教導員王子營,疫情期間,帶領63名民警,日夜奔波在轄區內118個疫情封控點和隔離點之間,堅守執勤一線,處置涉疫警情,與此同時,還發動多個渠道開展幫扶活動,幫助卓姓村民銷售草莓2000餘斤,價值5萬餘元。這樣的點對點幫扶活動民警們共開展了21次,幫助村民挽回了經濟損失100多萬元。病毒雖無情,人間有大愛。
衝在防疫一線的,還有最基層的社區幹部、下沉黨員、志願者。
大喇叭花式拜年和宣傳成為網上熱搜
襄陽市樊城區中原街道董家臺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唐玉敏雖然50多歲了,「硬核老唐」拖著音箱,用大喇叭不厭其煩地進行疫情防控宣傳。
1月22號開始,她先後發了141條與疫情相關的信息,隨時提醒居民科學防疫。
老唐書記時刻牽掛著居民正常的生活保障。市區交通管制後,社區只有一輛擁有通行證的小貨車,車裡只能坐兩個人,50多歲的老唐和司機既當採購員又當搬運工,每天搬運近兩噸的物資,累得全身酸痛也樂此不疲,40多天從未間斷,居民生活沒受到影響。
報告會尾聲,全市受表彰的還有「雙報到」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
俗話說:「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襄陽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幹部嚴凡一家四人都投入到抗擊疫情工作中;還有市老年大學藝術團團員黃蜀榮 ,她是一名退休的老黨員,也是小區「雙報到」黨支部書記,小區老年人佔比60%,她周到細緻的工作,有效保障了老年居民生活和安全。她自豪地說:「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市經濟審計局局長朱衛東白天包保了3棟樓棟任務,每天一大早親自背上幾十斤重的藥桶,一層一層地做消毒工作,每棟房子有七層,他做的活誰也搶不去,到了晚上加班研究審計項目上,因積勞成疾卻永遠離開。朱衛東的感人事跡讓人潸然淚下。
眾志成誠,這次抗擊疫情的偉大勝利,離不開千千萬萬英雄人民的拼搏和奉獻,此次全民戰「疫」,各行各業都付出了巨大努力,媒體記者、消防、城管等各行各業的責任和擔當都在行動中體現出來,平凡中顯現偉大,抗疫精神將會滲入到每個人的血液裡,成為共同記憶和奮進動力。
(編輯:丁喆)
關鍵詞:襄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