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M的將來 SEM的職業發展
終於有時間可以在百家號上開始我的第一篇文章。關於寫什麼內容,思前想後了許久,還是想先談談SEM方面的東西,主要還是自己已經在SEM上摸爬滾打了近10年,有些體會還是比較深刻的,尤其是近5年來開始移動端的興起帶動各路APP和相應媒體的崛起,也確實對SEM有較大的衝擊,作為行業的從業者體會很深。
先來說下我自己,記得在2009年,那時我還在齊家網(彼時還是:上海團購網)做網際網路基礎推廣,就是一些QQ群,BBS,EDM,BD,熱帖炒作的內容,其實說白了就是水軍。據了解,當時齊家網加上各個城市分站每天在百度的SEM推廣預算在3000元左右,那分到每個分站可能就300元左右,基本上當時只能投放上午的尖峰時段就下線了。當時我其實很羨慕做SEM的同事,因為相比基礎推廣,覺得SEM的推廣和優化是一件非常牛逼的事情,所以那時在帶上海基礎推廣組的時候,每天早會上講完今天要做的任務後,就把自己深深的埋在格子間,開始在各種網際網路營銷論壇上自學,印象比較深刻的是宮鑫當時在做的一個SEM的BBS,好像叫阿丁論壇,裡面可以下載很多學習資料和PPT,這個階段大概持續了半年,當時就覺得到了一個瓶頸,就是感覺理論很足了,但是沒有實踐就比較焦慮。
之後就是遇到天時,地利,人和。當時百度要投資齊家網,投資中帶來了一些比較獨佔的行業資源給到齊家網,當然SEM這邊要擴人,和當時的team老大和SEM的老大談了自己要轉做SEM的想法後,大家都很支持,就開始了我SEM的生涯。因為齊家網的SEM推廣是純效果導向的,所以在齊家網2年多的SEM工作為我打下了非常堅實的基礎,幾千萬的預算下我們也嘗試了非常多的產品組合,當然也交了不少學費在新產品上,比如掘金。
齊家網的幾年也正好趕上了2009 2010年的那波千團大戰,個人認為中國網際網路營銷的成本漲價就是在那一波裡開始的,尤其是SEM,CPC從毛單位拉到了元單位,因為在那個APP還不流行的時代,SEM還是電商品牌的主要效果渠道。
齊家網之後到了紅星美凱龍新成立的團購電商部門,任SEM推廣主管,雖然拿了2倍齊家網的工資,但現在看來那一年其實就是在吃之前的老本,所以在看清車建新並不是想真的拓展線上後就拿了一家4A的offer離開了。
之後去了iProspect,任SEM supervisor,也是我第一次在4A的工作經歷。當時的4A工作環境和當時甲方的工作環境是完全不一樣的(至少我個人這樣認為),4A的節奏確實很快,但是可以接觸到到不同行業以及global的客戶,同時和媒體的接觸也更多更深,打開了我之前在甲方埋頭優化的狀態,可以抬起頭看看更多的媒體和營銷手段。
在經歷了半年iProspect的高層內鬥後,離開去了新好耶,任搜索營銷高級經理。在好耶的2年是對我SEM生涯的升華,因為之前無論在甲方還是iProspect其實做的還是執行為主的事情,而在好耶我的主要工作除了執行外還有寫方案和提案。尤其是提案,對於我這種內向且天生喜歡安靜的個性是個很大的挑戰。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是去參加春秋航空的全案比稿,這其實是我第一次參加大型比稿,比較緊張的,誰知後面居然通知說不用我們比稿了,而當時我們已經在客戶外面等前面幾家2 3個小時了。現在想想local客戶的路子確實是滿野的。
在新好耶收穫了好同事和積累經驗後,15年的8月加入群邑GroupM旗下的Wavemaker(之前的MEC,在17年12月5日,群邑旗下Maxus和MEC合併為Wavemaker),任搜索營銷副總監。截至今天在群邑服務正好3年(好吧,這才是我今天寫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在群邑的三年,團隊完成了從搜索團隊search team轉變到效果團隊performance team,再到SP team的轉變。當然中間也有步子太大扯到dan的痛楚,幸好也都過來了。
來重點說說群邑的經歷。先不說其他地區,在上海的4A圈裡search轉型performance我們是最早的,也是比較成功的案例,我覺得主要有2個原因: 首先是公司支持這件事,第二是當時team的人都真的非常靠譜。因為有紮實的SEM基礎,所以後面再跟進SEO,SMO,廣點通,DSP,Wechat,聯盟等媒體基本都沒有太痛苦。而且也是在那段時間梳理了一套SEM+SEO+SMO的搜索整合營銷解決方案,在當時也算比較早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論,就算到現在也是主流的搜索策略。
接著是從performance 轉型SP,過程是蠻痛苦的,因為既要維持手頭上performance的工作量還要看SP的媒體,SP那些媒體的認知,策略,溝通,這些和之前積累的東西相關性並不是很高,基本就是從0開始。這裡有一個體會就是,以前做SEM的時候一直認為SP的工作就是溝通,沒啥技術含量的,但實際上僅僅OTV,TV讓你算個mix reach就可能讓一個SEMer喝一壺的... 還有一堆GRP,iGRP的東西,也是非常有技術含量和優化策略的。
好了,以上就是我個人近10年的職業發展,整體看來還算順利,沒有什麼大起大落,僅做個參考。重點就是齊家網打下了很好的基礎,尤其半年時間的自學,和當時SEM的QQ群裡大佬的無私分享,打開了我的視野。在新好耶加深了我在SEM的專業度,以及在群邑開始慢慢接觸全案,這對SEM出身的我其實也是一個新的開始。
再回來看SEM的將來這個問題,我覺得必須正視兩個事實:
首先廣告主在SEM上的投入的確在減少,這部分的預算可能被挪到到EC,或者短視頻,或者IP...第二個就是現在,廣告主普遍意識到搜尋引擎(主要指大搜產品)是比較好的效果導向產品。 還記得在齊家網的時候,就經常這樣向別人強調SEM的重要性:李彥宏自己說過『若干年之後每個公司的市場部門都應該有一個SEO的部門,或者是SEM部門,它要推廣自己的產品,必然要通過這樣的渠道,而且這樣一個渠道一定是最有效,最可衡量,最知道自己的錢怎麼花出去的通道』。而現在就是這個若干年後的年代,SEM的已經成為廣大廣告主的常用推廣渠道。而為什麼SEM這個渠道最有效,那是因為在整個用戶的轉化漏洞中,SEM(大搜產品)主要的作用是用戶的流量收口,因為用戶的搜索行為發生是主動的,所以必然轉化是最高的。而其他媒體,無論是戶外,otv,微信朋友圈等都是用戶被動展示的,就連DSP和Feeds其實也是猜用戶的需求而已。
所以SEM的將來還是有很好的發展的,整個行業目前來看也是在良性發展的,想進來的小夥伴可以放心大膽的進入這個行業。
再來說SEM未來的職業發展,我覺得有3年以上SEM經驗的同學可以來看看這個問題。從身邊的實際例子來看,可以分幾類。
繼續往SEM的路走下去,成為這個行業的專家。轉型SP,成為一個既懂SEM又懂SP的人才,這個在甲方是蠻有市場的。如果有好的機會,可以同步學習EC,DSP,Feeds等其他效果渠道,掌握越多效果媒體,對今後的發展越有幫助。其實很早就有這種趨勢,就是無論local還是global的客戶都在轉型效果導向,所以懂效果營銷,尤其是EC在之後是非常有市場的。也有一些自己出去單獨做公司,自己接客戶或者接大代理商的甩單。也可以像一些大佬,可以賣課程,賣培訓,當然首先要先做好個人品牌和人設。當然,如果你已經厭倦了SEM,建議還是先問問自己什麼是你感興趣的,畢竟吃飯的技能還是選自己喜歡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