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屬的密度低於水?劉靜團隊再次實現液態金屬領域新突破!
,我國科學家再次實現了新突破。近日,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雙聘研究員、清華大學醫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系教授劉靜團隊首次提出「輕質液態金屬」的概念,研發出了密度低於水的液態金屬複合材料,為打造液態金屬機器人奠定基礎。
-
金屬的密度低於水?液態金屬領域再次實現新突破
在領先世界的液態金屬方面,中國科學家再次實現了新突破。近日,某研究團隊首次提出「輕質液態金屬」的概念,研發出了密度低於水的液態金屬複合材料,為打造液態金屬機器人奠定基礎。「液態金屬」,是一種不定型、可流動液體的金屬,可看作是由正離子流體和自由電子氣組成的混合物。作為可變形智能機器的基本要素,液體金屬為可變形體(尤其是液體機器)的設計、製造開闢了全新途徑。
-
液態金屬或可修復人體神經
不久前,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與清華大學聯合研究小組,首次報導了一種基於全新原理的液態金屬神經連接與修復技術,有望提升人類的自身「修復」能力。 神經網絡遍布於人體全身,因而神經損傷與斷裂在醫學上極為普遍。據統計,有多達100種以上的因素均可造成神經破損。
-
中國誕生「終結者」:液態金屬機器領先世界
但這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液態金屬,其在室溫時並不是液體狀態。在清華大學醫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系劉靜實驗室,出現了這樣一幕:電解液中,直徑約5毫米的液態鎵金屬球,吞食了0.012克鋁之後,能以每秒5釐米的速度前進。而在各種槽道中前行時,可以隨槽道的寬窄自動變形調整,遇到拐彎時停頓下來,略作「思考」後,蜿蜒前行。
-
理化所等提出液態金屬神經連接與修復技術
近年來,顯微外科和納米材料學的發展為斷裂神經修復帶來了新希望,但仍受到諸如導通能力不足,神經功能恢復不暢等制約。 迄今,臨床醫學上逐步得到廣泛認同的是,如能將恢復期的肌肉神經信號持續高效地傳達至目標,則將大大加速神經的修復過程並促成其保持原有功能。而神經功能主要是通過電信號的傳輸和響應來實現的。
-
液態金屬在雲南曲靖首次用於骨科臨床 宣威液態金屬產業...
7月20日,液態金屬骨科外固定支具(又稱外骨骼)在雲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醫院首次用於骨科臨床,免費為患者試用。這也標誌著宣威液態金屬產業在生物醫學領域從理論研究到運用取得了重大突破。據悉,該項突破在全國乃至全球的骨科醫學領域治療上都屬走在前列,意義深遠。
-
液態金屬將帶來技術領域的新變革—新聞—科學網
這裡的室溫液態金屬是一大類物理化學行為十分獨特的新興功能物質,然而其諸多屬性和用途卻長期鮮為人知。 劉靜率團隊跟液態金屬打了十多年交道,率先揭開了液態金屬諸多全新的科學現象、基礎效應和變革性應用途徑,在廣泛應用領域實現了全面突破,相關成果被認為是人類利用金屬的第二次革命。
-
中科院研究突破:讓液態金屬機器能"跑"能"跳"
此前,液態金屬機器均以純液態方式出現,固液組合機器效應的發現和技術突破,使得液態金屬機器自此有了功能性內外骨骼,將提速柔性機器的研製進程。研發世界首個液態金屬機器的清華大學醫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系教授劉靜觀察者網注意到,這個科研團隊的帶頭人是中科院理化所雙聘研究員、清華大學教授劉靜。
-
課堂|液態金屬科技與工業的崛起:進展與機遇
本文扼要介紹了液態金屬物質科學領域湧現出的若干典型進展、基礎問題與工業應用範例,剖析現象背後的科學規律,具體包括:晶片冷卻與能源利用、印刷電子學與增材製造(3D列印)、生物材料學、柔性智能機器學。在此基礎上,論述了提出「液態金屬谷」的時代背景、發展液態金屬新工業體系的基本途徑,闡述了推進液態金屬材料基因工程研究並構建相應資料庫的重要意義。
-
「很好用」的液態金屬走進生活
近期,雲南省曲靖市57歲的唐女士左小腿踝關節粉碎性骨折,醫生為她實施手術後,沒有使用傳統的石膏,而是用液態金屬製作的骨科外固定支具(又稱「外骨骼」)為她固定。唐女士第一次知曉了液態金屬,也是第一批親密「接觸」液態金屬的患者之一,並被它的神奇折服。 這是液態金屬在醫學領域從理論到實踐的一次突破。
-
中國液態金屬研究再獲突破,可為4D列印等提供新方向
中國液態金屬研究再獲突破,可為4D列印等提供新方向 中國證券網 2016-11-11 11:27 來源:澎湃新聞
-
戰略研究丨液態金屬科技與工業的崛起
近期,中國工程院院刊《中國工程科學》刊發《液態金屬科技與工業的崛起:進展與機遇》,介紹了液態金屬物質科學領域湧現出的若干典型進展、基礎問題與工業應用範例,剖析現象背後的科學規律,如晶片冷卻與能源利用、印刷電子學與增材製造(3D列印)、生物材料學、柔性智能機器學。
-
「液態金屬」修復神經,高位截癱有望治癒
> 鎵銦錫合金常溫下是水銀一樣的液態,被稱為液態金屬。 鎵銦錫合金常溫下是水銀一樣的液態,被稱為液態金屬。它有很高的電導率,同時安全無毒,不能被人體吸收。中科院理化技術研究所與清華大學組成的聯合研究小組將這種合金注射到青蛙腓腸肌中被剪斷的坐骨神經部位,然後施加刺激,結果發現斷掉的神經恢復了傳導功能。這是國際上首次用體外材料實現斷裂神經的修復。
-
科幻電影裡的液態金屬成真
它由特殊液態金屬組成,時而堅不可摧,時而柔軟似水,像橡皮泥一般可任意改變自己的形狀。最近,科學家在液態金屬方面的研究又取得了新突破。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CMU)科學家研發出一種在室溫下呈液態的金屬合金,並將其注入橡膠後製成像天然皮膚一樣柔軟和富有彈性的電晶體。這一最新成果預示著,這些軟性材料或將開創液態計算機新時代。
-
液態金屬科技與工業的崛起:進展與機遇
液態金屬在常溫下可流動、導電性強、熱學特性優異、易於實現固液轉換,因沸點高(溫度高達 2300 ℃時仍處於液相)而不會像水那樣沸騰乃至爆炸;可以說僅用單項材料就將諸多尖端功能材料的優勢集於一體,有望突破許多傳統技術的應用瓶頸,據此打開極為廣闊的產業應用空間。
-
液態金屬概念股已被「搶瘋」
業內人士指出,這項新技術將是令人震驚的醫學突破,一旦臨床試驗成功,或將顛覆癌症治療領域。已運用於消費電子、航天航空等領域液態金屬是金屬熔體原子無序排列狀態被凍結所形成。液態金屬屬於非晶合金,是採用現代快速凝固冶金技術合成的,兼有一般金屬和玻璃優異的力學、物理和化學性能的新型非晶金屬玻璃材料。液態金屬作為一種新型材料,具備高強度、高硬度、耐摩擦、高彈性、耐腐蝕性等一系列優點。實際上,液態金屬除被證明可應用於醫學領域外,其在消費電子、航天航空、生物醫學、精密機械等領域都有重要的應用前景。
-
「中國液態金屬谷」在珠江源蓬勃崛起
蔣瓊波 攝這是液態金屬在醫學領域從理論到實踐的一次突破現在,液態金屬這種充滿科幻色彩的新型功能材料正從實驗室、產業基地向我們日常生活走來。而正在雲南省宣威市蓬勃崛起的「中國液態金屬谷」,正成為產學研企融合發展的一個「傳奇」。
-
液態金屬熱點前瞻 非晶合金時代液態金屬迎爆發契機
( MaterialsViews)基於印刷式液態金屬皮膚電磁學效應實現多位點腫瘤適形治療清華大學醫學院劉靜課題組聯合中科院理化所,報導了將圖案化鎵基液態金屬(主要使用GaIn合金)導電材料與電磁感應相結合,以實現對電子皮膚(electronic skin, e-skin)電路的適行化大面積加熱並將其與疾病治療相結合,以擴展e-skin和生物電極的應用範疇。
-
清華聯手中科院突破密度「結界」:全球首創輕質液態金屬|專訪
石墨烯由於不易變成液體,這使其在許多場合上的應用不及液態金屬,比如作為電子墨水、3D 列印材料、注射骨骼、外骨骼、機器人」。突破密度「結界」說起液態金屬你應該不會陌生,例如水銀,就是許多人最熟悉的常溫下呈現液態的金屬了。水銀也因為它的流動性和熱學特性才廣泛使用於溫度計和血壓計中。
-
液態金屬有什麼新突破?液態金屬有胞吞效應甚至還會呼吸
據央視新聞4月29日報導,劉靜研究員帶領的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清華大學醫學院聯合研究小組團隊最近發現,液態金屬也會做出這樣的「行為」,除此之外,它們甚至還會「呼吸獲能」。劉靜描述稱,「這有點像生命」,所以將其稱為「類生物行為」。日前,這一研究成果以封面形式發表在國際權威期刊《尖端科學》(Advanced Science)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