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夢之墨」開創液態金屬列印技術,大幅降低電子電路生產門檻
劉靜長期從事液態金屬、生物醫學工程與工程熱物理等領域交叉學科研究,尤其在液態金屬領域推動了其突破性應用,具有較大影響力。 CEO陳柏煒畢業於中科院,曾獲中國製冷學會技術發明一等獎,中國技術市場協會金橋獎,連續三年獲中國科學院北京分院科技成果轉化多個獎項。CTO于洋畢業於清華大學,曾在國內外知名學術刊物發表論文16篇,申請發明專利近30項。
-
戰略研究丨液態金屬科技與工業的崛起
現實中的常溫液態金屬是一大類物理化學行為十分獨特的新興功能物質,典型類型有鎵基合金、鉍基合金及其衍生材料;具有諸多新奇特性,為新興科學與技術前沿提供了重要啟示和豐富的研究空間。近年來,得益於國內外學者特別是中國研究團隊在基礎探索與工業化實踐方面的開創性工作,液態金屬物質科學已從最初的冷門發展成為備受國際關注的重大科技前沿熱點,影響範圍甚廣。
-
中科院研究突破:讓液態金屬機器能"跑"能"跳"
這種變形機器人一直以來都是科學家的目標之一,如今,中國科學家在液態金屬領域的一項研究獲突破性進展,在這個漫長的研究之路上又前進了一小步。,首次報導了由液態金屬驅動的金屬絲振蕩效應、金屬顆粒觸髮型液態金屬跳躍現象等,並研發出鍍有磁性功能層的自驅動液態金屬機器乃至以液態金屬為車輪的微型車輛,其中2項研究以封面文章形式發表。
-
玩轉新材料!這家中關村企業用液態金屬列印「未來」
夢之墨不僅「玩轉」了液態金屬這種前沿新材料,還基於液態金屬的特殊屬性自主研發了世界首臺液態金屬印表機,為將液態材料應用到柔性電子印刷和電子製造產業領域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新材料技術的不斷發展,為科學技術的進步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從某種意義上說,一種材料意味著一個時代。 今天我們就來揭秘一種神奇的新材料——液態金屬。 說到液態金屬,大家還記不記得在電影《終結者Ⅱ》中的全液態金屬機器人?
-
金屬的密度低於水?劉靜團隊再次實現液態金屬領域新突破!
,我國科學家再次實現了新突破。作為可變形智能機器的基本要素,液體金屬為可變形體(尤其是液體機器)的設計、製造開闢了全新途徑。正如劉靜教授所說:柔性機器、可變形機器在材料學和機器學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領域,而柔性正是液態金屬特有的行為。但同時,液態金屬的一個缺點在於密度較高,這就意味著給機器增加了額外重量,其便利性因而被削弱。
-
我在液態金屬生物醫學材料學實現全面突破
過去,科學家們大多關注液態金屬在半導體、機器人製造等方面的應用,但我國科學家的研究卻開闢了液態金屬的新領域——日前,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低溫生物與醫學實驗室和清華大學醫學院組成的聯合小組,首次系統地提出並構建了液態金屬生物醫學材料學新領域,並應學術期刊《國際材料學評論》之邀,撰寫了專題評述論文。
-
液態金屬將帶來技術領域的新變革—新聞—科學網
劉靜率團隊跟液態金屬打了十多年交道,率先揭開了液態金屬諸多全新的科學現象、基礎效應和變革性應用途徑,在廣泛應用領域實現了全面突破,相關成果被認為是人類利用金屬的第二次革命。 「雀躍」的液態金屬 鎵基液態合金可在「吞食」少量物質後,以可變形機器形態長時間高速運動,實現無需外部電力的自主運動。
-
液態金屬科技與工業的崛起:進展與機遇
當前,隨著科學研究的深入和發展,大量液態金屬技術以及由此製成的先進裝備正在成為現實。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認為,液態金屬就是介乎機器與人之間的尖端功能材料,蘊藏著豐富的科學、技術與應用問題 [1]。現實中的常溫液態金屬是一大類物理化學行為十分獨特的新興功能物質,典型類型有鎵基合金、鉍基合金及其衍生材料;具有諸多新奇特性,為新興科學與技術前沿提供了重要啟示和豐富的研究空間。
-
課堂|液態金屬科技與工業的崛起:進展與機遇
當前,隨著科學研究的深入和發展,大量液態金屬技術以及由此製成的先進裝備正在成為現實。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認為,液態金屬就是介乎機器與人之間的尖端功能材料,蘊藏著豐富的科學、技術與應用問題。現實中的常溫液態金屬是一大類物理化學行為十分獨特的新興功能物質,典型類型有鎵基合金、鉍基合金及其衍生材料;具有諸多新奇特性,為新興科學與技術前沿提供了重要啟示和豐富的研究空間。
-
理化所在基於液態金屬結構色的可偽裝柔性機器人研究中獲進展
理化所在基於液態金屬結構色的可偽裝柔性機器人研究中獲進展 2018-11-20 理化技術研究所 近日,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研究報導了液態金屬表面在犧牲金屬或電場的刺激下可產生變色現象,使得液態金屬具備了類似章魚等頭足綱動物的柔軟、可變形變色的特點。研究表明,鎵基液態金屬的變色是由於其表面產生了百納米厚的三氧化二鎵介孔薄膜,其色彩來源有幹涉和散射兩種形式(圖1)。
-
我國液態金屬研究獲得新突破:該物質具有類生物學現象
細胞吞噬外界顆粒的「胞吞效應」,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種行為,但您想過金屬也能像生物細胞一樣將周圍的顆粒吞入體內嗎?我國科學家通過研究就發現了液態金屬的這種神奇的類生物行為。日前,這一研究成果以封面形式發表在國際權威期刊《尖端科學》上。
-
3D列印金屬基複合材料-含碳纖維的液態金屬
一項發表在《機械工程學報》的研究記錄了一個研究小組為結合金屬和增強纖維的不同性能而採用的3D列印MMC的方法。來自陝西省快速製造技術工程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將錫鉛與碳纖維結合起來,一方面探索利用鉛的輻射屏蔽性能,另一方面利用碳纖維強度的可能性。同時,這項研究試圖展示鉛的3D列印能力,以前由於鉛的潤溼性(液態時無法粘在固體表面)而很難實現。
-
3D列印再獲突破!我國科學家用一滴樹脂列印一顆牙
日前,這項研究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論文第一作者為博士生張虞。並且在高速列印時,樹脂紫外固化過程的放熱會讓列印過程變得不穩定,導致樹脂殘留,降低3D列印的解析度。最新發表的論文中,單墨滴3D列印技術能夠克服這一問題,實現精準的按需列印。實驗中,研究人員使用三個單獨的樹脂液滴成功實現了臼齒、門齒以及犬齒的列印,證實新方法具有結構可控性。吳磊介紹:「我們看到,單墨滴可完全轉化為所設計的牙齒結構,並且具有邊緣完整性。」
-
硬科技科普:一文看懂,究竟何為液態金屬?
圖5 液態金屬材料研究成果總的來說,非晶合金實際上指的是材料的一種狀態,是一個概念。而液態金屬是一種全新的合金材料。2017年液態金屬材料被收錄進工信部、財政部和保監會共同組織編制的《重點新材料首批次應用示範指導目錄(2017年版)》,其中液態金屬被列為重點新材料。
-
金屬的密度低於水?液態金屬領域再次實現新突破
在領先世界的液態金屬方面,中國科學家再次實現了新突破。近日,某研究團隊首次提出「輕質液態金屬」的概念,研發出了密度低於水的液態金屬複合材料,為打造液態金屬機器人奠定基礎。「液態金屬」,是一種不定型、可流動液體的金屬,可看作是由正離子流體和自由電子氣組成的混合物。作為可變形智能機器的基本要素,液體金屬為可變形體(尤其是液體機器)的設計、製造開闢了全新途徑。
-
「墨水」成液態金屬 在紙上「列印」電路板
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劉靜帶領的科研團隊,首次研製出紙上直接生成電子電路的技術,並做出了桌面式3D自動列印原型樣機。有了這臺設備,設定好程序,就可以「打」出自己需要的電路系統了。 「墨水」就是液態金屬,電路直接列印在紙上 紙上「列印」電子電路,得益於室溫狀態下液態金屬直接印刷電子方法的突破。
-
夢之墨革新電子製造技術 全球首創液態金屬印表機
創始人劉靜長期致力於室溫液態金屬、工程熱物理與生物傳熱學等交叉科學問題研究並做出系列原創貢獻,出版了9部跨學科前沿著作,發表期刊論文420餘篇,獲授權發明專利120餘項,因研究工作頻繁取得突破而被國際著名科學雜誌及專業網站廣泛評介。
-
液態金屬有什麼新突破?液態金屬有胞吞效應甚至還會呼吸
研究中國「終結者」——液態金屬機器人的中科院、清華大學劉靜團隊又有新發現。細胞吞噬外界顆粒的「胞吞效應」,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種行為。據央視新聞4月29日報導,劉靜研究員帶領的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清華大學醫學院聯合研究小組團隊最近發現,液態金屬也會做出這樣的「行為」,除此之外,它們甚至還會「呼吸獲能」。劉靜描述稱,「這有點像生命」,所以將其稱為「類生物行為」。日前,這一研究成果以封面形式發表在國際權威期刊《尖端科學》(Advanced Science)上。
-
液態金屬研究獲進展 液態金屬概念龍頭股解析
=====推薦閱讀===== 新iPhone創意來襲引爆產業鏈 受益概念股一覽 8月31日股市行情盤前:收官戰如何演繹? 血製品行業集中度不斷提高 相關龍頭股值得關注 =====閱讀全文===== 至誠網(www.zhicheng.com)8月31日訊 中科院網站30日披露,旗下理化技術研究所聯合清華大學研究組,研發出鍍有磁性功能層的自驅動液態金屬機器乃至以液態金屬為車輪的微型車輛。
-
液態金屬可當作「墨水」 列印柔性電路
在頂尖大學和高科技企業的傾力合作下,柔軟的機器人和可延展的電子產品已經變成了現實。近日普渡大學(Purdue University)的科研團隊聲稱已經找到了正確的量產工藝來生產此類產品。該方式使用裝載液態金屬合金的噴墨印表機來列印出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