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闡明90S前核糖體轉化為原始40S亞基過程

2021-01-18 科學網

研究闡明90S前核糖體轉化為原始40S亞基過程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9/18 14:32:05

德國慕尼黑大學Roland Beckmann和德國慕尼黑大學Ed Hurt研究組合作取得一項新突破。他們闡明了90S前核糖體轉化為原始40S亞基過程。相關論文於2020年9月18日發表在《科學》雜誌上。

他們通過沿酵母中該途徑中間體的生化和冷凍電鏡分析闡明了90S前核糖體轉化為原始40S亞基過程。首先,重塑RNA解旋酶Dhr1與90S前核糖體結合,然後在位點A1處進行Utp24內切核酸酶驅動的RNA切割,從而從18S核糖體RNA中分離5'-外部轉錄間隔區(ETS)。接下來,5'-ETS和90S裝配係數被移開,但這是順序發生的,不是整體發生的。

最終,原始的前40S出現,仍然保留了包括Dhr1在內的90S因子,現在已經準備好釋放最終的小核仁U3-18S RNA雜合子。他們的數據闡明了從90S到40S之前難以理解的過渡,並闡明了大型核糖核蛋白組裝和重塑的原理。

據了解,小型核糖體亞基的產生最初需要形成90S前體,然後再重組為原始前40S亞基。

附:英文原文

Title: 90S pre-ribosome transformation into the primordial 40S subunit

Author: Jingdong Cheng, Benjamin Lau, Giuseppe La Venuta, Michael Ameismeier, Otto Berninghausen, Ed Hurt, Roland Beckmann

Issue&Volume: 2020/09/18

Abstract: Production of small ribosomal subunits initially requires the formation of a 90S precursor followed by an enigmatic process of restructuring into the primordial pre-40S subunit. We elucidate this process by biochemical and cryo–electron microscopy analysis of intermediates along this pathway in yeast. First, the remodeling RNA helicase Dhr1 engages the 90S pre-ribosome, followed by Utp24 endonuclease–driven RNA cleavage at site A1, thereby separating the 5′-ex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ETS) from 18S ribosomal RNA. Next, the 5′-ETS and 90S assembly factors become dislodged, but this occurs sequentially, not en bloc. Eventually, the primordial pre-40S emerges, still retaining some 90S factors including Dhr1, now ready to unwind the final small nucleolar U3–18S RNA hybrid. Our data shed light on the elusive 90S to pre-40S transition and clarify the principles of assembly and remodeling of large ribonucleoproteins.

DOI: 10.1126/science.abb4119

Source: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9/6510/1470

Science:《科學》,創刊於1880年。隸屬於美國科學促進會,最新IF:41.037

相關焦點

  • Cell:可視化觀察核仁中的核糖體大亞基組裝過程
    為了滿足這些需求,作為細胞的蛋白工廠,由蛋白和幾種RNA組成的核糖體必須大量地產生它們自己。一個生長中的酵母細胞每小時產生10萬個核糖體,每個核糖體包括80個核糖體蛋白和4個核糖體RNA(rRNA),這些核糖體蛋白和rRNA分布在每個核糖體的兩個不同的功能上相互作用的亞基(即大亞基和小亞基)之間。
  • Science背靠背 | 程淨東、葉克窮等揭示90S核糖體前體A1位點的切割以及90S向40S轉變的機制
    近年發現,核糖體的組裝異常與人類多種疾病密切相關,已經成為多種疾病治療的熱門研究靶點。 酵母的核糖體組裝起始於RNA聚合酶I 對35S rRNA的轉錄,依次包含小亞基的18S rRNA和大亞基的5.8S 、25S rRNA。35S rRNA 轉錄的同時,核糖體組裝因子會順序結合在rRNA上,並最先組裝成40S小亞基的前體——90S核糖體前體。
  • 研究解析核糖體組裝的動態過程
    核糖體是所有生物用來合成蛋白質的分子機器,是生命的基本元件。核糖體包括大亞基和小亞基,兩個亞基都是由核糖體RNA和大量蛋白質構成的大型複合物。在真核細胞中,核糖體的組裝是一個高度複雜、動態的過程,兩個亞基在成熟過程中會結合大量的組裝因子,形成一系列核糖體前體複合物。
  • 科學家解析出過渡狀態下90S小核糖體亞基前體的冷凍電鏡結構
    科學家解析出過渡狀態下90S小核糖體亞基前體的冷凍電鏡結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9/22 14:17:36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葉克窮課題組解析出過渡狀態下90S小核糖體亞基前體的冷凍電鏡結構
  • 生物物理所解析90S核糖體組裝前體的冷凍電鏡結構
    核糖體是由RNA和大量蛋白質構成的大型分子機器,負責地球上所有生物的蛋白質合成。在真核生物中,核糖體組裝是個非常複雜的過程。核糖體在成熟過程中需要和大量的組裝因子暫時結合,形成了一系列核糖體前體複合物。小亞基核糖體在組裝過程中形成兩個主要的中間體:早期的90S和晚期的pre-40S前體。
  • 科研人員解析核糖體組裝的動態過程
    核糖體是所有生物用來合成蛋白質的分子機器,是生命的基本元件。核糖體包括大亞基和小亞基,兩個亞基都是由核糖體RNA和大量蛋白質構成的大型複合物。在真核細胞中,核糖體的組裝是一個高度複雜、動態的過程,兩個亞基在成熟過程中會結合大量的組裝因子,形成一系列核糖體前體複合物。小亞基在成熟過程中形成兩種主要的前體:位於細胞核仁區的早期前體和位於細胞質的晚期前體。
  • 科研人員解析核糖體組裝的動態過程
    核糖體是所有生物用來合成蛋白質的分子機器,是生命的基本元件。核糖體包括大亞基和小亞基,兩個亞基都是由核糖體RNA和大量蛋白質構成的大型複合物。在真核細胞中,核糖體的組裝是一個高度複雜、動態的過程,兩個亞基在成熟過程中會結合大量的組裝因子,形成一系列核糖體前體複合物。
  • 高寧研究組《自然通訊》報導人源核糖體大亞基前體複合物結構
    核糖體的生物生成是一個非常複雜及高度耗能的分子過程,在真核細胞中超過300個因子(包括蛋白質和snoRNA)參與核糖體亞基的生物生成。它們參與了rRNA的轉錄、加工、修飾及摺疊,80種核糖體蛋白的修飾及組裝,以及核糖體前體顆粒的構象成熟及跨核膜轉運等一系列過程。
  • Science:葉克窮課題組解析核糖體組裝的動態過程
    核糖體是所有生物用來合成蛋白質的分子機器,是生命的基本元件。核糖體包括大亞基和小亞基,兩個亞基都是由核糖體RNA和大量蛋白質構成的大型複合物。在真核細胞中,核糖體的組裝是一個高度複雜、動態的過程,兩個亞基在成熟過程中會結合大量的組裝因子,形成一系列核糖體前體複合物。
  • 生物物理所解析核糖體組裝的動態過程
    核糖體是所有生物用來合成蛋白質的分子機器,是生命的基本元件。核糖體包括大亞基和小亞基,兩個亞基都是由核糖體RNA和大量蛋白質構成的大型複合物。在真核細胞中,核糖體的組裝是一個高度複雜、動態的過程,兩個亞基在成熟過程中會結合大量的組裝因子,形成一系列核糖體前體複合物。
  • 核糖體
    核糖體的具體結構是怎麼樣的?核糖體的形成和核仁有什麼詳細的關係?【疑難解析】生物界有兩種基本類型的核糖體:一種是原核細胞核糖體,另一個種是真核細胞核糖體。兩種核糖體都由兩個大小不同的亞基組成,每個亞基都含有rRNA和蛋白質。
  • 葉克窮團隊首次觀察到並解析核糖體組裝的動態過程
    核糖體包括大亞基和小亞基,兩個亞基都是由核糖體RNA和大量蛋白質構成的大型複合物。在真核細胞中,核糖體的組裝是一個高度複雜、動態的過程,兩個亞基在成熟過程中會結合大量的組裝因子,形成一系列核糖體前體複合物。小亞基在成熟過程中形成兩種主要的前體:位於細胞核仁區的早期前體和位於細胞質的晚期前體。
  • 生物物理所葉克窮課題組Science解析核糖體組裝的動態過程
    核糖體是所有生物用來合成蛋白質的分子機器,是生命的基本元件。核糖體包括大亞基和小亞基,兩個亞基都是由核糖體RNA和大量蛋白質構成的大型複合物。在真核細胞中,核糖體的組裝是一個高度複雜、動態的過程,兩個亞基在成熟過程中會結合大量的組裝因子,形成一系列核糖體前體複合物。小亞基在成熟過程中形成兩種主要的前體:位於細胞核仁區的早期前體和位於細胞質的晚期前體。
  • 生物物理所重大進展:90S核糖體前體冷凍電鏡結構獲解析
    核糖體是由RNA和大量蛋白質構成的大型分子機器,負責地球上所有生物的蛋白質合成。在真核生物中,核糖體組裝是個非常複雜的過程。核糖體在成熟過程中需要和大量的組裝因子暫時結合,形成了一系列核糖體前體複合物。小亞基核糖體在組裝過程中形成兩個主要的中間體:早期的90S和晚期的pre-40S前體。
  • 人類40S核糖體成熟最終步驟的結構基礎獲解析
    人類40S核糖體成熟最終步驟的結構基礎獲解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2 23:47:51 德國慕尼黑大學Roland Beckmann研究組報導人類40S核糖體成熟最終步驟的結構基礎。
  • Nature:科學家闡明細胞核糖體的特殊組裝模式
    2018年3月21日 訊 /生物谷BIOON/ --對機體生命非常必要的所有蛋白質都是由巨大的「分子機器」—核糖體所製造的,反之,核糖體也是由蛋白質和核糖體核糖核酸(ribosomal RNAs)以完美地方式縫合在一起的。
  • 科學家研究發現核糖體組裝是最後的修整步驟
    成熟核糖體由大約80個蛋白質和4個核糖體RNA組成。但是,這些成分是如何按照正確的順序組裝成功能性核糖體的,目前還不完全清楚。此外,我們對這一過程的大部分知識來自於對細菌和酵母等模型生物體進行的研究,不一定適用於高等生物體的細胞。由羅蘭德·貝克曼教授(基因中心,慕尼黑LMU)領導的研究人員現在發現了人類細胞核糖體成熟的關鍵步驟的新細節。
  • Science:線粒體核糖體組裝機制
    當隱藏時,大鼠很少發出聲音,並且他們更喜歡不透明的隱藏區域而不是透明的,但這一偏好在尋找過程中沒有觀察到。神經元記錄顯示強烈的前額皮層活動隨遊戲事件和試驗類型而變化(「隱藏」與「尋找」)並可能指導角色扮演。大鼠對捉迷藏的精確認知能力表明,這種遊戲可能在進化上早已出現過。
  • Nature:人工改造核糖體可以將細胞變成「化工廠」
    美國伊利諾伊大學的生化學家Alexander Mankin領導的一個包括生物工程學家的團隊,成功改造了細胞內的重要分子機器核糖體,這個研究可能推動合成生物學的繼續發展。幾乎所有的生命都非常依賴蛋白質合成機器核糖體(ribosome),這個巨大的蛋白質分子機器日夜不休地進行著蛋白質的合成工作。
  • 清華大學高寧研究組報導酵母核糖體組裝前體的高分辨冷凍電鏡結構
    核糖體自身是一個由核糖核酸(RNA)和蛋白質組成的超大複合物(半徑20納米),其三維結構和分子機制的研究一直是生命科學基礎研究中的重要方向。2009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即授予了首次解析出細菌核糖體原子解析度的三位結構生物學家。真核細胞核糖體裝配過程是個高度複雜的動態過程,有超過300種不同功能的輔助裝配因子(蛋白質或者RNA)參與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