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年AWE開始,眾多電視與盒子廠商紛紛表露出強烈意願,欲「跳水」加入投影行業中來,打破了電視邊界的投影產品在市場上也具有一定的競爭力,同時在市場上也形成了一定的亂象,這與網際網路電視產品剛剛出現時期的情況何其相似?那麼小到「微投」產品幾百上千元的價格,大到狂拽炫酷的雷射技術產品動輒接近十萬,這將近40餘倍的價差究竟是如何形成的?今天咱們就打破砂鍋問到底,深挖投影市場亂象背後的小「秘密」。
狂拽炫酷的雷射投影技術
曾幾何時,筆者也曾經想過,在家中置辦一臺投影機,將家裡的「大白牆」變成電視,而從理論上來講:「只要滿足了距離與投射物的面積兩種因素,就能投影出足夠巨大的畫面」這個理論在投影產品身上是基本成立的,究竟怎樣的產品才能帶來最適合自己的體驗?這也是咱們今天探討的話題之一。
雷射投影成像原理
眾所周知,投影技術出現最早是在膠片式放映機中,通過設備中發出的光源,對衝洗後的膠片剪影進行照射,從而形成影像。從這一點上來說,無論是雷射投影也好,高壓汞燈等光源的投影設備也罷,從根本上也沒有脫離開這種類似皮影戲的成像原理,所以從原理上來講,無論是高端的雷射投影與其他光源投影設備在性質上實屬同源,但是他們之間卻有著不同的成像特性,而這一切都源自於色彩的構成,縱使招式萬變,而不離其宗,咱們這就來看看究竟是咋回事。
一切從色彩出發光色的基本原理
·三基色理論萬變不離其宗
筆者是學美術出身,理解這類問題就偏向於美學範疇,眾所周知顯示設備最初的進化,就是黑白世界到彩色世界的進化,那麼從黑白世界到多彩世界過度又需要那些因素?筆者覺得首先咱們要從色彩說起。相信不少學過美術的小夥伴都知道,顏料三原色是「紅黃藍」而有色光三原色是「紅綠藍」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三基色理論萬變不離其宗
顏料三原色的混合,亦稱為減色混合,是光線的減少,兩色混合後,光度低於兩色各自原來的光度,合色愈多,被吸收的光線愈多,就愈近於黑。所以,調配次數越多,純度越差,越是失去它的單純性和鮮明性。三種原色顏料的混合,在理論上應該為黑色,實際上是一種純度極差的黑濁色,也可以認為是光度極低的深灰色。品紅與綠、黃與紫、青與橙,各組顏色的混合都接近黑。
顏料三原色與光色三原色
色光三原色是光色混合。光色的混合為加色混合,是光線的增加,兩種色光混合,光度為兩色之和,合色愈多,則光度愈強,愈近於白。其中品紅與綠、黃與藍、青與紅,這些補色光混合和紅與藍、綠三原色光混合都成為白光。彩色電視機、彩色顯示器、彩色液晶顯示器,三基色日光燈管就是應用該原理而設計製作的。換個簡單的說法,紙是白的,就需要黑色。而光源本身具有亮度,則呈現黑場只需要降低亮度,所以不需要黑色,反而需要亮度,就這麼簡單,前面所說的加色混合與減色混合,就是這個道理。
在光色三原色理論中紅綠藍能組成一切色彩
目前的幾乎所有的顯示設備的染色原理都大同小異,RGB(R:red)、(G:green)、(B:blue)紅綠藍,三種顏色進行混合,就演變出了我們面前的電視,顯示器,手機所呈現出的色彩,當然也有在三基色中加入白光(White)的RGBW結構。簡言之,通過對不同顏色的像素點進光量的調整,來呈現出不同的顏色,就是現在顯示設備的著色原理,投影亦是如此,通過濾色片對光源的染色,最終渲染色彩。
·一般來說,產品的亮度與飽和度都與光源直接關係,而光源則是為一款投影產品定價的最重要因素之一,那麼不同光源之間存在怎樣的區別呢,哪種光源更加適合自己?請接著往後看。
三種光源三分天下究竟誰最適合你
·我們都知道,無論哪種投影設備的核心技術在於對光源的應用。而就目前的技術階段來說,光源可以大致分為三類,我們先來看看他們是哪三類,各自又有哪些優勢與劣勢。(簡單介紹光源的同時,筆者也希望能給想要入手投影設備的消費者提供一定幫助,選擇更加適合自己產品才是最重要的)
1.「傳統」燈泡光源:
眾所周知,最初的投影設備中,是採用燈泡作為光源的,從最早的金屬滷素燈到後來的超高壓汞燈,前者在目前的市場新品種已經逐漸絕跡,而後者目前仍然是主流,金屬滷素燈泡的在如今看來已經沒有什麼值得一提的優勢了,而高壓汞燈的壽命亮度等優勢讓它在目前市場上還依舊具有一定優勢。
高壓汞燈發光源
從產品體積的角度來說傳統燈泡光源的投影機比較笨重,對於環境的要求也比較高,通常此類低價位的非專業級產品的售價在3000元到8000元左右,一般作為公司PPT演示或者教育用比較適合,作為家用並不適合,故而並不推薦購買,而專業級的產品效果固然優異,但是價格卻令人難以接受。
2.新興的LED光源:
LED光源是已經興起一段時間的低能耗光源,具有的優勢十分明顯,LED發光二極體的壽命自然是最大的優勢,而確定相對也比較明顯,就是在亮度表現上並不盡如人意,最初的LED發光模塊還沒有普及的時候,一度售價也比較昂貴,但在如今看來這種光源的售價還算比較親民。
LED投影光源
LED光源目前促生了一種新型的投影設備,由於LED投影光源相比於「傳統」燈泡來講,在體積上的優勢是非常明顯的,所以更加輕量化的「微投」也就應運而生了,輕量化、高壽命、相對較低的發熱量,讓LED這種光源似乎就像是為微投而量身打造的一樣。微投具有體積小,便於攜帶與一定的價格優勢。
3.雷射光源:
雷射光源相比於前面兩種光源,在物理特性上的優勢非常明顯,本身發光體存在半衰期這一點在傳統投影設備的燈泡上體現比較明顯LED次之,而雷射則是半衰期較長的光源之一,低衰減的特性讓雷射投影設備的色彩飽和度與對比度都能長時間如新。雷射投影的又一個優勢在於「超短焦」,與投射畫面距離在30釐米左右,就能夠投射出100英寸以上的畫面,這就從根本上放開了投影產品需要一定距離才能得到相應尺寸畫面的尷尬。
雷射光源透光原理
電氣發光燈泡,例如高壓汞燈之類的光源,可見光能量大約只能佔到輸出總光能量的1/3–1/2。雷射器產生光波長線寬小於1nm的高純度紅、綠、藍三原色雷射可以100%被投影機利用。而且雷射無需使用反光碗來收集光束,用光纖將多個雷射器發出的光耦合集成效率可以達到90%以上,缺點自然是價格比較昂貴,舉例索尼品牌雷射投影機,售價通常在50000元以上。
為啥眾多大咖這麼喜歡「微投」?
跳轉到開頭的話題中,筆者曾經提到,眾多的電視廠商與盒子廠商都有意願要加入到偉大的投影事業中來,其中電視廠商多數以網際網路電視廠商為主,這其中的原因又是什麼呢?我們都知道,此類廠商本身的技術積澱並不深厚,他們其中多數連自己的生產線都沒有,而近幾年大熱的「微投產品」卻具備電視所沒有的兩個優勢。
主打便攜的微投產品(不需市場波動較大的顯示面板元器件)
其一、技術門檻低,產品量級小:
這是最大的原因,本身對於新興廠商來說,電視產品是一種技術門檻要求極高的產品線,由於生產線的高成本及技術限制,所以智能以性價比作為賣點,而現在的面板成本飛漲,利潤下滑堪稱恐怖,故而尋找新的出路也不失為一條良策。(高端的投影產品自然也有不亞於電視的技術門檻,但中低端技術卻相對開放,就連很多大學生的畢業設計都是簡單的投影機)
集成了哈曼卡頓音響的智能微投產品
其二、擁有高度的集成性:
現在的微投產品已經開闢了一條擁有自己路數的武功,就是高度的集成化,此類產品除了具有投影能力之外,還具備音響與電池,最重要的是,網際網路電視廠商的加入,也將智能系統與網際網路片源帶入了進來,至此微投具備了高度的移動化和集成化,甚至可以拿到荒郊野地去玩。
寫在最後: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就能夠得出一個簡單的結論,就目前來說,最適合家用的投影設備就是微投產品,此類產品體積小,甚至能夠攜帶出門,光源的穩定性也相對較好,而雷射產品在性能上目前是比較優越的,但是價位偏高,舉例海信的雷射電視,售價一般在50000左右,但是卻能得到與液晶電視不相上下的顯示能力。
如果有經濟能力,建議選擇此類產品,畢竟想要得到一個120英寸以上的畫面,50000元可遠遠無法買到這麼大的液晶電視。況且雷射還具有超短焦投影的特性,兩種產品的定位不同,故而面向的消費者也不同,大家還是要根據自身的經濟及環境情況對症下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