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化所等發現液態金屬胞吞效應及呼吸獲能現象等類生物學行為

2020-12-05 中國科學院

  近日,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與清華大學聯合小組,首次報導了室溫液態金屬如鎵基合金液滴可在外加電場激勵下吞噬微/納尺度金屬顆粒的現象,文章在線發表於《尖端科學》(Advanced Science)並被選作封面故事。

  在這篇題為《液態金屬吞噬效應:金屬間潤溼觸發的顆粒內化》(Tang et al., Liquid metal phagocytosis: Intermetallic wetting induced particle internalization, Advanced Science, DOI: 10.1002/advs.201700024, 2017)的論文中,研究人員發現,金屬液滴可在溶液環境中藉助電場或化學物質的激勵作用將周圍顆粒吞入體內,如同細胞生物學界的胞吞效應,效率極高,這一發現也因此開闢了一條構築高性能納米金屬流體材料的快捷途徑。

  眾所周知,胞吞效應是生物界演化出的一種細胞吞噬外界顆粒的基本行為,普遍存在於從單細胞生物到各種高等級生物體系中。比如,變形蟲可通過胞吞作用來獲取營養物質,而高等生物則依靠巨噬細胞的吞噬作用來清理細胞殘骸。在該項研究中,與外來物跨越細胞膜類似的是,顆粒進入液態金屬內部的先決條件是必須克服同時存在於固/液兩種金屬相界面上的氧化膜的阻礙。對此,研究人員提出了三類激勵機制以實現液態金屬的胞吞作用,即:電陰極極化、輔助金屬物極化及化學物質觸發(圖1)。文章分別揭示出在酸性、鹼性和中性溶液環境中實現液態金屬胞吞作用的規律。其中,通過外加電場產生陰極極化的方法具有快捷可控、易於操作等優點,因此也更具普適性。進一步研究還發現,支配液態金屬胞吞現象的機制在於固/液兩金屬相之間的潤溼作用,研究人員為此建立了旨在定量刻畫固/液兩金屬相之間接觸關係普遍規律的理論模型,較好地解釋了實驗結果,並估算出不同材料顆粒胞吞作用的能壘,進一步預測了有關顆粒材料的吞噬作用能否自發進行。文章同時還指出,金屬間的反應性潤溼是胞吞作用得以推進的另一關鍵因素。

  液態金屬系列吞噬效應的發現,展示出了十分豐富的科學內涵,其同時對於規模化製備超級液態物質如極高導熱率界面材料、高導電性電子墨水以及強磁性液態金屬等尤具實際價值。一方面,該發現使得不同金屬顆粒得以高效分散加載到液態金屬相中去,由此可以按照設計需求來人為增強或改善液態金屬的某些物理化學特性;另一方面,該效應也使得液態金屬可通過結合特定微/納米顆粒來獲得全新屬性。

  此外,在另一篇題為《伽伐尼腐蝕電偶誘發的液態金屬Marangoni流動》的論文中(Tan et al., Galvanic corrosion couple-induced Marangoni flow of liquid metal, Soft Matter, 13: 2309-2314, 2017),研究小組揭示了液態金屬由於與另一類金屬接觸所導致的表面流動的起因。通過測量液態金屬的電勢降落,引入電化學腐蝕理論,作者定量研究了Ga-Cu腐蝕電偶所誘發的液態金屬Marangoni流動和界面剪切力的大小;並運用流體力學數值模擬驗證了相應結論。研究還進一步發現,溫度場會顯著改變整個流場的分布。此項工作拓展了人們對液態金屬界面流動的理論認識。

  在該小組稍早一些時候發表的一篇題為《製造液態金屬搏動心臟的呼吸獲能機制》的論文中(Yi et al., Breathing to harvest energy as a mechanism towards making a liquid metal beating heart, RSC Advances, 6: 94692-94698, 2016),研究小組發現,當把金屬液滴部分浸沒於鹼性溶液、部分暴露於空氣中時,處於液態金屬與空氣交界面的溶液會出現自發周期振蕩現象,這種規律性的振蕩從四周向中心再到四周,如此往復循環不已,其表現如同液態金屬通過深呼吸動作來實現心臟搏動一樣,令人驚訝的是整個過程的發生和持續無需額外的能源供給與外界激勵。該自振系統十分簡單,只需在室溫下將液態金屬置於鹼性溶液中即可實現,這與著名的汞心臟效應中須藉助兩類金屬與溶液發生化學反應來產生搏動的機制不同。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空氣、液態金屬、溶液三相線處的表面張力存在梯度導致了Marangoni流動。該發現為液態金屬自振蕩馬達的實現提供了基礎。

  以上液態金屬系列類生物學效應的基礎發現再次彰顯這類材料蘊藏著的新奇物理化學行為,對於理解人工材料與自然界生命現象之間的關聯乃至進一步發展先進技術具有啟發意義。有關研究得到中科院院長特別基金及前沿科學重點項目資助。

  論文連結:1 2 3

 

圖1 期刊封面故事反映的液態金屬吞噬顆粒效應(左)及三類技術實現途徑(右)

 

圖2 伽伐尼腐蝕電偶及溫度梯度誘發的液態金屬Marangoni流

 

圖3 類似於生物體呼吸獲能行為的金屬液滴自發搏動現象

  近日,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與清華大學聯合小組,首次報導了室溫液態金屬如鎵基合金液滴可在外加電場激勵下吞噬微/納尺度金屬顆粒的現象,文章在線發表於《尖端科學》(Advanced Science)並被選作封面故事。
  在這篇題為《液態金屬吞噬效應:金屬間潤溼觸發的顆粒內化》(Tang et al., Liquid metal phagocytosis: Intermetallic wetting induced particle internalization, Advanced Science, DOI: 10.1002/advs.201700024, 2017)的論文中,研究人員發現,金屬液滴可在溶液環境中藉助電場或化學物質的激勵作用將周圍顆粒吞入體內,如同細胞生物學界的胞吞效應,效率極高,這一發現也因此開闢了一條構築高性能納米金屬流體材料的快捷途徑。
  眾所周知,胞吞效應是生物界演化出的一種細胞吞噬外界顆粒的基本行為,普遍存在於從單細胞生物到各種高等級生物體系中。比如,變形蟲可通過胞吞作用來獲取營養物質,而高等生物則依靠巨噬細胞的吞噬作用來清理細胞殘骸。在該項研究中,與外來物跨越細胞膜類似的是,顆粒進入液態金屬內部的先決條件是必須克服同時存在於固/液兩種金屬相界面上的氧化膜的阻礙。對此,研究人員提出了三類激勵機制以實現液態金屬的胞吞作用,即:電陰極極化、輔助金屬物極化及化學物質觸發(圖1)。文章分別揭示出在酸性、鹼性和中性溶液環境中實現液態金屬胞吞作用的規律。其中,通過外加電場產生陰極極化的方法具有快捷可控、易於操作等優點,因此也更具普適性。進一步研究還發現,支配液態金屬胞吞現象的機制在於固/液兩金屬相之間的潤溼作用,研究人員為此建立了旨在定量刻畫固/液兩金屬相之間接觸關係普遍規律的理論模型,較好地解釋了實驗結果,並估算出不同材料顆粒胞吞作用的能壘,進一步預測了有關顆粒材料的吞噬作用能否自發進行。文章同時還指出,金屬間的反應性潤溼是胞吞作用得以推進的另一關鍵因素。
  液態金屬系列吞噬效應的發現,展示出了十分豐富的科學內涵,其同時對於規模化製備超級液態物質如極高導熱率界面材料、高導電性電子墨水以及強磁性液態金屬等尤具實際價值。一方面,該發現使得不同金屬顆粒得以高效分散加載到液態金屬相中去,由此可以按照設計需求來人為增強或改善液態金屬的某些物理化學特性;另一方面,該效應也使得液態金屬可通過結合特定微/納米顆粒來獲得全新屬性。
  此外,在另一篇題為《伽伐尼腐蝕電偶誘發的液態金屬Marangoni流動》的論文中(Tan et al., Galvanic corrosion couple-induced Marangoni flow of liquid metal, Soft Matter, 13: 2309-2314, 2017),研究小組揭示了液態金屬由於與另一類金屬接觸所導致的表面流動的起因。通過測量液態金屬的電勢降落,引入電化學腐蝕理論,作者定量研究了Ga-Cu腐蝕電偶所誘發的液態金屬Marangoni流動和界面剪切力的大小;並運用流體力學數值模擬驗證了相應結論。研究還進一步發現,溫度場會顯著改變整個流場的分布。此項工作拓展了人們對液態金屬界面流動的理論認識。
  在該小組稍早一些時候發表的一篇題為《製造液態金屬搏動心臟的呼吸獲能機制》的論文中(Yi et al., Breathing to harvest energy as a mechanism towards making a liquid metal beating heart, RSC Advances, 6: 94692-94698, 2016),研究小組發現,當把金屬液滴部分浸沒於鹼性溶液、部分暴露於空氣中時,處於液態金屬與空氣交界面的溶液會出現自發周期振蕩現象,這種規律性的振蕩從四周向中心再到四周,如此往復循環不已,其表現如同液態金屬通過深呼吸動作來實現心臟搏動一樣,令人驚訝的是整個過程的發生和持續無需額外的能源供給與外界激勵。該自振系統十分簡單,只需在室溫下將液態金屬置於鹼性溶液中即可實現,這與著名的汞心臟效應中須藉助兩類金屬與溶液發生化學反應來產生搏動的機制不同。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空氣、液態金屬、溶液三相線處的表面張力存在梯度導致了Marangoni流動。該發現為液態金屬自振蕩馬達的實現提供了基礎。
  以上液態金屬系列類生物學效應的基礎發現再次彰顯這類材料蘊藏著的新奇物理化學行為,對於理解人工材料與自然界生命現象之間的關聯乃至進一步發展先進技術具有啟發意義。有關研究得到中科院院長特別基金及前沿科學重點項目資助。
  論文連結:1 2 3
 
圖1 期刊封面故事反映的液態金屬吞噬顆粒效應(左)及三類技術實現途徑(右)
 
圖2 伽伐尼腐蝕電偶及溫度梯度誘發的液態金屬Marangoni流
 
圖3 類似於生物體呼吸獲能行為的金屬液滴自發搏動現象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家發現液態金屬具「胞吞效應」 類生物學現象
    細胞吞噬外界顆粒的「胞吞效應」,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種行為,但您想過金屬也能像生物細胞一樣將周圍的顆粒吞入體內嗎?我國科學家通過研究就發現了液態金屬的這種神奇的類生物行為。日前,這一研究成果以封面形式發表在國際權威期刊《尖端科學》上。
  • 中國科學家發現液態金屬類生物學現象(圖)
    原標題:我國液態金屬研究獲得新突破:液態金屬具有類生物學現象   細胞吞噬外界顆粒的「胞吞效應」,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種行為,但您想過金屬也能像生物細胞一樣將周圍的顆粒吞入體內嗎?我國科學家通過研究就發現了液態金屬的這種神奇的類生物行為。
  • 我國液態金屬研究獲得新突破:該物質具有類生物學現象
    細胞吞噬外界顆粒的「胞吞效應」,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種行為,但您想過金屬也能像生物細胞一樣將周圍的顆粒吞入體內嗎?我國科學家通過研究就發現了液態金屬的這種神奇的類生物行為。日前,這一研究成果以封面形式發表在國際權威期刊《尖端科學》上。
  • 液態金屬有什麼新突破?液態金屬有胞吞效應甚至還會呼吸
    研究中國「終結者」——液態金屬機器人的中科院、清華大學劉靜團隊又有新發現。細胞吞噬外界顆粒的「胞吞效應」,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種行為。據央視新聞4月29日報導,劉靜研究員帶領的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清華大學醫學院聯合研究小組團隊最近發現,液態金屬也會做出這樣的「行為」,除此之外,它們甚至還會「呼吸獲能」。劉靜描述稱,「這有點像生命」,所以將其稱為「類生物行為」。日前,這一研究成果以封面形式發表在國際權威期刊《尖端科學》(Advanced Science)上。
  • 液態金屬概念股龍頭有哪些?液態金屬概念股一覽
    至誠網(www.zhicheng.com)05月02日訊   據報導,近日中國科學家發現了液態金屬的類生物學現象研究發現,溶液環境中的液態金屬液滴,在受到電場或化學物質的作用時,會產生類似於細胞吞噬外界顆粒的胞吞效應,能高效地將周圍的顆粒吞入體內。這一發現也開闢了一條構築高性能納米金屬流體材料的新途徑。
  • 理化所等發現液態金屬焊接納米顆粒效應並獲系列應用技術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與清華大學聯合研究小組,首次報導了液態金屬焊接納米顆粒效應。在題為《基於液態金屬模板電化學焊接效應實現薄層導電多孔納米金屬網》(Tang et al.以上發現促成了利用液態金屬編織微米厚度多孔導電顆粒網方法的建立,由此獲得的新材料具有良好的機械強度和獨特的電學性能。
  • 科幻電影裡的液態金屬成真
    他們通過調配銦鎵兩種金屬的混合比例,找到一種在室溫下呈液態的特殊合金,注入橡膠後不僅能像銅和銀等金屬一樣導電,還擁有天然皮膚一樣的柔軟彈性。  這種液態金屬電路在未來擁有無窮應用潛力,比如研製模擬鳥類的飛行機器人,能在保持電學功能的同時承受高空極端條件下的變形壓力;研發出用於搜救的機器人,以及監控疾病和恢復大腦功能等領域的液態計算機。
  • 中國液態金屬研究再獲突破,可為4D列印等提供新方向
    > 11月11日從中科院獲悉,近日,中科院理化所低溫生物與醫學研究組首次報導了液態金屬可在石墨表面以任意形狀穩定呈現的自由塑型效應,並實現了逆重力方式的攀爬運動,研究以封面文章形式發表於
  • 理化所等揭示液態金屬表面非常規法拉第波及其電學切換效應
    迄今為止,學術界從未有過針對液態金屬這一特殊流體對振動響應的相關研究,此次發現揭開了豐富的液態金屬法拉第波現象,如顯著區別於以往的表面波特性、懸浮液滴效應,以及無法在非導電流體上實現的電控切換效應等,由此打開了諸多新的探索和應用空間。  實驗發現,通過調節驅動頻率和加速度,液態金屬液池表面會呈現出一系列高度對稱的規則表面波圖案(圖1a)。
  • 基於液態金屬的這些特質,人類對其研究趨向實用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消息,英國薩塞克斯大學和斯旺西大學的科學家找到了一種可通過電場使液態金屬變為各種二維形狀的方法,如變成心形或字母等等。研究團隊表示,這一發現表明了液態金屬是「一種潛力巨大的新材料」,可能在智能電子設備、軟體機器人以及醫療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 液態金屬室溫「類超流體」穿越現象
    零粘度賦予了液氦超流體在流動中不受任何阻力的能力,從而導致其驚人的穿透現象和其他超流體的現象。然而,液氦超流體穿透效應僅在幾乎為0 K的極低溫度下才能出現,也就是所謂的量子態或量子流體中。而對於傳統的液滴(如水和油),在室溫條件下,雖然由於毛細作用,液滴可擴散或滲透到具有孔隙結構的材料裡,但它們的表面張力使它們不能夠穿透多孔材料。
  • 中科院研究突破:讓液態金屬機器能"跑"能"跳"
    這種變形機器人一直以來都是科學家的目標之一,如今,中國科學家在液態金屬領域的一項研究獲突破性進展,在這個漫長的研究之路上又前進了一小步。,首次報導了由液態金屬驅動的金屬絲振蕩效應、金屬顆粒觸髮型液態金屬跳躍現象等,並研發出鍍有磁性功能層的自驅動液態金屬機器乃至以液態金屬為車輪的微型車輛,其中2項研究以封面文章形式發表。
  • 我國科學家在液態金屬宏觀體系中發現類波粒二象性現象——金屬液...
    但你知道嗎——我國科學家在實驗室裡,發現液態金屬的液滴居然也能鎖定「CP」,在軌追逐。這是科學家首次在液態金屬宏觀體系中發現類波粒二象性現象導致的液滴協同運動行為,對於探索認識原子層級的電子自旋行為乃至宇宙尺度的行星運動問題均有啟示。
  • 【經濟日報】我國科學家在液態金屬宏觀體系中發現類波粒二象性現象
    但你知道嗎——我國科學家在實驗室裡,發現液態金屬的液滴居然也能鎖定「CP」,在軌追逐。這是科學家首次在液態金屬宏觀體系中發現類波粒二象性現象導致的液滴協同運動行為,對於探索認識原子層級的電子自旋行為乃至宇宙尺度的行星運動問題均有啟示。
  • 液態金屬能「進化」成計算機?中國首提全液態量子器件與計算技術概念
    摘要:液態金屬可以用來製造計算機核心電子元件,進而引發計算機革命?中國在國際上首提這一概念,並指有望助推新一代量子計算機和人工智慧系統的發展。本文來自人民網,作者喻思南,原文標題《我國科學家國際上首次提出全液態量子器件與計算技術概念——液態金屬能「進化」成計算機?》。
  • 理化所等提出液態金屬神經連接與修復技術
    近期,由劉靜研究員帶領的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與清華大學聯合研究小組,首次報導了一種全新原理的液態金屬神經連接與修復技術,在國際上引起持續廣泛的影響。正是出於這一考慮,研究小組基於10餘年來在液態金屬材料學與生物醫學工程學領域的長期積累和實踐,首次提出了具有突破性意義的液態金屬神經連接與修復技術,旨在迅速建立切斷神經之間的信號通路及生長空間,從而提高神經再生效率並降低肌肉功能喪失的風險。
  • 理化所發現液態金屬在石墨表面的自由塑型效應
    近日,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低溫生物與醫學研究組首次報導了液態金屬可在石墨表面以任意形狀穩定呈現的自由塑型效應,並實現了逆重力方式的攀爬運動,研究以封面文章形式發表於《先進材料》。此前,金屬液滴因自身表面張力較大,在電解液中通常以球形方式存在,塑形能力及變形模式相對有限。
  • 中科院理化所低溫生物與醫學實驗室: 不走尋常路
    作為中科院理化所低溫生物與醫學實驗室主任,劉靜主持研發的世界首個自主運動的可變形液態金屬機器不久前在這裡問世。這一轟動性的成果,隨即引發國內外廣泛關注。中科院院長白春禮院士也於近期前往中科院理化所調研,聽劉靜詳細匯報了液態金屬系列研究成果及工作展望。儘管成就斐然,但對於這個年輕的實驗室而言,未來的科研道路仍然漫長。
  • 液態金屬科技與工業的崛起:進展與機遇
    當前,隨著科學研究的深入和發展,大量液態金屬技術以及由此製成的先進裝備正在成為現實。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認為,液態金屬就是介乎機器與人之間的尖端功能材料,蘊藏著豐富的科學、技術與應用問題 [1]。現實中的常溫液態金屬是一大類物理化學行為十分獨特的新興功能物質,典型類型有鎵基合金、鉍基合金及其衍生材料;具有諸多新奇特性,為新興科學與技術前沿提供了重要啟示和豐富的研究空間。
  • 理化所發現電場誘導的液態金屬射流基礎現象及其用途
    近日,由劉靜研究員及何志祝博士帶領的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研究小組,首次發現了一種獨特的極低電壓誘發的液態金屬射流現象,為金屬微滴乃至固體顆粒的快速製備和精確操控打開了一條新途徑,相應論文發表於美國物理學會《應用物理快報》(Fang et al,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105: 134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