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以來
上海寒風凜冽
冷得人直哆嗦
上海閔行救助管理站站長康海芳提醒記者多穿些衣服,因為晚上即將開展的夜巡工作,要深入那些城市裡「隱秘的角落」,尋找需要幫助的人。
新民晚報「上海時刻」出品
黑夜出動
去「隱秘的角落」送溫暖
晚上8點左右,坐上救助專用車,一行人整裝待發。拿上手電筒、穿上紅馬甲,大家邊聽副站長金傑部署任務,邊驅車趕往第一個巡視點。「今晚我們要去6個點位,天氣越來越冷,我們為有需求的人提供幫助。」金傑說。
夜巡,是救助站的常規工作。「有少數流浪乞討人員,無業人員或者是打零工人員沒有固定居所,會在高架下或橋洞露宿。」金傑介紹,「作為民政部門,本著自願原則,我們會詢問對方是否願意來救助站臨時住宿,如果不願意那就送一份溫暖。」
到達第一處巡視點需要穿過一片樹林,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中,救助隊員打著手電筒,熟練地走向目的地——高架橋下的隱秘空間。
「夜巡的點位是了解與排摸後掌握的,入冬後,更要對可能出現流浪人員的地方定期走訪。」金傑在一個「洞口」停下,往裡看進去,床鋪、被褥、桌凳等生活用品一應俱全。
救助隊員在現場巡視了一圈,沒有發現有人,「住在這兒的人都是『打零工的』,我們會把被褥等生活用品留給他們,最關鍵的是把救助站的聯繫方式留下,萬一有情況可以及時聯繫我們。」
救助人員隨後前往莘莊地鐵站北廣場、商業中心、醫院周邊等地,在詢問保安、居民群眾確定近期並未出現流浪乞討人員後,才放心離開。
最終,記者在巡視的最後一個點位遇到了一位流浪人員。來自東北的他堅持不去救助站內過夜,金傑等人將被褥和求助卡片留下,告知聯繫方法後方才離開。
吃著泡麵
走投無路的他連聲感謝
剛回到救助站,值班人員就告訴康海芳來「客人」了。原來梅隴派出所接收了一名外地來滬人員,這位24歲的小夥返鄉途中不慎遺失了錢包和身份證,只得報警求助,當晚便被民警送到了救助站。
「肚子太餓了,只能打110求助。」小夥剛洗完澡,趕緊吃碗泡麵墊墊飢,褲子破了一個洞,錢包身份證也已遺失。看他吃得正香,康海芳對他說出了後續安排。
「今晚先住在救助站的男區宿舍,明天就幫你訂火車票,回家要記得趕緊把證件補齊。」聽完這番話,小夥兒連連點頭表示感謝,「幸虧有你們的幫助!這裡還有空調,我感覺很暖!」
金傑告訴記者,去年上半年因為疫情防控需求,閔行公安聯合城管、街道,對流浪乞討人員等居無定所群體進行集中排查,做到「應收盡收」集中隔離後將他們送回了戶籍所在地。
「露宿街頭的人越來越少,一方面是去年各方的努力,另一方面是隨著全國脫貧攻堅取得成效,流浪乞討人員也主動回到故鄉自謀出路了。目前,閔行區的流浪人員僅為個位數。」金傑表示,救助站依舊會將定期夜巡列為工作重點,「特別是在溫度低於零度或者是極端惡劣天氣時,對這些人要重點照顧,救助站是他們永遠的避風港。」
記者手記
為需要幫助的人送去關懷,是一座城市的溫度所在。
2021年首個寒潮又來了,寒潮一波又一波,夜巡一晚又一晚。跟隨救助站的大家巡視了一夜,我們體會了申城夜晚的冷,更感受到了默默湧動的暖。寒冷冬夜正因為有了他們的穿梭,為這座城市注入了不息的溫暖與關懷。
冷冷冷冷冷!
今=͟͟͞͞冬=͟͟͞͞為=͟͟͞͞啥=͟͟͞͞這=͟͟͞͞麼=͟͟͞͞冷=͟͟͞͞?=͟͟͞͞
是什麼導致氣溫偏低?
國家氣候中心主任宋連春表示,原因主要是「一南一北」。
第一就是北極海冰。
北極可以說是冷空氣的老家。「去年秋季,北極海冰為歷史上第二少。」海冰少,就意味著北極溫度高。北極上空的極地渦旋,本來起著將冷空氣鎖定的作用,然而一旦北極溫度升高,海冰減少,極地渦旋就會減弱,冷空氣會隨之南下。這是強寒潮發生的背景。
△6日,北京,在嚴寒中歸家的人。
第二個原因是赤道中東太平洋目前處於發展盛期的拉尼娜事件,對我國冬季氣候有明顯影響。
一般而言,受厄爾尼諾事件影響,全球暖冬概率較高;受拉尼娜事件影響,冬季全球溫度偏低的概率較大。拉尼娜事件會有利於冷空氣從高緯度地區南下,同時,影響我國的副熱帶高壓位置和強度也會發生變化,難以阻擋冷空氣南下。
大風對體感溫度影響多大?
這次寒潮過程的另一個特點就是:風大!
氣象專家介紹,這種因風所引起使體感溫度較實際氣溫低的現象,被稱作「風寒效應」。
人的體溫在多數情況下會高於周圍環境氣溫,在無風或微風情況下,人體周圍的空氣分子交換很弱,這就在人體和大自然空氣之間,形成了一個比較穩定的過渡層。由於空氣是熱的不良導體,這個過渡層就在貼近人體的表面起到了保暖的作用。
可是,當空氣流動很快的時候,人體周圍的空氣保溫層便不斷地被新來的冷空氣所代替,並把熱量帶走。風速越大,人體散失的熱量越快、越多,人也就越來越感到寒冷。
從大量的科學實驗中,人們找出了風速大小和人體冷暖感覺的關係,並大致計算出這樣的數據:當氣溫在0℃以上時,風力每增加2級,人的寒冷感覺會下降3~5℃;氣溫在0℃以下時,風力每增加2級,人的寒冷感覺會下降6~8℃。
不過,風寒效應只發生在暴露在衣物之外的皮膚上,所以只要挑選合適的衣物,儘量減少裸露在外的皮膚,就能將風寒效應降到最低。
北方大部大風降溫,為何雨雪難覓?
此次寒潮南下過程中,帶來的雨雪天氣並不多,主要集中在南方;在北方大部分地區,主要是大風降溫,雨雪很少。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 方翀:最近由於南支槽比較不活躍,沒有明顯的水汽上來,雖然到了降雪的溫度,沒有水汽就沒法出現降雪。所以這次過程,整體上雖然寒冷,但是雨雪的範圍並不是太大。
專家提示:未來幾天氣溫低,北方風寒效應顯著、南方溼冷,大家都儘量減少外出,尤其是小孩、老人或有心血管疾病的人,要穿上厚衣服、注意保暖。
寒潮兇猛,小夥伴們
要準備好最強裝備哦!
就衝著這波冷空氣
來勢洶洶的架勢
即便是秋褲、棉褲護體
還是得開啟「抖抖抖」模式
資料:新民晚報 央視新聞
原標題:《寒潮下的深夜閔行,一群人卻在「隱秘的角落」出沒……》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