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數枝與獨自文理不通嗎?

2021-01-13 老街味道

前幾天遇到這樣一個有趣的事,有人問道:

我覺得王安石「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數理上有問題,你認為呢?我認為數則不獨,獨則不會在二以上,而數枝顯然不是獨個。你認為呢?

前言

讀過這首詩的人,大概沒有幾個讀者會想到這個簡單的問題。

「數枝梅"與"獨自開"矛盾嗎?

乍一想,有點類似"白馬非馬"的問題,不小心會被繞進去。

細思量,獨自開其實有3種解釋,都能解釋的通。

一、牆角數枝梅與庭前一樹梅

首先,數枝梅與獨自開並不矛盾。

數枝梅並不一定是幾棵梅花,而可能是一棵梅花,牆角數枝梅即牆角有一樹梅花的意思。

再回到王安石的數枝梅,從獨自開倒推數枝梅是一樹梅,似乎說服力沒有那麼強。但是知道王安石這首詩的出處,就更容易理解了。

因為王安石的這首詩,其實是把前人的詩改頭換面,成了自己的作品。

南宋人李壁在《王荊公詩注》曾經說到: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古樂府:庭前一樹梅,寒多未覺開。秪言花似雪,不悟有香來。荊公畧轉換耳,或偶同也。

李壁說,王安石的這首詩,只不過是把古樂府的一首詩抄來略微改了改。不過李壁沒有把話說得那麼滿,留了餘地:或偶同也。意思是,也許碰巧了相似吧。

這首古樂府詩出自郭茂倩所收集的《樂府詩集》,題目是《梅花落》。

這首詩第一句寫到:庭前一樹梅,到了王安石筆下,成了:牆角數枝梅。不過王安石」凌寒獨自開「一句寫出了梅花的精神,是前人不到處。

二、一個品類:眾芳搖落獨暄妍。

其實,無論是「數枝梅」還是「一樹梅」,獨自開都是符合邏輯的。因為梅花是一種不同於其他種類的花卉。

北宋隱逸詩人林逋喜歡種梅養鶴,他曾經有一首七律《山園小梅》:

眾芳搖落獨暄妍,佔盡風情向小園。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尊。

這首詩的第一句,恰好可以回答題主的這個問題:眾芳搖落獨暄妍。

在百花落盡後,只有梅花獨自綻放,美麗而明豔。這不就是"凌寒獨自開"嗎?

這裡的數枝梅,還可以看作一個不同於」眾芳「的品類,當然可以獨自開了。

三、一個整體 獨自開花自落花

除了一樹梅花,一個品類的花,還有一種理解方式。

宋人呂炎有一首七絕《甘園》,可以比較一下:

曾入當年富貴家,東風幾度換年華。滿園桃李不知主,獨自開花自落花。

滿園桃李,不但不是一棵樹,甚至都不是一種樹,為什麼還說」獨自開花自落花「呢?

這裡的獨自,是把滿園桃李當作一個整體,在無人理會的情況下,這滿園的桃李寂寞的花開花落。

在我們這裡,晚一點的梅花和桃花杏花一起開放,呂炎這首詩改為:

滿園梅杏不知主,獨自開花自落花。

這樣行不行呢?當然也可以,這是把」梅花與杏花「當作了一個無人注意的整體。

四、王安石的愛好

說道了王安石化用或者「轉換」前人的詩作,可以看出古人作詩的一個特點。唐朝詩僧皎然曾經在《詩式》中提到過」三偷「:

其上偷勢,其次偷意,最下者偷語。

其中的偷語最下等,是簡單的拿來主義,全部或者部分引用。 王安石似乎就特別喜歡作這件事。

例如白居易《寄韜光禪師》詩云:

一山作兩山門,兩寺原從一寺分。東澗水流西澗水,南山雲起北山雲......

王安石拿來改了改,放入了自己的《江雨》詩中:

冥冥江雨溼黃昏,天入滄洲漫不分。北澗欲通南澗水,南山正繞北山雲。

晚唐詩人陸龜蒙作有《丁香》詩云:

江上悠悠人不問,十年雲外醉中身。殷勤解卻丁香結,縱放繁枝散誕春。

王安石略加修改,成了自己的《出定力院》詩:

江上悠悠不見人,十年塵垢夢中身。殷懃為解丁香結,放出枝間自在春。

結束語

古人不避諱化用或者引用,甚至把這種化用當作」字字有出處「的表現。黃庭堅《答洪駒父書》中甚至說到:

「古之能為文章者,真能陶冶萬物,雖取古人之陳言入於翰墨,如靈丹一粒,專點鐵成金也。」

王安石」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很好地詮釋了黃庭堅的這一段話。

您覺得王安石這首《梅花》是偶同呢?還是有意化用呢?

@老街味道

古人科舉考試中的試帖詩,與一般的古詩有個明顯的不同之處

什麼是出韻、兼韻、孤雁出群、孤雁入群、葫蘆韻、轆轤韻?

相關焦點

  • 梅花為何偏偏「凌寒獨自開」?
    撰文/史軍本文節選自《知識就是力量》雜誌「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唯有暗香來。」在嚴冬盛開的梅花,一直都被當作氣節之花而備受中國文人推崇,還和松、竹並稱「歲寒三友」。可是你有想過嗎,梅花為什麼偏偏選在一個環境嚴酷的時候開放呢?難道它真的僅僅是為了對抗冬日嚴寒,展現自己的骨氣嗎?因為從生物學的角度來看,這正是梅花的小「心機」!在嚴酷的寒冬,昆蟲們並沒有太多的選擇,只要有花能提供食物就滿足了,於是肯定會兢兢業業地幫助梅花傳播花粉(當然也吃了很多花粉)。
  •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梅花的傳說
    在嚴寒中,梅開百花之先,獨天下而春。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天地初開,反間沒有一絲一毫的花草,光禿禿的一片大地。四季更替,無論在什麼季節,平原或是荒野上都是一片死寂蒼涼。人們每天都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枯燥無味,整日鬱鬱寡歡,絲毫不利於發展,日子也苦悶極了。
  •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其實臘梅總是先於梅花凌寒獨放,枝幹的顏色是褐色的,曲曲折折,盤旋而上,樹冠卻是繁枝細杈。大約在新年左右,有的樹就已花滿枝頭了。偶爾徐風吹來,聞得陣陣淡淡的清香!而梅樹蒼勁,曲枝橫斜,當冬末春初時,梅花疏花點點,冰清玉潔,疏影清雅,清香遠溢,在中國與松、竹並稱為"歲寒三友"。
  •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梅影尋蹤,詩畫合璧的梅花圖集
    「好睡慵開莫厭遲。自憐冰臉不時宜。偶作小紅桃杏色,閒雅,尚餘孤瘦雪霜姿。 休把閒心隨物態,何事,酒生微暈沁瑤肌。詩老不知梅格在,吟詠,更看綠葉與青枝。」高陽臺·落梅 宋代:吳文英。 宮粉雕痕,仙雲墮影,無人野水荒灣。古石埋香,金沙鎖骨連環。南樓不恨吹橫笛,恨曉風、千裡關山。半飄零,庭上黃昏,月冷闌幹。 壽陽空理愁鸞。問誰調玉髓,暗補香瘢。細雨歸鴻,孤山無限春寒。
  • 想一輩子獨自一人活著,可以嗎?
    1.成長經歷昨天,在在話題問答中,看到這樣一條問題:想一輩子獨自一人活著,可以嗎?我的回答是:只要你願意,你可以按照你自己的方式活著.回想起個人的經歷,其實也說不上獨自一人活著,只是每當在學習工作中轉換了環境的那一小段時間裡,內心總會伴隨著一絲的孤獨感與不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