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態金屬室溫「類超流體」穿越現象

2020-11-22 科學網

穿越具有納米/微米孔洞結構的固體是超流體(如液氦)的三個重要的宏觀現象之一。零粘度賦予了液氦超流體在流動中不受任何阻力的能力,從而導致其驚人的穿透現象和其他超流體的現象。然而,液氦超流體穿透效應僅在幾乎為0 K的極低溫度下才能出現,也就是所謂的量子態或量子流體中。而對於傳統的液滴(如水和油),在室溫條件下,雖然由於毛細作用,液滴可擴散或滲透到具有孔隙結構的材料裡,但它們的表面張力使它們不能夠穿透多孔材料。

最近,澳大利亞伍倫貢大學超導與電子材料所,澳大利亞基金會國家未來低能電子技術優秀中心,王曉臨教授的團隊首次發現了電壓誘導的液態金屬室溫「類超流體」穿越現象。相關成果以「Voltage Induced Penetration Effect in Liquid Metals at Room Temperature」為題發表於《國家科學評論》(National Science Review, NSR)

近些年來液態金屬以其低溫液態、高表面張力、導電導熱等特性吸引了科學家們的注意,為研製柔性電子器件、軟體機器人等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為液態金屬的重要成員,鎵銦錫合金液滴本身具有極大的表面張力,在空氣或NaOH溶液中呈現球體的形態。而若對浸潤在NaOH溶液中的液滴施加正電壓時,液滴在電化學反應的作用下會迅速形成一層表面氧化物,使得表面張力降低到幾乎零。因次,液滴會出現鋪展現象。

研究者們在實驗過程中觀測到液態金屬液滴在未通電情況下不能穿透多孔材料,這是由於液態金屬的高表面張力平衡了液滴的重力,使得液滴穩定在多孔材料上不能穿透。然而當對液滴施加正電壓後,液態金屬表面張力會急劇減小到接近零,因此重力在此時佔據了主導效應。由於液滴金屬氧化膜處在動態平衡狀態下,氧化膜厚度保持在2-3nm,液態金屬也從而可以保持極好的流動性。最終液態金屬液滴可以穿過多孔材料,從而實現了室溫條件下類似超流體的液體穿透效應。

研究者還發現,在室溫下液態金屬可以穿透不同厚度的不同種類的不同多孔孔徑的材料,比如,海面體,金屬或塑料網,甚至餐巾紙等。

這是該團隊繼發現其他液態金屬奇異現象如非接觸瞬間形成圖案化,過冷態液態金屬同時形變和固化,和心臟跳躍等現象的又一重要發現。

該研究展現了液態金屬在微流體領域具有更多的應用空間。展示了比如對於封閉系統內的電子電路的修復或調整。該發現能進一步促進對於其潛在流體狀態的探索。

該研究由澳大利亞研究理事會(ARC)未來學者計劃和卓越中心的未來低能耗電子技術(fleet)的資助。(來源:科學網)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093/nsr/nwz168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家發現液態金屬類生物學現象(圖)
    原標題:我國液態金屬研究獲得新突破:液態金屬具有類生物學現象   細胞吞噬外界顆粒的「胞吞效應」,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種行為,但您想過金屬也能像生物細胞一樣將周圍的顆粒吞入體內嗎?我國科學家通過研究就發現了液態金屬的這種神奇的類生物行為。
  • 人類首次在室溫下造出「液態光」!科學家在物質第五態上再突破
    團隊首席科學家、來自義大利 CNR 納米技術研究所的 Daniele Sanvitto說:「此次工作中最不同尋常的是,我們證明了超流體現象也可以在室溫的環境條件下實現」。圖丨隨著能量的增加,流體在經過物質時逐漸有了超流體的性質。四組對比圖分別描述的是電磁極化子的分布、強度、動量、和密度不難看出,液態光的製備方法與金屬超導的實現方法有相似之處:兩者都只能在極其低溫的條件下才能被觀察到,而且持續的時間非常短。
  • 科學家首次在室溫下實現「液態光」
    2017年6月,物理學家首次在室溫下實現了「液態光」,這一突破使得這一特殊形態的光比以往更觸手可及。液態光形成於接近絕對零度的環境下,存在的時間僅為幾分之一秒。然而,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使用獨特的光和物質混合物,在室溫下製作出玻色-愛因斯坦凝聚物,其獨特程度絕不遜於「科學怪人」。
  • 中國科學家發現液態金屬具「胞吞效應」 類生物學現象
    細胞吞噬外界顆粒的「胞吞效應」,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種行為,但您想過金屬也能像生物細胞一樣將周圍的顆粒吞入體內嗎?我國科學家通過研究就發現了液態金屬的這種神奇的類生物行為。日前,這一研究成果以封面形式發表在國際權威期刊《尖端科學》上。
  • 理化所等發現液態金屬胞吞效應及呼吸獲能現象等類生物學行為
    該自振系統十分簡單,只需在室溫下將液態金屬置於鹼性溶液中即可實現,這與著名的汞心臟效應中須藉助兩類金屬與溶液發生化學反應來產生搏動的機制不同。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空氣、液態金屬、溶液三相線處的表面張力存在梯度導致了Marangoni流動。該發現為液態金屬自振蕩馬達的實現提供了基礎。
  • 除了氣體、液體、固體之外的第五態——液態光
    團隊首席科學家、來自義大利 CNR 納米技術研究所的 Daniele Sanvitto說:「此次工作中最不同尋常的是,我們證明了超流體現象也可以在室溫的環境條件下實現」。極化激元-超流體的概念最早於2007年就被提出,當時的研究者就提出了假設,這類超流體的最大特點之一就是有可能在室溫下被實現。
  • 我國液態金屬研究獲得新突破:該物質具有類生物學現象
    細胞吞噬外界顆粒的「胞吞效應」,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種行為,但您想過金屬也能像生物細胞一樣將周圍的顆粒吞入體內嗎?我國科學家通過研究就發現了液態金屬的這種神奇的類生物行為。日前,這一研究成果以封面形式發表在國際權威期刊《尖端科學》上。
  • 在室溫下控制液態金屬流
    來自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展示了一種技術,他們能夠在室溫下產生液態金屬流。通過對液態金屬施加低電壓,研究人員能夠在至少三個數量級上調整其表面張力。"液體想要形成液滴,因為這降低了它們的表面能,"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化學和生物分子工程教授、該研究的共同通訊作者Michael Dickey說。"而對於液態金屬來說尤其如此,因為它們的表面張力比其他液體高得多。"
  • 《AFM》水一樣輕的室溫液態金屬!
    與聚合物、塑料、木材等非金屬材料相比,室溫液態金屬的高密度(通常大於5 g cm-3)是其廣泛應用的主要障礙。這將給構建的組件帶來額外的重量,導致強烈的不適、更大的能源消耗和更糟糕的用戶體驗,特別是在需要大量金屬的情況下,如可穿戴外骨骼、軟機器人或可攜式電子設備。
  • 全球首款室溫全液態金屬電池誕生 液態金屬電池概念股有哪些
    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室溫全液態金屬電池,創下了目前液態金屬電池的最低工作溫度記錄。該電池結合了現有固態電池和液態電池的許多優點,同時消除了它們的主要缺點,擁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這種電池可以提供固態和液態的所有優點------包括更多的能量,更高的穩定性和柔韌性,而且沒有兩者各自的缺點。室溫電池有望提供比當今大多數個人電子設備的固態鋰離子電池更多的電量。研究人員說,它可以更快地充電和傳遞高出幾倍的能量。
  • 新液態金屬電池可在室溫下工作
    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可在室溫下工作的新型液態金屬電池,創下了目前液態金屬電池的最低工作溫度記錄。研究人員在《先進材料》雜誌上發表論文稱,這種電池兼具固態金屬電池和液態金屬電池的所有優點,擁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 室溫下控制液態金屬流 科學家們做到了
    phys.org網站7月27日報導,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NCSU)的研究人員近期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中公布了一項技術,在室溫下向動態液態金屬施加低電壓,能夠在至少三個數量級上調節其表面張力,使之形成液態金屬流。
  • 我國科學家在液態金屬宏觀體系中發現類波粒二象性現象——金屬液...
    但你知道嗎——我國科學家在實驗室裡,發現液態金屬的液滴居然也能鎖定「CP」,在軌追逐。這是科學家首次在液態金屬宏觀體系中發現類波粒二象性現象導致的液滴協同運動行為,對於探索認識原子層級的電子自旋行為乃至宇宙尺度的行星運動問題均有啟示。
  • 兼具液態/固態電池優點 科學家發明室溫工作的全液態金屬電池
    來源:cnBeta.COM液態電池和固態電池各有優缺點,不過來自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研究團隊聲稱找到了同時兼顧這兩種電池優點的全新電池。科研團隊稱這是首款可以在室溫環境下正常工作的全液態金屬電池,而且各項性能明顯優於傳統鋰離子電池。
  • 兼具液態/固態電池優點 科學家發明室溫工作的全液態金屬電池
    本文轉自【cnBeta.COM】;液態電池和固態電池各有優缺點,不過來自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研究團隊聲稱找到了同時兼顧這兩種電池優點的全新電池。科研團隊稱這是首款可以在室溫環境下正常工作的全液態金屬電池,而且各項性能明顯優於傳統鋰離子電池。
  • 新型室溫液態金屬電池可能是未來的動力來源
    大多數電池都是由固態電極(如可攜式電子產品的鋰離子電池)或液態電極(包括智能電網的流動電池)組成。德克薩斯大學的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他們稱之為「室溫全液態金屬電池」的東西,其中包括液態和固態電池兩種最好的材料。 固態電池具有強大的儲能能力,但它們通常會遇到許多問題,導致電池的性能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降低,效率也會降低。
  • 新型液態金屬微粒讓室溫下無熱焊接成為可能
    它可以在室溫下保持液態,還能夠讓材料間相互融合。這種新型固液混合物可以在無熱焊接、以及電子電路損傷修復等方面發揮實際作用。不過這種金屬材料的發現也有些偶然,因為研究人員們本想找到一種方法,防止液態金屬在低於正常凝固點的溫度下變回固態。
  • 最新理論稱時空本身或為「液態超流體」
    最新理論稱時空本身或為「液態超流體」 但一個最新理論認為,時空本身可能是一個「液態超流體」(liquid superfluid),如果證明其屬實,那人們必須要重新審視整個物理學標準模型。  「時空是一個流體」的提法並非第一次出現。這一理論被稱為「超流體真空論」(SVT),在半個世紀前就已問世。
  • 全球首款室溫液態金屬電池誕生 集固態液態電池優勢於一身
    據媒體報導,美國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室溫全液態金屬電池,創下了目前液態金屬電池的最低工作溫度記錄。該電池結合了現有固態電池和液態電池的許多優點,同時消除了它們的主要缺點,擁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 【經濟日報】我國科學家在液態金屬宏觀體系中發現類波粒二象性現象
    但你知道嗎——我國科學家在實驗室裡,發現液態金屬的液滴居然也能鎖定「CP」,在軌追逐。這是科學家首次在液態金屬宏觀體系中發現類波粒二象性現象導致的液滴協同運動行為,對於探索認識原子層級的電子自旋行為乃至宇宙尺度的行星運動問題均有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