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誕生「終結者」:液態金屬機器領先世界

2020-12-07 環球網

文章來源:科普中國

提到液態金屬,最被大家熟知的就是水銀。近日,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和清華大學醫學院聯合研究小組發現,液態金屬可在「吞食」少量物質後以可變形機器形態長時間高速運動,實現無需外部電力的自主運動,這樣可變形、可高能運轉的液態金屬讓人不禁想到科幻電影《終結者》中由液態金屬製成的T-1000和T-X型終結者,這一針對液態金屬的最新發現很可能讓液態金屬機器人成為現實。

有一些金屬由於熔點較低,在常溫下也處於液體狀態,例如大家熟知的汞,此外還有許多合金在室溫甚至在很低的溫度時也為液態,如稼銦合金(以一定配比製成合金後,在室溫下即呈液態)。

在有些報導中我們也會看到液態金屬的身影,如此前媒體報導的液態金屬將應用在手機中,這裡的液態金屬其實是一種金屬玻璃,即在高溫金屬融化後運用技術將其液態化的原子狀態保留在其固態中,這樣的金屬在物理、化學、力學性質上都同其本來固態化時有很大區別,例如其能降低電能損耗,因此被運用在電力、電子行業,有很好的節能性,此外還具有較高的抗腐蝕及高耐磨特性,運用在手機中會增加手機的抗摔、抗劃能力。但這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液態金屬,其在室溫時並不是液體狀態。

在清華大學醫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系劉靜實驗室,出現了這樣一幕:電解液中,直徑約5毫米的液態鎵金屬球,吞食了0.012克鋁之後,能以每秒5釐米的速度前進。而在各種槽道中前行時,可以隨槽道的寬窄自動變形調整,遇到拐彎時停頓下來,略作「思考」後,蜿蜒前行。

它的神奇之處在於:「吃」食物、自主運動、能變形、能「代謝」、易無縫組合、運動方向可控,這些接近自然界簡單軟體動物的習性,讓劉靜把這一研究成果親切地稱之為「液態金屬軟體動物」。那麼它的動力從哪兒來呢?

劉靜教授解釋稱,科學家此前發現「液態金屬機器」的「電驅動」現象,即電荷會改變液態金屬的表面張力,在內部形成旋轉,因此控制電荷運動,就能像車輪一樣驅動「液態金屬機器」往前走。而最新研究發現「液態金屬機器」會「吞食」鋁片作為產生電荷的「燃料」。

他解釋說,剛開始「液態金屬機器」並沒有外部動力,等「吞食」鋁片後(也可以理解為腐蝕),在電解液裡形成原電池反應,就能自行運動了。如果運動路線上還有一些鋁片,那麼「液態金屬機器」走到那裡也能順路「吞食」掉。它的運動速度並不慢,可以達到每秒5釐米,而且行動距離相當遠,在容器中可以走一個多小時。這一反應提供了兩種推力,一個是液態鎵合金和活潑的鋁發生化學反應後,形成內生電場,引起液態金屬表面張力不平衡,從而對易於變形的液態金屬產生強大推力;另一個是上述電化學反應過程中產生的氫氣也進一步提升了推力,雙重作用產生了超常的液態金屬馬達行為。目前,實驗室根據上述原理已能製成不同大小的液態金屬機器,尺度從數十微米到數釐米,且可在不同電解液環境如鹼性、酸性乃至中性溶液中運動。

3、神經損傷的救星

液態金屬和醫學掛鈎,大多人想的會是其運用在醫學器械上,但如果說液態金屬可以植入生物體呢?

眾所周知,神經網絡遍布於人體全身,因而神經損傷與斷裂在醫學上極為普遍。據統計,有多達100種以上的因素均可造成神經破損。生理學上,神經再生是一個極為緩慢的過程,有時甚至需要長達數年的時間才能恢復切斷神經末梢的互連。因此,儘管神經損傷一定程度上可通過某種手術或物理方式加以治療,神經纖維一旦被徹底切斷或破壞,唯一的希望只能是將這些分隔的末梢儘快連通。這是因為,神經信號一旦持續中斷,患者對應的肌肉功能即會隨之減退、萎縮,直至造成永久性的功能缺失乃至截癱。

當前,治療周圍神經損傷的「金標準」在於自體神經移植,但卻受到供區神經來源不足、供區神經功能喪失,以及供區神經結構和尺寸不匹配等限制。因此,尋找合適的神經移植替代物長期以來成為神經修復領域中的重大挑戰。近年來,顯微外科和納米材料學的發展為斷裂神經修復帶來了新希望,但仍受到諸如導通能力不足,神經功能恢復不暢等制約。

迄今,臨床醫學上逐步得到廣泛認同的是,如能將恢復期的肌肉神經信號持續高效地傳達至目標,則將大大加速神經的修復過程並促成其保持原有功能。而神經功能主要是通過電信號的傳輸和響應來實現的。正是出於這一考慮,研究小組基於10餘年來在液態金屬材料學與生物醫學工程領域的長期積累和實踐,首次提出了具有突破性意義的液態金屬神經連接與修復技術,旨在迅速建立切斷神經之間的信號通路及生長空間,從而提高神經再生效率並降低肌肉功能喪失的風險。

劉靜教授的研究小組通過實驗證實提出了液態金屬神經連接與修復技術。在題為Liquid Metal as Connecting or Functional Recovery Channel for the Transected Sciatic Nerve(液態金屬作為連接或恢復切斷坐骨神經功能的通道)的論文中,研究小組首次證實了以液態金屬作為高傳導性神經信號通路的可行性。通過建立牛蛙腓腸肌模型,採用液態金屬連接剪斷的神經組織,藉助微弱電刺激試驗探明了液態金屬神經傳導的優勢。

結果表明,利用液態金屬連接的神經模型能很好的傳遞刺激信號,與剪斷前的正常神經組織在信號傳導方面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和保真度,顯著優於傳統的林格氏液。與此同時,由於液態金屬在X射線下具有很強的顯影性,因而在完成神經修復之後很容易通過注射器取出體外,從而避免了複雜的二次手術。這一方法為神經連接與修復開闢了全新方向。國際上諸多科學媒體紛紛對此加以評介,認為是令人震驚的醫學突破。

4、液態金屬還會擁抱

液態金屬的自主運動、能變形、導電等特性為研製實用化智能馬達、血管機器人、流體泵送系統、柔性執行器乃至更為複雜的液態金屬機器人奠定了技術基礎。由於「仿生物」液態金屬機器人可以實現不同形態之間的自由轉換,以執行高難度的特殊任務,因此可以在未來廣泛應用於軍事、醫療與科學探索等多種領域的多元場景。

劉靜說,由於智能材料可柔性好、自驅動、能變形,在傳感器的幫助下,可以讀取並模擬遠方活體行為信息,實現「遠程握手」「遠程擁抱」等應用場景。這意味著分隔兩地的家人、愛人可以通過科技觸及對方,人和人的距離將因科技而變得更近。(專家:中國金屬學會顧問、前秘書長 洪及鄙;清華大學醫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系教授 劉靜;部分內容綜合自清華大學新聞網、新華網、歐浦鋼網)

相關焦點

  • 癌症終結者來了?液態金屬概念股已被「搶瘋」
    12月7日早間,液態金屬有望成為癌症終結者的消息被廣泛傳播,雲海金屬、宜安科技、東方鋯業等三家公司開盤即一字漲停,至收盤時封單仍有近億元。值得關注的是,宜安科技今日在深交所互動易平臺回復投資者提問時稱,液態金屬、生物可降解醫用鎂合金和新能源汽車產品是公司發展的三大重點。
  • 中科院研究突破:讓液態金屬機器能"跑"能"跳"
    這種變形機器人一直以來都是科學家的目標之一,如今,中國科學家在液態金屬領域的一項研究獲突破性進展,在這個漫長的研究之路上又前進了一小步。此前,液態金屬機器均以純液態方式出現,固液組合機器效應的發現和技術突破,使得液態金屬機器自此有了功能性內外骨骼,將提速柔性機器的研製進程。
  • 像《終結者》中的液態金屬誕生啦!
    博科園:本文為化學類在轟動全球的《終結者》系列電影中,一個邪惡的機器人變成了不同人類形態和物體,由於它的「液態金屬」成分,它能從狹窄的開口中滲出。通過添加磁性粒子,如鎳或鐵,研究人員可以製造出液態金屬,可以用磁鐵操縱這些金屬。然而,由於磁性液態金屬表面張力高,大多數只能水平移動,必須完全浸入液體中才能避免形成膏體。梁胡,劉靜和同事們想要製造一種磁性液態金屬,可以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移動和拉伸,而不需要將材料完全放入液體中。為了做到這一點,研究人員首先研究了浸入液體中的材料。他們將鐵粒子加入到浸入鹽酸的鎵、銦和錫合金的液滴中。
  • 沒想到類似終結者電影裡T1000的液態機器人在中國誕生了
    假如要列舉一部打破「續集一定比前作差」這種魔咒式鐵律的電影,那麼終結者2一定能榮得桂冠。終結者第一部誕生後,橫掃全球,俘獲數不清的粉絲,那種冰冷機械的質感已經讓我們又驚又怕又愛,嘆為觀止了,沒想到的是,幾年後第二部終結者殺出,更是把終結者這種科幻感和科技感的電影推上了巔峰。
  • "終結者"要出現了?中國研發出可變形的液態金屬
    近日,據國外權威媒體報導,中國科學家開發了一種全新的可變形液態金屬複合材料,該材料由矽膠以及液態金屬製成,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具有自我膨脹功能
  • 用這種液態金屬,可以造出現實版終結者
    (圖片來自網絡)  相信大家對電影《終結者2》裡能夠變形的「T-1000」液態金屬機器還有印象,而液態金屬機器人在現實中也早已不僅僅是一個概念,雖然看似是天方夜譚,但國內外的科學家一直在這個方向上耕耘不輟。
  • 《終結者》中的液態金屬機器人要成為現實了嗎?
    大家應該依舊對科幻電影《終結者2》中的反派機器人T-1000印象深刻,液態機器人殺手T-1000實在太過驚豔,它可以隨意變形,受傷或中彈後傷口會自動閉合,如同不死之身。來源:電影《終結者2》二十多年過去了,在今天,液態金屬的設定仍然不過時,在科學界,液態金屬成為金屬材料的新貴,其獨特的性能使其成為國內外材料學界的研究開發重點。
  • 碉堡:T-1000式液態「終結者」真的來了
    澳大利亞墨爾本市RMIT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無毒金屬鎵合金提煉出神奇的滴液,為T-1000式液態「終結者」的誕生鋪平道路。這種導電材料可自我組裝,能被用於製造3D顯示器和其他複雜的機器元件。金屬鎵在室溫條件下就會呈現液態,將其與銦和錫等金屬添加到水中,並改變PH值,這種金屬液滴就可以自由移動。
  • 機器人不壞金身的「終結者」——液態金屬控制技術
    《終結者》中的液態機器人T-1000至今讓人印象深刻,其隨意的變形與還原,「練就」了機器人不壞金身,那麼它是如何做到的?這就是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液態金屬控制技術。所謂液態金屬控制技術,其核心就是通過控制驅動電磁場外部環境,對液態金屬材料進行外觀特徵、運動狀態的準確控制。
  • T-1000液態「終結者」背後真相:仍很遙遠
    相對於其他的終結者,「T-1000」的不同之處在於它的身體是由可還原記憶的液態金屬構成,相信大家還記得電影中那個將身體穿過鐵柵欄,手變成刀尖刺穿人體,在烈火焚燒後安然無恙,被爆頭後還能自我還原,把施瓦辛格打得支離破碎的那個機器牛人吧。
  • 研究者解密「液態金屬機器」
    追逐「終結者」:會變形的液態金屬在經典科幻電影《終結者》系列中,由液態金屬製成的T-1000和T-X型終結者,被子彈打穿後可自動修復,可根據環境隨意變形。這帶給人們很多遐想:「液態金屬機器人真的可以實現嗎?」「我們離液態金屬機器人到底還有多遠?」這也是科學家努力想解答的問題。
  • 《終結者1》到《終結者6》9款機器人,液態分身,誰才是最強者
    就像前邊說的,這一款的機器人的缺點是本身沒有配備武器,所以在未來世界中成天端著雷射槍亂掃,穿越回來之後也只是利用各種現代武器。《終結者2》:T-1000。T-1000可以說是最驚豔的一款終結者,液態金屬的設定在今天仍然不過時,而且電影特效精良,現在看依然給人震撼的感覺。
  • 液態金屬有什麼新突破?液態金屬有胞吞效應甚至還會呼吸
    研究中國「終結者」——液態金屬機器人的中科院、清華大學劉靜團隊又有新發現。細胞吞噬外界顆粒的「胞吞效應」,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種行為。據央視新聞4月29日報導,劉靜研究員帶領的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清華大學醫學院聯合研究小組團隊最近發現,液態金屬也會做出這樣的「行為」,除此之外,它們甚至還會「呼吸獲能」。劉靜描述稱,「這有點像生命」,所以將其稱為「類生物行為」。日前,這一研究成果以封面形式發表在國際權威期刊《尖端科學》(Advanced Science)上。
  • 科幻電影裡的液態金屬成真
    在最新研究中,CMU軟體機器實驗室工程師卡梅爾·麥吉迪和詹姆斯·威斯曼研製出新方法,製成擁有數字功能和柔軟可變形兼備的流體電晶體。他們通過調配銦鎵兩種金屬的混合比例,找到一種在室溫下呈液態的特殊合金,注入橡膠後不僅能像銅和銀等金屬一樣導電,還擁有天然皮膚一樣的柔軟彈性。
  • 液態金屬來了,「終結者」機器人離你還有多遠?
    > 雲南網訊(記者 趙崗)今年的南博會上,新科技讓人目不暇接,在主打新材料的4號館內,現場大屏幕上播放著電影《終結者》中打不死的液態金屬機器人畫面。來賓簇擁在液態金屬電子筆、世界首臺液態金屬任意表面普適印刷機展櫃邊評頭論足,了解陌生又神奇的液態金屬世界。
  • 夢之墨革新電子製造技術 全球首創液態金屬印表機
    提及液態金屬,許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是經典科幻電影《終結者》中的液態金屬機器人,他們根據環境隨意變形的能力,引發了無限遐想。在今年第八屆中國納博會上,來自北京的夢之墨將攜帶自主研發的「液態金屬電子增 提及液態金屬,許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是經典科幻電影《終結者》中的液態金屬機器人,他們根據環境隨意變形的能力,引發了無限遐想。
  • 《終結者2》裡那個T-1000液態金屬機器人,要來了!
    Zhang和他的同事開發了一種液態金屬晶格。事實上,這項研究甚至可能導致液態金屬機器人的誕生,就像《終結者2》中的T-1000那樣。研究小組用菲爾德合金製作出了液態金屬晶格。由鉍、銦和錫組成的菲爾德合金,具有相當不尋常的特性,那就是62攝氏度時就會熔化,這意味著只需要熱水就可以讓它液化。菲爾德合金目前用途廣泛,包括作為核反應堆的液態金屬冷卻劑。
  • 液態金屬的意義與作用
    液態金屬與玻璃提到液態金屬,第一反應可能就是《終結者2》當中的液態金屬機器人,它可以幻化成任何形狀,能夠承受各種破壞,更神奇的是它還充滿只能。問題是液態金屬真有這個能耐嗎,它離現實生活究竟有多遠。也許不遠的將來,在手機外殼的材質上,我們將首先與液態金屬有個「親密接觸」。
  • 基於液態金屬的這些特質,人類對其研究趨向實用
    研究團隊表示,這一發現表明了液態金屬是「一種潛力巨大的新材料」,可能在智能電子設備、軟體機器人以及醫療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實際上,英國此次對液態金屬的研究並非首例,此前人類對液態金屬的關注已持續了一段時間,尤其是中國對液態金屬的研究更為突出並取得了不錯的成果。液態金屬本身具備諸多,人類對其開發程度日益加深,相信液態金屬在未來的人工智慧及智能硬體領域能夠取得更為長足的發展。
  • 《終結者:創世紀》T-1000特輯 hold不住的液態殺人武器
    斯瓦辛格主演的《終結者:創世紀》將於8月23日中國內地公映,今日公布了兩條人物特輯預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