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高鐵、飛機、地鐵、公共汽車等公共運輸工具,已經實行了禁菸,然而普速列車,也就是大家稱為「綠皮車」的火車,至今還存在著「吸菸區」。前不久,北京市海澱區人民法院就審理了一起因列車設置吸菸區引發的訴訟。(11月30日 《成都商報》)
高鐵全程禁菸,綠皮車也沒有不禁菸的道理,因為同樣是公共場所,哪怕車廂密閉性有一定差異,也不能忽視乘客長期遭遇二手菸傷害的事實。
事實上,早在2017年6月,就有一名大學生為此「較真」過,以同樣的理由將哈爾濱鐵路部門告上法庭,索賠購票款102.5元,同時要求取消該趟列車內的吸菸區、拆除菸具,禁止在該區域吸菸,並要求賠償精神損失費人民幣1元。最終,法院判決哈爾濱鐵路部門取消K1301次列車的吸菸區標識及菸具。但是否完全落實,不得而知。
然而,鐵路部門對普速列車控煙不力卻是不爭的事實,訴訟並未真正帶來徹底的改變。雖然,目前已有100列普速列車實施全列禁菸,但與全國總共3萬多列的普速列車的總數相比,還不及百分之一。
非不能也,實不為也。高鐵之所以禁菸效果顯著,在於吸菸必定引發「災難性後果」——即使躲在衛生間抽,也會觸發煙霧報警裝置,並引起列車緊急降速或停車的連鎖反應。不僅危害列車運行安全,全車人都跟著耗費時間,而且自己也一定會被揪出來,受到高額罰款或行政拘留的處罰。
幾乎百分之百被發現的概率、嚴厲的處罰,使得極少有菸民敢在高鐵上以身試法——即使癮再大,也會因「不值得」而選擇忍耐。試想一下,倘若高鐵沒有這樣的硬體配備和技術設計,僅靠工作人員的管理能否起到類似效果?普通列車上嗆人的煙味,就是最好的回答,因為列車工作人員幾乎不會主動幹預。進一步說,完全敞開式的區域,根本不能稱為「吸菸區」,也正因為有了「吸菸區」的標識,不僅難以達到減少二手菸傷害的目的,反而起到了「此處可以吸菸」的鼓勵效果。由此,才會讓綠皮車成為眾多交通工具中奇葩式的存在。
高鐵自有其特殊性,但公共場所禁菸不應有例外,即不能因為危害相對較小就法外開恩。這既是國際通行的原則,也是法規的明確要求——《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實施細則》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都明文規定,公共運輸工具上禁止吸菸。
少一些理由和藉口,多一些對生命和規則的敬畏,控煙的步伐也許就會更快些。高鐵能做到的,普通列車同樣也能、也必須做到,即拿出「零容忍」的決心去控煙,早日讓更多人免於受到二手菸的傷害。
來源:紅網
作者:宋鵬偉
編輯:陳乘
本文為紅辣椒評論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連結和本聲明。
本文連結: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0/11/30/8663751.html
【來源:紅網_紅辣椒評論】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