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液態金屬骨科外固定支具(又稱外骨骼)在雲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醫院首次用於骨科臨床,免費為患者試用。這也標誌著宣威液態金屬產業在生物醫學領域從理論研究到運用取得了重大突破。據悉,該項突破在全國乃至全球的骨科醫學領域治療上都屬走在前列,意義深遠。
7月20日,曲靖57歲的唐女士幾天前不慎摔傷左小腿,造成踝關節粉碎性骨折,曲靖市第一人民醫院關節與運動醫學科主任醫師張勇帶領醫護人員為她實施手術後,就同步用液態金屬製作的「外骨骼」為她固定。
「很舒服,感覺很舒適,它那裡面覺得比較光滑,不硌腳,應該是透氣很好的,腳也不癢。」 這是唐女士使用後的真實感受。
液態金屬「外骨骼」項目由中科院液態金屬研究專家劉靜教授團隊、中宣液態金屬科技有限公司及張勇所帶團隊共同研發而成,是液態金屬在生物醫學材料方面取得的原創性突破。歷時近兩年時間,現已研發出可適應於全身的骨科外固定產品。
中宣液態金屬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徐文志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只要我們發生了骨折或者是創傷,都可以用到「外骨骼」,頸椎、肩關節、腰椎,包括我們上肢的指骨,掌骨,前臂,肘關節這些都可以用得上。」
液態金屬是一大類新型的合金材料,因其不定型的「液體形態」而具有極佳的電性能和熱力學性能,還具備如吞食效應、自驅動、變形變色等特殊性能,使其在諸多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
目前,在液態金屬研究方面,中國已經走在世界前列。從基礎研究到技術,中國科學家在液態金屬生物醫學材料方面取得了原創性突破,此次「外骨骼」研究成果與運用就是一個重要縮影。
曲靖市第一人民醫院關節與運動醫學科主任醫師張勇說:「這個材料因為它是有液態金屬的成分,它是一個低溫,融塑的一個材料,它可以實現完美的和患者身體很貼合的個性化的塑形。」
張勇醫生表示,液態金屬骨科外固定支具投入臨床實踐,確實是一大飛躍式的進步。它是一個外固定支具,和傳統或高分子石膏相比,在良好繼承了原有固定和支撐作用的前提下,也摒棄了一些讓人詬病的缺點,如笨重、易折斷、不透氣、易引起皮膚幹癢問題、形合度及匹配度不佳、不可調節等不足,在配比可調整的情況下,它輕量便捷,低溫塑型,貼合度高,集舒適透氣、美觀易攜等諸多優點,還兼具良好的放射線透過性能。
現場,張勇醫生告訴記者:「操作非常方便,如果需要換藥,就在需要換藥的地方開窗。」
值得一提的是,這種新型材料可根據治療進程的需要而再次融塑以期完美貼合固定,這對骨科創傷腫脹患者及需要調整固定位置及姿態的患者而言意義重大。良好的熱力學性能,還可以進行臨床不可或缺的熱療、冷療功能。此外,隨著複合材料的加入,其治療尚可拓展至磁療、抗菌等功能,未來多功能開發上大有可為,可多次循環使用。
據悉,液態金屬骨科外固定產品僅是中宣液態金屬科技有限公司增材製造、熱控與能源、生物醫療、柔性智能機器四大領域眾多技術中的一項。目前醫院和該公司將免費為患者試用,收集相關體驗數據,對「外骨骼」不斷加以完善,為患者帶來舒適度更高、實用性更強的醫療產品。
中宣液態金屬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徐文志說:「公司研發的產品現在形成量產的主要是在散熱材料方面,液態金屬導熱膏,導熱片,不僅國內市場上已經投放,同時已經走出國門,這個產品是屬於生物醫學領域其中一個產品,整個材料的特性和生產工藝已經定型,目前正組織批量化生產投放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