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於自然的十大創新技術:一個比一個驚豔

2020-11-30 驅動之家

歷經三十五億年的深入「研發」,大自然「發明」出了各式各樣應對不利條件的巧妙解決方案,譬如通過粘性來抵抗引力,或利用糖分從長達一個世紀的脫水環境中倖存下來。有時候,生命系統甚至直接賦予人類科學家和工程師們以靈感,啟發他們研發出了各種新技術。

1、牛蒡種子與維可牢

1941年,瑞士電氣工程師喬治·德·梅斯特拉爾(George de Mestral)從阿爾卑斯山打獵歸來後,發現自己的衣服以及獵犬的皮毛上都粘上了牛蒡毛刺。這種粘附在路過的生物身上的機制,是牛蒡遠距離散播種子的方式。

梅斯特拉爾將毛刺放在顯微鏡下進行觀察,發現正是一些簡單的鉤子結構,讓毛刺粘附在自己的襪子和獵犬皮毛上。這賦予了他靈感。梅斯特拉爾用各種材料的鉤子和圓環進行了無數次試驗,十年之後,終於獲得了一種新織物搭扣的專利,這種織物搭扣就是我們現在所知的維可牢(編註:即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尼龍搭扣)。

2、壁虎足與攀爬技術

壁虎抗地心引力的抓握秘訣在於腳趾上成排的微小剛毛。這些剛毛可以依靠粘性的範德華力依附在任何表面,範德華力只在微觀尺度上發揮作用。

這種吸附方式的優勢在於可逆地強力抓握,而且不需要使用任何粘合劑。近年來,工程師們已經成功地使用矽膠模擬出類似的剛毛結構,從而推動了各式各樣壁虎皮膚模擬技術的出現。


受壁虎啟發而發明的LEMUR機器人正緊貼在空間站的外壁上

在這些技術中,有一項小發明頗為值得一提,它讓人類可以在陡峭的玻璃牆壁上攀爬,也可以使機器人推動自身重量數百倍的物體,或者讓機械手在太空中從事修復工作。

3、鯨鰭與渦輪葉片

在波士頓的一家禮品店中,生物學家弗蘭克·費什(Frank Fish)注意到一尊座頭鯨雕塑的鰭周圍有隆起,他以為是藝術家犯的一個錯誤。這些隆起不是出現在鰭的後沿,而是順著前沿延伸。不過事實證明,這位藝術家的觀察是正確的。這排疣狀脊線可以產生幫助鰭在水中划動的微小漩渦,同時也解釋了座頭鯨在水中令人驚奇的敏捷性。

在研究了這種「結節效應」之後,費什發現為渦輪葉片增加成排的隆起結構會降低拖曳和噪音,並提高其效率。鯨不僅啟發了渦輪葉片新構型的設計,生產這種渦輪葉片的位於加拿大的企業也因此命名為鯨能公司(Whalepower Corporation)。


風力渦輪葉片上呈鋸齒狀的邊緣,這種結構的創意源自座頭鯨。

4、鯊魚皮與減阻塗層

受到鯊魚皮膚上微小鱗片的啟發,美國宇航局科學家發明了一種船用減阻塗層。此項技術幫助星條旗號(Stars and Stripes)贏得了1987年美洲杯帆船賽的冠軍。

這種塗層的減阻效果是如此成功,以致於比賽主辦方認為它屬於不公平的優勢,並一度禁止運用這項技術,但後來又撤銷了這一決議。


塗層上的這些鱗片也會處於不斷的運動狀態,這樣可以阻止微生物粘附在船體上,同時減少對於防汙處理劑的依賴性。

5、翠鳥與子彈頭列車

由於車頭前方積聚的氣壓,高速列車在穿過隧道時會產生巨大的轟鳴聲。

上世紀九十年代,日本工程師中津英治(Eiji Nakatsu)發現翠鳥能夠高速潛入水中,卻不濺起水花。於是他仿照翠鳥喙設計出了新幹線子彈頭列車,這種設計不僅降低了火車的噪音,而且更加符合空氣動力學原理,在降低能耗的同時還能提升車速。


日本中央鐵路的新幹線子彈頭列車抵達東京站,其車頭的形狀很像翠鳥的喙。

6、楓樹種子與無人機

憑藉類似轉子的設計,楓樹種子會打著轉兒從空中掉落——通過旋轉產生的升力使得它們能夠飛行至距離楓樹更遠的地方。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採納這種設計,研製出了一款名為Samarai的單旋翼無人機。這款設計簡單的無人機僅有兩個活動部件,因此可以輕易地予以小型化。

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已經承擔了上述小型化任務,他們希望生產出能夠被用於在狹小空間裡進行偵查的無人機。

7、多足機器人

在荒野山坡不平坦的地面或火星的崎嶇地貌上,「腿」能夠「走」到輪子去不了的地方。基於對自然造物和獵豹身體結構的研究,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發明了一系列的四足機器人,它們可以在戰場上飛奔著運送補給。

與此同時,美國宇航局也在開發一種名為ATHLETE的六足機器人。ATHLETE每條腿的末端都有一個輪子,當地形便利時,它可以滾動行進。如果行走過程中遇到障礙,它就可以收起輪子,靈活地抬腿跨過障礙。

8、蜂巢思維網格

無需接到任何指令,蜂巢裡的蜜蜂本能地知道有哪些工作需要做並付諸行動——這源於它們身處蜂巢的位置和周圍其他蜜蜂正在做的事。

美國雷根能源公司就採用了這種「群邏輯」,來改進電力網絡的效率。他們並沒有使用可重新定向電力負荷的中央系統,而是採納了可相互進行無線通訊的本地控制器系統,能自主判斷電能需要被輸往的目的地。

9、「糖衣」疫苗


緩步類的水熊蟲能夠在惡劣條件下生存多年,這種能力啟迪了一種新穎的活疫苗保存技術的誕生。

緩步類動物是一種生活在水中且生命力極強的八足微小生物。當處於缺水的環境中,它們會脫水,但與此同時,它們也進化出了可在缺水一百多年之後奇蹟復活的神奇能力——通過將體內的分子如DNA和蛋白質包裹在一種糖內來實現。

舊金山Biomatrica公司和英格蘭Nova Laboratories等多家生物技術公司,都採用了類似的技術來保存活疫苗,而無需冷凍。這些疫苗通過「緊縮包裝」技術被保存在一層透明的糖膜中,它們可在非冷凍條件下持續六個月有效。

10、白蟻與建築

非洲白天的氣溫可高達40℃,夜晚又會降至2℃以下。為了讓土丘巢穴保持在相對恆定的溫度,非洲白蟻進化出了精巧的築巢本領:通過在頂部和側面開鑿出一連串的通風孔,為自己的土丘打造出了被動冷卻系統,風可以將地下巢穴的熱空氣通過通風孔帶出建築體。白蟻們甚至還會依靠打開或關閉通道來控制氣流。

建築師米克·皮爾斯在設計東門中心時就採用了類似的策略,東門中心是一棟位於辛巴威首都哈拉雷的辦公綜合建築。借鑑白蟻的解決方案,熱空氣可從建築物頂端成排的煙囪中排出,而較冷的空氣則被導向地下。整棟建築沒有使用空調就能保持涼爽,相比同等規模的傳統建築,它只需要使用十分之一的電能。

相關焦點

  • 靈感源於自然的十大創新技術:鯊魚皮泳衣上榜
    在本文中,我們專門為讀者列舉了靈感來源於大自然的十大創新技術,具體如下: 1. 模仿壁虎的超強粘合劑 看著壁虎快速穿過海濱小屋的牆壁,下榻在這裡的度假者眼中經常帶著一份驚奇。在將來的某一天,人們甚至可以憑藉採用這種技術的神奇手套,擁有和壁虎一樣飛簷走壁的本領。到時候,他們完全可以和這些四足動物好好較量一下。 2.
  • 靈感源於自然的十大新技術:鯊魚皮泳衣上榜
    在本文中,我們專門為讀者列舉了靈感來源於大自然的十大創新技術,具體如下:1. 模仿壁虎的超強粘合劑看著壁虎快速穿過海濱小屋的牆壁,下榻在這裡的度假者眼中經常帶著一份驚奇。幾年前,科學家認識到壁虎足墊上數百萬個分叉的小剛毛所擁有的神奇力量,正是這種力量讓壁虎上演飛簷走壁的絕技。
  • 靈感源於自然的十大創新發明(組圖)
    仿生學研究生物體的結構、功能和工作原理,並將這些原理移植於工程技術之中,發明性能優越的儀器、裝置和機器,創造新技術。從仿生學的誕生、發展,到現在短短幾十年的時間內,它的研究成果已經非常可觀。仿生學的問世開闢了獨特的技術發展道路,也就是向生物界索取藍圖的道路,它大大開闊了人們的眼界,顯示了極強的生命力。  大自然給人類的啟發是多種多樣的。
  • 靈感源於自然的十大創新技術:抗引力抓握模擬壁虎足部結構
    歷經三十五億年的深入「研發」,大自然「發明」出了各式各樣應對不利條件的巧妙解決方案,譬如通過粘性來抵抗引力,或利用糖分從長達一個世紀的脫水環境中倖存下來。
  • 源於自然,源於生活
    親近自然尋找生活的味道,親近生活尋找愛的味道,源於自然的鮮,自然的純。我們用心地尋找著每一款貼近生活貼近自然的食材,只為做好那一杯好飲品。源於自然的食材是綠色的,是健康的,因為它帶著自身泥土的氣息生長,是大自然的味道,吃低放心,用的安全。貼近自然的食材是養生的不二選擇,因為它健康,隨著養生潮流的興起,現在的人養生意識逐漸變強,對甄選食材似乎很隨便,只追求某款養生食材能不能達到想要的作用,遺漏了食材是否健康,安全。
  • 全球頂級期刊罕見製作"中國科學特輯":創新活力驚豔世界
    原標題:全球頂級期刊罕見製作"中國科學特輯":創新活力驚豔世界  資料圖:中國天眼  「中國」已成為近年來全球科技界的中國創新已成為全球進步的新動力源,世界意義更加凸顯。  科研突破有中國  國際著名科技出版機構「施普林格·自然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安諾傑拿出兩本相隔5年的《自然》期刊,有幾分神秘地對記者說,中國科研這幾年的變化,在其中有著典型體現。
  • 全球最神奇的6種自然現象,最後一個太驚豔!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今天就隨蝸牛看看全球最神奇的六種自然現象,一個比一個震撼人心!1、大漩渦大漩渦是出現在海洋裡一個強大的自由渦流,本質上是一個漩渦。目前世界上的三大漩渦分別是挪威的Moskstraumen漩渦、北美的OldSow漩渦和日本的鳴門漩渦。
  • 寶寶起名字:借星宿名給寶寶取一個讓人驚豔的名字
    借星宿名給寶寶取一個讓人驚豔的名字南河南河星官是中國傳統天文學的星官之一,屬井宿,共三顆星,其中最著名的是南河三。南河三與天狼星、參宿四共同構成了冬季大三角的三個頂點。借星宿名給寶寶取一個讓人驚豔的名字天樞天樞。
  • 節疤地板,源於自然的神來之筆
    木材「節疤」是自然的饋贈, 是森林留給我們的禮物。 節疤是樹木成長而自然形成,那些被光陰打磨的疏密年輪,斑駁點綴於其中的節疤,都是樹木靈魂的延續。
  • 院士峰會|2020粵港澳院士峰會十大創新成果發布
    峰會期間,在IBT重大創新成果發布會上,正式公布「2020粵港澳院士峰會十大創新成果」。「十大創新成果」現場發布現場,中國工程院院士、廣東院士聯合會副會長羅錫文對「2020粵港澳院士峰會十大創新成果」頒發證書。
  • 一個詞記錄一個時代 2016十大流行語出爐
    語言文字規範類刊物《咬文嚼字》雜誌社在滬發布「2016年十大流行語」。洪荒之力、吃瓜群眾、工匠精神、小目標、一言不合就XX、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供給側、葛優躺、套路、藍瘦香菇等流行語入選。  「《咬文嚼字》評選流行語的標準始終如一,就是流行、創新、文明。」
  • 《自然》《Science》黑科技單鹼基編輯技術會是下一個生物醫學科研...
    近日,CRISPR魔剪升級版黑科技,單鹼基編輯技術(Base Editing)連續入選頂尖期刊《自然》雜誌十大人物以及《科學》雜誌十大突破,應用單鹼基編輯技術治療「貝多芬小鼠」也榮登權威期刊《Nature》。
  • 匠心人物:熙藍|生活源於自然
    卡樂優語:生活源於平時的點點滴滴。有一種生活叫會做手工。捏、揉、伸、拉,看著粘土在指尖熠熠生輝,纏在腦海裡的雜事暫時都會被拋之腦後。手工製作出的每一個作品都是獨一無二的,它們在作者的手裡被賦予生命力。初見粘土是在2012年春節廟會上,熙藍被色彩粉嫩的萌趣小泥人驚豔到了,一見鍾情,從此便開始了她的粘土史。每天捏捏捏,學習簡單的小泥人製作。從最開始的笨手笨腳,到後來越來越熟練、越來越精緻。直到小泥人已經不能滿足她的成就感時,熙藍又開始學習更難的作品製作,比如粘土畫、粘土花藝、粘土手辦...…一路走來,熙藍至今依然很喜歡這份職業。
  • 一個振奮人心的好消息!中國航天再次驚豔全世界
    據央視新聞報導,我國航天局傳來了一個振奮人心的好消息!中國首顆民用亞米級光學傳輸型立體測繪衛星「高分七號」正式投入使用,這意味我國可以實現民用1:10000比例尺的高解析度和高精度的衛星測繪圖,打破了高解析度依賴國外衛星現狀的同時得以進一步描繪這個「多姿多彩」的世界,也能夠為周邊友好國家提供信息支持。與此同時,中國航天也憑此再次驚豔了全世界。
  • 世界十大菜系。最後一個才是當之無愧的王者
    下面我們盤點一下世界十大美食國度。最後一個可稱之為當之無愧的王者。1.義大利美食。義大利菜非常豐富,菜品成千上萬。源遠流長的義大利餐,對歐美國家的餐飲產生了深厚影響。並發展出包括法餐、美國餐在內的各種派系。故友「西餐之母」之美稱。義大利美食典雅高貴,且濃重樸實,講究原汁原味。
  • 隱藏在貴州的十大奇觀美景 驚豔世界的美
    隱藏在貴州的十大奇觀美景 驚豔世界的美世界很大,可以慢慢去賞,但身邊美景如果錯過,就是遺憾萬分。貴州壯美景觀不勝枚舉,每一處都有獨特的魅力。下面帶大家了解一下隱藏在貴州的十大奇觀美景。漩塘龍宮漩塘,自然奇蹟漩塘位於安順市。水塘因為有水流注入和底部有暗流排水造成漏鬥原理,所以會自然順時針旋轉,千年不變,世界上已發現的有兩處會自己旋轉的水域,一個是百慕達三角區,另一個就是這兒。八卦田奇異八卦,神秘壯觀八卦田位於黔西南興義市。農田耕地以漏鬥為中心,弧形展布,構成奇異的「八卦」圖案。
  • 古代十大讖語,一個比一個邪乎
    而同期還有一個,叫「五百年後,金陵有天子氣。」 始皇嬴政吞六國,定天下,隨之要考慮的,自然是如何保住天下,綿延千秋萬代。 在重用徐福、盧生等術士尋找長生不老藥的同時,始皇帝還加大了巡遊力度。
  • 2018年十大「黑科技」創新產品品牌排行榜
    中國當下流行一個詞——黑科技,AI人工智慧近年來被越來越多的人關注。諸多智能產品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本次活動經過網絡徵集,同時結合機構推薦,共收到1306項「黑科技」創新產品的申報材料或推薦材料。經過重重篩選,小編今天發布最終遴選出的2018年十大「黑科技」創新產品,希望這些產品讓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好!
  • 本以為會很醜,其實卻一個比一個驚豔
    本以為會很醜,其實卻一個比一個驚豔說到體育明星相信許多人都會下意識的想到「貝克漢姆」,身為一個人盡皆知的「女兒奴」,平時只要一起出門,基本上都會抱著女兒,他對女兒的寵愛可謂是讓人羨慕不已,不過在眾多明星中,除了他以外其實還有一位「女兒奴」,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他的這個屬性呢?
  • 小花仙中最讓人驚豔的兩個配角,一個是不滅忍,一個是他
    小花仙中最讓人驚豔的兩個配角,一個是不滅忍,一個是他!劇中有一個重要的配角不滅忍,從第一季就流傳著她的傳說,直到小花仙第四季快到大結局的時候,她才登場,卻是整部劇中不可或缺的核心人物,她渾身上下散發著王者氣息,實力超群,就連精靈王子曼達在她的面前也毫無還手之力。她驚才豔豔,獨自一人與黑暗魔神戰鬥,戰鬥場景極其的炫酷。不滅忍被眾花仙精靈王稱之為終極精靈王,也是神級精靈王,她是小花仙中最驚豔的配角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