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時間安排表已發布,2020下半年教師資格筆試時間為10月31日,為了幫助各位考生更好的的備考甘肅教師資格證考試筆試,甘肅中公教育為大家整理了教師資格考試筆試備考資料,下面是考試題庫每日一練練習題,供各位考生查看學習。
5.實驗法的步驟
(1)教育實驗的準備階段(教育實驗研究的設計)
①選定實驗研究的課題,形成研究假說。一般來說,一個實驗至少被一種假設指導,應陳述兩種變量間所希望的因果關係。
②明確實驗目的,確定指導實驗的理論構架。為了使理論系統分析更接近客觀實際,需要進行先期的調查研究,查閱相關文獻資料並讓課題組全體成員進行充分討論。
③確定實驗的自變量。選擇被試和形成被試組,決定每組進行什麼樣的實驗處理,並確定操作定義。
④選擇適合的測量工具並確定採用什麼樣的統計方法,從而明確評價因變量的指標。
⑤選擇實驗設計類型,謀劃好控制無關因素的措施,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實驗的內部效度和外部效度。
(2)教育實驗的實施階段
按照實驗設計進行教育實驗,採取一定的變革措施(實驗處理),觀測由此產生的效應,並記錄實驗所獲得的資料、數據等。
(3)教育實驗的總結推廣階段
研究者的主要任務是對實驗中獲得的資料、數據進行分析處理,確定誤差的範圍,從而對研究假設進行檢驗,最後得出科學結論。在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撰寫實驗報告,對實驗的過程和結論進行的表述。
6.實驗法的優缺點
(1)優點
①能確立因果關係,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律;
②能重複驗證,研究結果客觀、準確、可靠;
③能對變量進行控制,提高研究的信度;
④能為理論的構建提供佐證和說明;
⑤能將實驗變量和其他變量的影響分離開來;
⑥省時、省力,節省費用;
⑦嚴密的邏輯性是其他研究方法難以比擬的。
(2)缺點
①應用範圍有限,有些問題難以用實驗的方法來解決;
②可能會有人為造作的痕跡,實驗的結果不一定就是現實的結果,缺乏生態效應;
③可能會受到法律和倫理道德的限制,如個人隱私、可能造成的身心傷害等;
④影響實驗結果的變數太多,難以控制所有的無關變量。
(五)教育行動研究
1.教育行動研究的概念
教育行動研究並不是一種獨立的研究方法,而是一種教師和教育管理人員密切結合本職工作綜合運用各種有效的研究方法的教育研究活動,其目的不在於建立理論、歸納規律,而是在於直接推動教育工作的改進和解決教育工作情境中的實際問題。
2.教育行動研究的特徵
1)基本特徵:為行動而研究;在行動中研究;由行動者研究。
2)特點:
①研究者兼有研究者與行動者的角色;
②行動研究以實務問題的解決為主要導向;
③實施過程兼有研究、行動兩大方面:
④對象或問題具有特定性,結論亦只適用於特定情景的改進;
⑤行動研究重視研究者的自我反省。
3.行動研究與試驗研究的比較
研究目的不同;問題來源不同;假設不同;文獻查閱不同;取樣不同;研究設計與執行不同;測量工具不同:資料佔有程度不同;結果應用效果不同。
4.行動研究的步驟
①確定課題,尋找問題;
②擬定研究計劃,確定問題:
③實施行動,發展行動策略並付諸實踐;
④總結評價;
⑤撰寫報告。
5.行動研究的優點和不足
(1)優點
被研究者的主體價值受到關注;實際工作者的自覺意識增進;具有反省性、適應性、靈活性;評價持續、反饋及時;較強實踐性和參與性,將理論與實踐差距縮短;多種方法綜合運用。
(2)不足(局限性)
缺少科學嚴密性、準確性和可靠性;條件控制不夠;研究者負擔過重,影響精力;資料公開困難;研究者同時感覺被侵犯;研究者不夠自主,過度依賴講師:外部支援不足:行政方面、學術界(對常識途徑的質疑);研究成果過於微觀,並難以推廣運用至其他情況。
6.行動研究法應用範圍
適用於實際問題而不是理論問題,中小規模而不是宏觀的實際研究,針對教育的實際情境而進行。
具體表現:將改革措施實施於課堂教學過程;對課程進行中小規模的改革研究;為教師職業技能訓練,提供新的技術和方法;對學校管理與評價開展具體的改革實踐研究;對已確診的問題實施改革措施,如困難學生、不良心理行為學生的矯正,環境因素的變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