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的密度低於水?液態金屬領域再次實現新突破

2021-02-15 中冶有色技術平臺

在領先世界的液態金屬方面,中國科學家再次實現了新突破。近日,某研究團隊首次提出「輕質液態金屬」的概念,研發出了密度低於水的液態金屬複合材料,為打造液態金屬機器人奠定基礎。

「液態金屬」,是一種不定型、可流動液體的金屬,可看作是由正離子流體和自由電子氣組成的混合物。作為可變形智能機器的基本要素,液體金屬為可變形體(尤其是液體機器)的設計、製造開闢了全新途徑。

柔性機器、可變形機器在材料學和機器學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領域,而柔性正是液態金屬特有的行為。

但同時,液態金屬的一個缺點在於密度較高,這就意味著給機器增加了額外重量,其便利性因而被削弱。

為解決這一問題,研究團隊提出了「輕質液態金屬」——一種由空心玻璃微珠(Glass Bubbles)和鎵銦共晶(eGaIn)組成的非常規超輕材料GB-eGaln。

下圖a為空心玻璃微珠結構示意圖,b為玻璃氣泡的真實照片(左)和顯微鏡照片(右)。

共晶是一種物理現象,指一定成分的合金液體在低於任一種組成物金屬熔點的共晶反應溫度下,冷卻、凝固、結晶為兩種或更多緻密晶體混合物。顧名思義,鎵銦共晶便是鎵(Ga)和銦(In)兩種金屬的混合物,密度為6.25g/cm³(溫度25°C時)。

【相同重量的eGaIn和GB-eGaln的比較】

而GB-eGaln密度低於2.010g/cm³,甚至可達0.448g/cm³,比水(密度1g/cm³)更輕——這是由於水和液態金屬對玻璃表面有不同的親和性,當接觸到水後,GB-eGaln內部結構會變為玻璃微珠-水(GB-water),這便引起了密度的變化。

下圖為不同eGaIn體積百分比(ϕ=0%,6%,12%,18%,24%,30%,36%)的GB-eGaIn密度變化(K1,Q25,Q46為空心玻璃微珠的3個種類)。

室溫液態金屬(Room-temperature liquid metal)具有可在不同形態和運動模式之間轉換的普適變形能力。實際上,經溫度調節,GB-eGaln也可保持優異的適形性、導電性,可在完全柔軟和堅硬的狀態之間自由切換。據悉,GB-eGaln可成型為薄片,也可構築成三維立體結構,重複使用8次後功能無明顯損失(如下圖)。

在此基礎上,研究團隊還將GB-eGaln結合磁鐵,設計了浮力部件,提供開關和負載元件的功能。研究團隊表示,有望在不久的將來利用GB-eGaln製造出軟體機器人及智能水下裝置。

相關焦點

  • 金屬的密度低於水?劉靜團隊再次實現液態金屬領域新突破!
    ,我國科學家再次實現了新突破。近日,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雙聘研究員、清華大學醫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系教授劉靜團隊首次提出「輕質液態金屬」的概念,研發出了密度低於水的液態金屬複合材料,為打造液態金屬機器人奠定基礎。
  • 我國成功研發出密度低於水的液態金屬 新一代機器人將出現(股)
    來源:金融界網站近日,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雙聘研究員、清華大學醫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系教授劉靜團隊首次提出「輕質液態金屬」的概念,研發出了密度低於水的液態金屬複合材料,為打造液態金屬機器人奠定基礎。液態金屬是金屬材料中的新貴,有可能逐漸替代現有的材料,並製造出突破性產品。液態金屬將成為繼工程塑料、輕合金之後的第三代新材料,能廣泛應用於消費電子產品、鋰電池、3D列印、柔性智能機器、血管機器人等領域,液態金屬應用前景廣闊,不僅能有效帶動產業升級,還將催生萬億規模市場空間。相關概念股主要有宜安科技、雲海金屬等。
  • 我在液態金屬生物醫學材料學實現全面突破
    原標題:我在液態金屬生物醫學材料學實現全面突破   液態金屬是物理化學行為十分獨特的新興功能物質。過去,科學家們大多關注液態金屬在半導體、機器人製造等方面的應用,但我國科學家的研究卻開闢了液態金屬的新領域——日前,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低溫生物與醫學實驗室和清華大學醫學院組成的聯合小組,首次系統地提出並構建了液態金屬生物醫學材料學新領域,並應學術期刊《國際材料學評論》之邀,撰寫了專題評述論文。
  • 清華聯手中科院突破密度「結界」:全球首創輕質液態金屬|專訪
    石墨烯由於不易變成液體,這使其在許多場合上的應用不及液態金屬,比如作為電子墨水、3D 列印材料、注射骨骼、外骨骼、機器人」。突破密度「結界」說起液態金屬你應該不會陌生,例如水銀,就是許多人最熟悉的常溫下呈現液態的金屬了。水銀也因為它的流動性和熱學特性才廣泛使用於溫度計和血壓計中。
  • 《AFM》水一樣輕的室溫液態金屬!
    論文連結: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fm.201910709室溫液態金屬是一種低熔點金屬,具有良好的導電性、導熱性和流動性,是將傳統電子產品從剛性材料中解放出來的有效選擇。與汞相比,低蒸氣壓的鎵基合金具有很大的生物安全性優勢。並且得益於其熔點,該合金還可以在室溫範圍內方便地實現固液相變。
  • 液態金屬將帶來技術領域的新變革—新聞—科學網
    這裡的室溫液態金屬是一大類物理化學行為十分獨特的新興功能物質,然而其諸多屬性和用途卻長期鮮為人知。 劉靜率團隊跟液態金屬打了十多年交道,率先揭開了液態金屬諸多全新的科學現象、基礎效應和變革性應用途徑,在廣泛應用領域實現了全面突破,相關成果被認為是人類利用金屬的第二次革命。
  • 液態金屬科技與工業的崛起:進展與機遇
    液態金屬在常溫下可流動、導電性強、熱學特性優異、易於實現固液轉換,因沸點高(溫度高達 2300 ℃時仍處於液相)而不會像水那樣沸騰乃至爆炸;可以說僅用單項材料就將諸多尖端功能材料的優勢集於一體,有望突破許多傳統技術的應用瓶頸,據此打開極為廣闊的產業應用空間。
  • 液態金屬熱點前瞻 非晶合金時代液態金屬迎爆發契機
    在通常的印象中,金屬多為固體,而液態金屬則是指熔點低於200攝氏度的低熔點合金,在室溫下呈液態。液態金屬也稱金屬玻璃或非晶合金。這個名字看起來是一個矛盾集合體:液態與金屬。液態金屬的正式名稱為「非晶合金」,是通過人為幹預金屬從高溫液態到固態的凝固過程,打破金屬的結晶,形成非晶體合金,從而獲得高硬度、高韌性、高強度的優越性能。
  • 課堂|液態金屬科技與工業的崛起:進展與機遇
    液態金屬在常溫下可流動、導電性強、熱學特性優異、易於實現固液轉換,因沸點高(溫度高達2300℃時仍處於液相)而不會像水那樣沸騰乃至爆炸;可以說僅用單項材料就將諸多尖端功能材料的優勢集於一體,有望突破許多傳統技術的應用瓶頸,據此打開極為廣闊的產業應用空間。通常可供直接使用的常溫液態金屬種類比較有限。自然界中常溫下呈液態的純金屬主要有汞、鎵、銫,熔點分別為−38.87℃、29.8℃、28.65℃。
  • 戰略研究丨液態金屬科技與工業的崛起
    液態金屬在常溫下可流動、導電性強、熱學特性優異、易於實現固液轉換,因沸點高(溫度高達2300℃時仍處於液相)而不會像水那樣沸騰乃至爆炸;可以說僅用單項材料就將諸多尖端功能材料的優勢集於一體,有望突破許多傳統技術的應用瓶頸,據此打開極為廣闊的產業應用空間。通常可供直接使用的常溫液態金屬種類比較有限。
  • 玩轉新材料!這家中關村企業用液態金屬列印「未來」
    夢之墨不僅「玩轉」了液態金屬這種前沿新材料,還基於液態金屬的特殊屬性自主研發了世界首臺液態金屬印表機,為將液態材料應用到柔性電子印刷和電子製造產業領域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 此後十幾年,劉靜帶領團隊深耕液態金屬領域,隨後獲得40餘項全新基礎科學發現,發表了100多篇論文,在液態金屬列印技術和柔性電子印刷技術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底層技術突破。
  • 「很好用」的液態金屬走進生活
    近期,雲南省曲靖市57歲的唐女士左小腿踝關節粉碎性骨折,醫生為她實施手術後,沒有使用傳統的石膏,而是用液態金屬製作的骨科外固定支具(又稱「外骨骼」)為她固定。唐女士第一次知曉了液態金屬,也是第一批親密「接觸」液態金屬的患者之一,並被它的神奇折服。  這是液態金屬在醫學領域從理論到實踐的一次突破。
  • 液態金屬在雲南曲靖首次用於骨科臨床 宣威液態金屬產業...
    7月20日,液態金屬骨科外固定支具(又稱外骨骼)在雲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醫院首次用於骨科臨床,免費為患者試用。這也標誌著宣威液態金屬產業在生物醫學領域從理論研究到運用取得了重大突破。據悉,該項突破在全國乃至全球的骨科醫學領域治療上都屬走在前列,意義深遠。
  • 摺疊屏之後,液態金屬何處起飛?
    摺疊屏手機規模受限,可穿戴設備能夠為液態金屬提供更大空間嗎?文/Rene剛剛,柔宇科技發布了新一代外翻式摺疊屏手機FlexPai 2,低配版定價壓到了萬元以下,引起業界關注。其中,更靈活、更薄的轉軸設計引人注目,起到關鍵支撐作用的液態金屬材料也因此再次受到關注。
  • 科幻電影裡的液態金屬成真
    它由特殊液態金屬組成,時而堅不可摧,時而柔軟似水,像橡皮泥一般可任意改變自己的形狀。最近,科學家在液態金屬方面的研究又取得了新突破。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CMU)科學家研發出一種在室溫下呈液態的金屬合金,並將其注入橡膠後製成像天然皮膚一樣柔軟和富有彈性的電晶體。這一最新成果預示著,這些軟性材料或將開創液態計算機新時代。
  • 中科院研究突破:讓液態金屬機器能"跑"能"跳"
    這種變形機器人一直以來都是科學家的目標之一,如今,中國科學家在液態金屬領域的一項研究獲突破性進展,在這個漫長的研究之路上又前進了一小步。此前,液態金屬機器均以純液態方式出現,固液組合機器效應的發現和技術突破,使得液態金屬機器自此有了功能性內外骨骼,將提速柔性機器的研製進程。
  • 液態金屬有什麼新突破?液態金屬有胞吞效應甚至還會呼吸
    研究中國「終結者」——液態金屬機器人的中科院、清華大學劉靜團隊又有新發現。細胞吞噬外界顆粒的「胞吞效應」,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種行為。該研究成果為研製實用化智能馬達、血管機器人、流體泵送系統、柔性執行器乃至更為複雜的液態金屬機器人奠定了理論和技術基礎。這次發表在《尖端科學》雜誌上的,是劉靜團隊的最新發現。
  • 中國液態金屬研究再獲突破,可為4D列印等提供新方向
    中國液態金屬研究再獲突破,可為4D列印等提供新方向 中國證券網 2016-11-11 11:27 來源:澎湃新聞
  • 液態金屬概念股已被「搶瘋」
    業內人士指出,這項新技術將是令人震驚的醫學突破,一旦臨床試驗成功,或將顛覆癌症治療領域。已運用於消費電子、航天航空等領域液態金屬是金屬熔體原子無序排列狀態被凍結所形成。今年6月,蘋果與液態金屬授權商續籤獨家使用權利的協議,液態金屬有望應用在下一代蘋果手機上的猜測再次泛起。業內人士預測,未來大約2-3年內,消費電子行業有望大規模應用液態金屬,隨著液態金屬技術持續開發完善和規模成本降低,蘋果如果能夠在手機外殼或者其它部件使用的話,整個產業有望達到百億美元規模。
  • 鋰鉛銻新成分奏效 美國Ambri液態金屬電池獲突破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團隊所創立的Ambri公司研發液態金屬電池,希望能達到低成本、大量儲能的目標,以配合再生能源的發展。液態金屬電池的概念其實很簡單,容器內有3種不同的液體,且因其性質密度不相同,3層液體會分別待在各自所屬那層,就像油與醋一般不會上下擾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