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態金屬將帶來技術領域的新變革—新聞—科學網

2020-12-07 科學網

 

 一根處理過的銅絲被液態金屬迅速吞入,隨後在液態金屬機體上做長時間往復穿梭運動,如同一根正在演奏中的小提琴琴弦。

不久前,在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劉靜的實驗室裡,科研人員向《中國科學報》記者介紹了他們首次發現並報導的上述奇妙現象。這裡的室溫液態金屬是一大類物理化學行為十分獨特的新興功能物質,然而其諸多屬性和用途卻長期鮮為人知。

劉靜率團隊跟液態金屬打了十多年交道,率先揭開了液態金屬諸多全新的科學現象、基礎效應和變革性應用途徑,在廣泛應用領域實現了全面突破,相關成果被認為是人類利用金屬的第二次革命。

「雀躍」的液態金屬

鎵基液態合金可在「吞食」少量物質後,以可變形機器形態長時間高速運動,實現無需外部電力的自主運動。劉靜團隊在世界上首次發現了這種異常獨特的現象和機制。

「我們的發現將為可變形液態金屬機器人的研製開闢新通道。」劉靜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比如,研製實用化智能馬達、血管機器人、流體泵送系統、柔性執行器乃至更為複雜的液態金屬柔性智慧機器人。」

劉靜將團隊的發現命名為「液態金屬軟體動物」。它們一系列非同尋常的習性已相當接近一些自然界簡單的軟體生物,比如:能「吃」食物(燃料)、能自主運動、可變形、具備一定代謝功能(化學反應)。

團隊發現的自驅動液態金屬機器引申出了全新的可變形機器概念,劉靜認為這將顯著提速高級柔性智能機器與高仿生機器人的研製進程,同時對於發展超越傳統的柔性電源和機械動力系統也極具價值。

因此,劉靜團隊的此項研究入選「2015兩院院士評選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劉靜本人也入選「CCTV科技盛典2015十大創新人物」。

今年早些時候,劉靜團隊還首次報導了一類有趣的液態金屬褶皺波效應:浸沒於環狀石墨電極之間電解液中的液態金屬,可在電磁場誘導下形成各式各樣對稱的褶皺波圖案。

因為外加電場改變了液態金屬表面的電荷分布,繼而形成表面張力梯度,由此導致的電毛細力會使得液態金屬發生對稱形變。劉靜向記者進一步解釋了該原理,結合表面張力以及石墨電極與永磁體作用,液態金屬可因洛倫茲力發生旋轉繼而失蹤,由此形成更為豐富的流體形態。

劉靜希望能夠窮盡一生的努力去發現液態金屬更多有趣的現象,並揭示其原理和機制,最終可將液態金屬應用於各行各業。

夢之墨的誕生

眾所周知,金屬3D列印是當今增材製造領域的難點和制高點,由於受技術瓶頸及成本限制,現有裝備一般限於工業級應用,尚無法實現大眾化和普及化。劉靜團隊不僅首次提出室溫3D金屬列印、液相列印以及機電一體化複合列印技術,還研發出商用設備。

劉靜團隊提出了一系列快速製造電子電路及功能器件的學術思想、技術發明以及旨在發現新型電子墨水的液態金屬材料基因組策略,被認為有望改變傳統電子及集成電路製造規則。

這裡的液態金屬印刷電子學顛覆了傳統電子工程學的製造理念,其「所見即所得」的電子直寫模式為發展普惠型電子製造技術、重塑個性化電子提供了變革性途徑,且快速、綠色、低成本。

經過刻苦攻關,劉靜團隊研發出世界首臺液態金屬桌面電子電路印表機,該液態金屬印表機解決了金屬墨水表面張力高難以通過常規方法平穩驅動的難題。

在此基礎上,團隊還首次提出並證實了可在任意固體表面和材質上直接製造電子電路的列印技術,研製出具有普適意義的液態金屬噴墨印表機,從而使得「樹葉也可變身電路板」。

這項電子電路列印技術被業界評論認為「圍繞在不同表面列印電路的競賽可以終結了」,同時也打破了個人電子製造技術的瓶頸和壁壘,使得在低成本下快速、隨意製作電子電路特別是柔性電子器件成為現實,預示著電子製造正逐步走向平民化。

劉靜指出:「我們的液態金屬3D列印技術改變了傳統3D列印主要限於聚合物或高熔點金屬的格局。」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巨大需求下,劉靜開始嘗試將實驗室裡的技術推向市場。

2014年年末,劉靜在中關村創設了北京夢之墨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夢之墨)。2015年,世界首座液態金屬科技館在雲南宣威拔地而起,世界首條液態金屬電子手寫筆生產線和電子油墨生產線也在當地建成。

未來應用的展望

未來,液態金屬還有很多可以大展拳腳的領域,比如在醫療健康領域,獨特的液態金屬材料將帶來觀念性變革。

針對若干世界性重大醫學難題和技術挑戰,劉靜團隊構建了液態金屬生物材料學全新領域,他介紹說:「我們的研究涉及神經連接、血管造影、腫瘤治療、骨骼修復、注射電子、皮膚電子等核心問題,這些方法顛覆了傳統醫學科學理念,突破了已有技術的瓶頸,將為全新醫療技術體系的創建帶來新曙光。」

比如,劉靜團隊研發了一種全新原理的液態金屬神經連接與修復技術,通過迅速建立損傷神經之間的信號通路及生長空間,可大幅提高神經再生能力並顯著降低肌肉功能喪失的風險。

與此同時,由於液態金屬在X射線下具有很強的顯影性,因而在完成神經修復之後很容易通過注射器取出體外,可避免複雜的二次手術。這一方法為神經連接與修復這一世界性醫學難題的解決開闢了全新方向,被認為是「令人震驚的醫學突破」。

談及應用,劉靜深感欣慰,這麼多年來,在他的實驗室裡誕生了「第一張灌注液態金屬的心臟圖像」「液態金屬人體外骨骼技術」「一個化學常識引發的顛覆性腫瘤治療方法」「世界首個液態金屬機器人」……

他由衷地感慨道:「一個人的時間和精力太有限了,我希望能潛心科研,掌握更多液態金屬的特質,至於產業化的推廣我和團隊歡迎能有更多專業人士加入,大家共同推動液態金屬在各技術領域帶來顛覆性變革。」

相關焦點

  • 液態金屬能給計算帶來什麼(關注·走近「顛覆性技術」③)
    中科院理化所供圖 製圖:李姿閱  液態金屬,在普通人看來,它可能是體溫計中流動的水銀,是高溫鍋爐中沸騰的鐵水。可在科學家眼中,它是流動的軟體生命,是連接人體神經的橋梁,是未來機器人變革的核心材料……不久前,我國一個科研小組在國際上率先將液態金屬與量子器件及計算技術聯繫起來。更快更智能的計算,一直是人類追求的目標。
  • 液態金屬:神奇材料煥發新生機—新聞—科學網
    近日據國外媒體報導,蘋果正在研製的可穿戴設備iWatch,可能會使用一種由鋯、鈦、銅、鎳等組成的液態金屬材料(又稱非晶態合金或金屬玻璃),該材料的強度是鈦的兩倍。 事實上,在2010年時,蘋果就與Liquidmetal(液態金屬)技術公司籤署了協議,但由於量產存在技術難度,一直沒有大量使用這種材料。
  • 什麼是液態金屬?快來了解一下吧
    「液態金屬」的概念現在越來越火,但很多人對這樣一種材料存在誤解,沒有相關的定義和認識。有人認為它是蘋果手機的取卡針,有人卻認為它是「終結者」,究竟何為「液態金屬」?液態金屬是一大類新型的合金材料。液態金屬主要採用的是低溫熔煉製備工藝,將不同的金屬材料按照一定的配比,通過溫度控制使其充分融合,從而形成新的金屬材料。
  • 究竟何為液態金屬
    圖2 固態物質中晶態和非晶態物質粒子排布示意圖而液態金屬主要採用的是低溫熔煉製備工藝,將不同的金屬材料按照一定的配比,通過溫度控制使其充分融合,從而形成新的金屬材料。成分配比的不同,最終形成的液態金屬材料將具備不同的功能屬性。
  • 理化所等提出液態金屬神經連接與修復技術
    近期,由劉靜研究員帶領的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與清華大學聯合研究小組,首次報導了一種全新原理的液態金屬神經連接與修復技術,在國際上引起持續廣泛的影響。因此,尋找合適的神經移植替代物長期以來一直是神經修復領域中的重大挑戰。近年來,顯微外科和納米材料學的發展為斷裂神經修復帶來了新希望,但仍受到諸如導通能力不足,神經功能恢復不暢等制約。  迄今,臨床醫學上逐步得到廣泛認同的是,如能將恢復期的肌肉神經信號持續高效地傳達至目標,則將大大加速神經的修復過程並促成其保持原有功能。
  • 新型液態金屬,或將重現《終結者2》中T1000機器人
    英國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一種液態金屬,可以移動甚至按照要求組成各種二維形狀。但現在,該液態金屬還不能做出三維形狀。然而,這種技術正在為某些行業帶來革命性的變革。英國蘇塞克斯大學和斯旺西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了這種可編程液態金屬。這些科學家能夠將該液態金屬構成多種形狀,包括字母表中的字母和心行形狀。
  • 科幻電影裡的液態金屬成真
    它由特殊液態金屬組成,時而堅不可摧,時而柔軟似水,像橡皮泥一般可任意改變自己的形狀。最近,科學家在液態金屬方面的研究又取得了新突破。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CMU)科學家研發出一種在室溫下呈液態的金屬合金,並將其注入橡膠後製成像天然皮膚一樣柔軟和富有彈性的電晶體。這一最新成果預示著,這些軟性材料或將開創液態計算機新時代。
  • 維基解密 看液態金屬散熱器的神奇之處
    我們不得不欽佩摩爾先生的定率,技術的進步帶來的絕不僅僅是大規模集成電路的發展,對周邊領域的帶動力已經超出了「計算」的範疇。    20年前的一部電影裡,一塊金屬掉入水中,瞬間消失,隨後又變成人形金屬一躍而出。正如很多偉大的科學家所說的—幻想是科技發展的原動力。液態金屬散熱器,將那個幻想變為了現實。
  • 液態金屬機器人前沿技術高峰論壇暨第一屆中國液態金屬柔性感知機...
    11月21日,由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所主辦,雲南靖創液態金屬熱控技術研發有限公司、雲南中宣液態金屬科技有限公司、雲南科威液態金屬谷研發有限公司承辦的液態金屬機器人前沿技術高峰論壇暨第一屆中國液態金屬柔性感知機器大賽在曲靖市隆重舉行。
  • 「液態金屬機器人前沿技術高峰論壇暨第一屆中國液態金屬機器人...
    雲南網訊(記者 蔣貴友)11月21日上午,為期兩天的「液態金屬機器人前沿技術高峰論壇暨第一屆中國液態金屬機器人技術大賽」在雲南省曲靖市開幕。  圍繞著世界前沿科技「液態金屬機器人」的當前技術現狀、面臨的挑戰及未來趨勢,來自中國液態金屬機器人領域的專家學者作主題報告,進行深度解析,探討新型液態金屬機器人的未來。
  • 「很好用」的液態金屬走進生活
    提到液態金屬,繞不過劉靜,正是他帶領的中科院理化技術研究所和清華大學組成的聯合科研團隊,經過近20年堅持不懈地努力,發現了液態金屬一系列新特性和新應用。  據介紹,液態金屬是一大類合金材料,通常是指熔點低於300攝氏度的低熔點合金,常溫或工作狀態下為液態,具有液態溫區寬、導熱率高、導電性好等特性。
  • 液態金屬望「變身」計算機,這項「黑科技...
    據人民日報26日報導,日前,我國一個研究小組發表了一項成果,在國際上首次提出了基於液態金屬的全液態量子器件技術的概念,並明確指出這一超越傳統的可變形柔性器件,有望助推新一代量子計算機和人工智慧系統的發展。
  • 3D列印的液態磁鐵還能這麼玩?—新聞—科學網
    考慮到前人已在光響應、酸鹼響應、電響應等不同領域耕耘多年,為拓展磁響應理論,劉緒博選擇了具有磁響應特性的四氧化三鐵納米粒子為模型材料進行研究。 在北京化工大學積累了大量基礎數據後,劉緒博2017年前往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交流學習,在那裡他遇到了研究磁材料的Peter Fischer。 Peter問道:「你們能否用液體列印全液態磁性器件?那將會非常有趣。」
  • 金屬的密度低於水?劉靜團隊再次實現液態金屬領域新突破!
    ,我國科學家再次實現了新突破。近日,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雙聘研究員、清華大學醫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系教授劉靜團隊首次提出「輕質液態金屬」的概念,研發出了密度低於水的液態金屬複合材料,為打造液態金屬機器人奠定基礎。
  • 液態金屬:金屬材料中的新貴,具有重大產業化前景
    而密度適中,比不鏽鋼輕,比鈦合金略重,以上特性,決定液態金屬成為工程塑料、輕合金之後的3C 產品的第三代新材料。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蓄勢待發,其中一個突破口是新材料,液金屬作為主導未來高科技競爭的超級材料之一,有望催生萬億規模藍海。
  • 液態金屬的意義與作用
    液態金屬的安全使用強度為1500Mpa,彈性應變能量可達到19Mj/m2,而最好的彈簧鋼的彈性應變能量也僅能達到2.2Mj/m2。在硬度上的優勢,使得液態金屬在耐磨或抗劃痕的領域能夠得到廣泛的應用。良好的彈性能夠滿足其他金屬不能滿足的某些特定領域。比如在壓力下彎曲,但要求不能變形的醫療設備,或是能夠反覆彎曲,還不能出現塑性變形和硬化的壓力傳感器。
  • 金屬的密度低於水?液態金屬領域再次實現新突破
    在領先世界的液態金屬方面,中國科學家再次實現了新突破。近日,某研究團隊首次提出「輕質液態金屬」的概念,研發出了密度低於水的液態金屬複合材料,為打造液態金屬機器人奠定基礎。「液態金屬」,是一種不定型、可流動液體的金屬,可看作是由正離子流體和自由電子氣組成的混合物。作為可變形智能機器的基本要素,液體金屬為可變形體(尤其是液體機器)的設計、製造開闢了全新途徑。
  • 液態金屬科技與工業的崛起:進展與機遇
    發展至今,液態金屬的應用已滲透到諸多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領域,正在定義和創造新的未來 [11]。新技術打破了傳統模式,一批成果已規模化應用於工業和商業領域(見圖 6):臺式計算機用液態金屬散熱器,液態金屬熱界面材料,相變散熱模塊,液態金屬冷卻大功率高架燈及發光二極體(LED)路燈,筆記本電腦用超薄型液態金屬散熱器,高性能伺服器冷卻用液態金屬散熱器等。
  • ...液態金屬望「變身」計算機,這項「黑科技」背後又隱藏哪些A股公司
    據人民日報26日報導,日前,我國一個研究小組發表了一項成果,在國際上首次提出了基於液態金屬的全液態量子器件技術的概念,並明確指出這一超越傳統的可變形柔性器件,有望助推新一代量子計算機和人工智慧系統的發展。
  • 宜安科技液態金屬產業化漸入佳境 新材料巨頭正在締造成形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近期,TWS耳機概念大熱,包括宜安科技(300328,SZ)等相關股票受到高度關注。據悉,宜安科技有向索尼耳機批量供應液態金屬零部件。[1]在TWS耳機領域,索尼的地位無需贅言。事實上,除了耳機,宜安科技的液態金屬材料在消費電子、汽車等產業均有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