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全文共2145字,閱讀時間約4分鐘
說起史蒂芬·霍金你會想到什麼呢?是廣義相對論的奇性定理?還是黑洞面積定理?或者是黑洞蒸發理論呢?對於我們大多數人,霍金或許只是一個「身殘志堅」的科學家。但是他的發現卻足以改變人類的歷史,他是當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和宇宙學家。
偶然的機會,我帶大寶和二寶去朋友家過生日,朋友六歲的孩子正在津津有味地看一部紀錄片,大寶和二寶也加入進去。
三個孩子沉迷於宇宙的絢爛甚至都忘了他們聚在一起是為了給哥哥過生日,後來我才知道這部記錄片叫做《霍金的宇宙》。我們都知道孩子對於世界上的事物都非常好奇,而在神秘宇宙面前,這個好奇心會變得無限強大。
「仰望星空」是種超能力
康德說:讓心靈深深震撼的東西只有道德和頭上燦爛的星空。
其實在孩子6歲左右,隨著抽象能力的發展,會進入到一個「天文敏感期」,具體表現在他對宇宙的想像和理解上。
比如,大寶現在就會時不時地蹦出一個問題:
哪些星星上有什麼?外星人真的存在嗎?黑洞會不會把我們也吸進去?……
有些爸爸媽媽可能會覺得:「這些事情跟我們的生活離得十萬八千裡,不如多把精力用在功課上」,然而許多人不明白的是,對宇宙的興趣,其實是孩子的一種「超能力」。
首先,對宇宙的興趣,能拓展孩子的思維認知。
人和人本質上的不同,其實是認知上的不同。舉個簡單的例子,在學渣為了作對一道題而努力的時候。學霸看到的則是所學知識點在試卷中的比例。思維拓展對孩子的價值是巨大的。而善於「仰望星空」的孩子,思維的深度和廣度,都會提升一個層次。
其次,對宇宙的興趣有助於形成「大格局」。
對宇宙有興趣的人,格局一般都很大,比如騰訊的創始人馬化騰、特斯拉的創始人馬斯克,都是對宇宙非常有興趣的人。這從某種程度上決定了,他們會用一種更宏觀的眼光去看待人類社會的運作,在決策上也會有「大格局」。
最後,對於宇宙的興趣能讓孩子更有創造力。
無邊無際的宇宙比現實世界更能給孩子提供想像力馳騁的場所,因為有太多"大人也不知道"的問題,所以孩子們在這裡想像會更加自由。而因此而生的強大創造力,或許就是造就另一個"霍金"的原動力。
另一個霍金:《喬治的宇宙》
當孩子對宇宙產生興趣,並不定意味著要帶他去天文館,給他買顯微鏡。其實宇宙的浪漫和美好,正在於可以包容孩子的奇思妙想。給他的書架上添一套兒童科幻讀物,或許更能激發孩子的創造力。
首位獲得雨果獎的華人、《流浪地球》、《三體》的作者劉慈欣就說過:我只是一個愛讀科幻小說的孩子,科幻小說排列的可能性,讓人們擁有了更開放的大腦。
而在兒童科幻文學領域,有一套「神作」是熱愛宇宙,熱愛幻想的孩子們都不該錯過的。那就是由霍金和他的女兒露西·霍金聯手打造的《喬治的宇宙》,這本書的創作初心,就是來自一個小男孩關於宇宙的提問:如果我掉進黑洞,我會變什麼呢?
於是這位小男孩成了霍金書中的主角「喬治」,他和朋友女孩「安妮」因為發現了「外星人」留下的蹤跡,開始了充滿歡樂的宇宙大冒險,瀏覽恆星系統、解決地球危機、進行時間旅行每一個精彩的故事,都讓孩子們好奇心爆棚。
我把第一次把這套書當做禮物帶給大寶時,他就纏著爸爸講了一整個下午。表哥來家裡時,他立刻就拿出來炫耀,結果表哥也成功的「沉迷」其中了。帶著好奇,我一口氣讀完了整套,為還沒入手的爸爸媽媽總結了三大「必買理由」。
理由一:理論紮實靠譜,充滿科學精神
不同於其他幻想類的童書,這套叢書的科學事實部分非常的「靠譜」,即便是幻想的部分,也都帶著科學幻想的意味。比如在書中大膽猜想的一種「希格斯子」的粒子,在本書出版後不久,就被科學家宣布發現了。
這正是優秀科幻小說的共同之處,從儒勒凡爾納到大劉,都能用紮實的理論和靠譜的想像「預見未來」。
看到上圖的致謝部分,我終於明白原因:不僅霍金化身書中的埃裡克教授直接講授宇宙知識,她還請來了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專業人士、麻省理工的人工智慧研究者、達倫大學數學和天文系教授、滑鐵盧大學量子計算所研究主任等「超專業人士」親子為孩子講授科學理論知識。
理由二:深入淺出,孩子一看就懂。
如果單單是理論紮實,孩子們看不懂,也不會對這套書這麼愛不釋手。雖然理論艱深,但是經過科學家充滿幽默感的講解,孩子一看就能明白。在《大爆炸》中,宇宙膨脹理論被寫成吹氣球,宇宙是氣球表面上的斑點,隨著氣球變大,斑點也會相互分離。這樣說,就連大寶給二寶講,二寶也是聽得津津有味。
不單單是充滿靈氣的比喻在幫孩子理解,插圖也有七分功勞。上圖中為了介紹地球環境適合生命,用小豬在各個星球的境遇來表示,配圖也是非常好玩搞笑。
理由三:更深度的思考
如果說《喬治的宇宙》僅僅是一套逗趣的科學探險類書籍,那未免有點小看作者霍金的「野心」了。在我們這樣的大人看來,書中有很多值得我們深入思考的部分,比如科技和社會的關係,政治和人性等等。在書中借爸爸之口,霍金告訴小朋友們:科學研究既能做很多好事兒,也能造成巨大的災難。在閱讀這套著作時,爸爸媽媽也可以和孩子們一起討論,我們人類該如何更好的使用科學。
枕邊育兒寄語:
就像本書寄語中所說:獻給所有好奇的仰望星空的人。這不只是一套給孩子的科幻小說,更適合全家人一起閱讀,從小將這份對於星空的遙想植入孩子的心靈,不管生活怎樣,都不會失去遙望星空的能力。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童書上頭條#
相關連結一:
相關連結二:
相關連結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