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教你識破投影行業亂象
從今年AWE開始,眾多電視與盒子廠商紛紛表露出強烈意願,欲「跳水」加入投影行業中來,打破了電視邊界的投影產品在市場上也具有一定的競爭力,同時在市場上也形成了一定的亂象,這與網際網路電視產品剛剛出現時期的情況何其相似?那麼小到「微投」產品幾百上千元的價格,大到狂拽炫酷的雷射技術產品動輒接近十萬,這將近40餘倍的價差究竟是如何形成的?今天咱們就打破砂鍋問到底,深挖投影市場亂象背後的小「秘密」。
狂拽炫酷的雷射投影技術
曾幾何時,筆者也曾經想過,在家中置辦一臺投影機,將家裡的「大白牆」變成電視,而從理論上來講:「只要滿足了距離與投射物的面積兩種因素,就能投影出足夠巨大的畫面」這個理論在投影產品身上是基本成立的,究竟怎樣的產品才能帶來最適合自己的體驗?這也是咱們今天探討的話題之一。
雷射投影成像原理
眾所周知,投影技術出現最早是在膠片式放映機中,通過設備中發出的光源,對衝洗後的膠片剪影進行照射,從而形成影像。從這一點上來說,無論是雷射投影也好,高壓汞燈等光源的投影設備也罷,從根本上也沒有脫離開這種類似皮影戲的成像原理,所以從原理上來講,無論是高端的雷射投影與其他光源投影設備在性質上實屬同源,但是他們之間卻有著不同的成像特性,而這一切都源自於色彩的構成,縱使招式萬變,而不離其宗,咱們這就來看看究竟是咋回事。
一切從色彩出發 光色的基本原理
· 三基色理論 萬變不離其宗
筆者是學美術出身,理解這類問題就偏向於美學範疇,眾所周知顯示設備最初的進化,就是黑白世界到彩色世界的進化,那麼從黑白世界到多彩世界過度又需要那些因素?筆者覺得首先咱們要從色彩說起。相信不少學過美術的小夥伴都知道,顏料三原色是「紅黃藍」而有色光三原色是「紅綠藍」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三基色理論 萬變不離其宗
顏料三原色的混合,亦稱為減色混合,是光線的減少,兩色混合後,光度低於兩色各自原來的光度,合色愈多,被吸收的光線愈多,就愈近於黑。所以,調配次數越多,純度越差,越是失去它的單純性和鮮明性。三種原色顏料的混合,在理論上應該為黑色,實際上是一種純度極差的黑濁色,也可以認為是光度極低的深灰色。品紅與綠、黃與紫、青與橙,各組顏色的混合都接近黑。
顏料三原色與光色三原色
色光三原色是光色混合。光色的混合為加色混合,是光線的增加,兩種色光混合,光度為兩色之和,合色愈多,則光度愈強,愈近於白。其中品紅與綠、黃與藍、青與紅,這些補色光混合和紅與藍、綠三原色光混合都成為白光。彩色電視機、彩色顯示器、彩色液晶顯示器,三基色日光燈管就是應用該原理而設計製作的。換個簡單的說法,紙是白的,就需要黑色。而光源本身具有亮度,則呈現黑場只需要降低亮度,所以不需要黑色,反而需要亮度,就這麼簡單,前面所說的加色混合與減色混合,就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