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植物園藤本植物園建築長廊上攀援的紅花山牽牛。
大洋網訊 遠遠望去極像一串串迎春炮竹,走進更似北方大院懸掛一個個小辣椒,記者在華南植物園藤本植物園見到的這種盛花迎客植物,有一個很好聽名字,叫做「紅花山牽牛」。自稱是「山牽牛」,其實這種花卻和牛沒有半毛錢關係,植物專家說,紅花山牽牛原產中南半島和馬來西亞的灌木植物,2013年從中國香港引進,歷經5年栽培,移植藤本植物園後今年首度迎來盛花期。
開著小口盛放的紅花山牽牛。
據介紹,這種植物見於雲南和西藏境內,只生長於海拔接近一千米的山林之中,是一種比較少見的中藥材,紅花山牽牛的根、葉子和花朵都可以入藥有,有多種功效,可以用於人體多種疾病的冶療,是雲南苗藥和西藏藏藥中的常見藥物。
記者23日走進華南植物園藤本植物園一探究竟。由遠而近,遠看,順著藤本植物園建築長廊,整個弧形廊架被這種攀援藤本植物所覆蓋,形成一個弧形的綠色長廊;走進,弧形廊架地下,密密麻麻垂掛著一串串長長的花序,盛放的紅花山牽牛,極像冬日北方大院露天牆邊掛著的一串串紅色辣椒。迎著1級東北風,整個弧形長廊上懸掛下垂的朵朵紅花山牽牛,扭動著腰肢,嫵媚迷人。
記者注意到,華南植物園同為山牽牛屬所屬的正值盛花期的還有非洲山牽牛、冀葉山牽牛、冀葉山牽牛「西班牙之眼」。
紅花山牽牛可藥用
記者了解到,科學家至今起碼發現紅花山牽牛有3種藥用價值。
紅花山牽牛入藥後最大功效不僅可以平肝陽和清溼熱,對人類常見的頭暈頭痛以及多種溼熱病症有很出色的治療功效。
紅花山牽牛有很好的消炎和抗菌功效,對人類的細菌性痢疾以及其他因細菌感染而出現的疾病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紅花山牽牛還是一種理想的外傷用藥,把它使用在外傷傷口以後,可以加快傷口癒合,同時也能起到消腫止痛以及預防傷品感染作用。
盛放的紅花山牽牛近看極像冬日北方大院露天牆邊掛著的一串串紅色辣椒。
延伸閱讀
山牽牛屬所屬(Thunbergia),是菊亞綱下的一個屬,約200種,產於中、南非洲及熱帶亞洲。該屬攀援草本或灌木,稀直立,有毛或無毛。資料介紹,屬名來源於瑞典植物學家卡爾·彼得·通貝裡(Carl Thunberg),他對南非、日本植物分類有深入的研究,也是分類學奠基人卡爾·林奈的學生和摯友。後人為了紀念Thunberg,便用他的名字命名了一個屬以及兩百多種動植物。
紅花山牽牛(山牽牛屬攀援灌木),紅花山牽牛,是山牽牛屬攀援灌木。分布區域:雲南省,西藏自治區;印度支那半島;中南半島;印度。生長於海拔850-960米山地林中。生於林下或灌木叢中。莖及枝條具明顯或不太明顯的9稜,初被短柔毛,後僅節處被毛,餘無毛。葉具葉柄,葉柄長2-7釐米,有溝,花序下的葉無柄,被短柔毛或僅先端被短柔毛;葉片寬卵形、卵形至披針形,長8-15釐米,寬3.5-11釐米,先端漸尖,基部圓或心形,邊緣波狀或疏離的大齒,兩面脈上被短柔毛,脈掌狀5-7出。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黃丹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