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光攝影離不開濾鏡系統,搭配上合理的濾鏡,鏡頭才能發揮最大的作用。有和沒有,就是一鏡之別。索尼12-24GM這支視角怪獸鏡頭到底應該用什麼樣的濾鏡才能Hold住呢?
上一期視頻我們詳細測評了索尼FE12-24mmF2.8GM這支新貴超廣角鏡頭,這一期我想來分享一下在視頻中使用頻率非常高的[12-24GM專用濾鏡系統]。
風光攝影離不開濾鏡系統,搭配上合理的濾鏡,鏡頭才能發揮最大的作用。
雖然它也挺花錢,但有和沒有,就是一鏡之別。
而12-24GM這種燈泡頭的設計,不能使用常規的100mm濾鏡,必須使用更大的150mm濾鏡系統。
今天讓我們來看看12-24GM這支鏡頭到底應該用什麼樣的濾鏡吧!
1
為什麼要用濾鏡?
關於拍攝風光為什麼使用濾鏡這個問題,我們在之前的「一鏡之別」系列視頻裡面已經講的非常詳細了。ND中灰濾鏡、GND漸變灰濾鏡和CPL偏振鏡怎麼使用,以及實戰案例的詳細講解,各種濾鏡的組合使用等等。
如果不清楚的話,建議大家有空去看一下這幾集視頻,一定會很有全面的認識。
公眾號菜單欄:這麼拍 — 一鏡之別
2
後置濾鏡不可以嗎?
索尼這支鏡頭採用的是鏡頭後卡口的設計,可以在後組卡口上安裝濾鏡。
而且現在也有一些廠商推出了,安裝在CMOS前面的內置濾鏡的設計。
這2個設計小巧輕便,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燈泡頭使用濾鏡不方便的問題,但它不是終極解決方案。
畫質這個層面我們先暫不評論,因為隨著光學技術或製造工藝的提升,後置濾鏡和內置濾鏡將來有可能能夠做到非常好,我只說使用層面上的問題。
對於我一個經常在戶外工作的攝影師,後置或內置濾鏡的可操作性實在是太低了。因為我們平時如果要換鏡頭的話,需要找背風、灰塵、或是沒有水汽的地方去換鏡頭,不然灰塵或水汽弄在CMOS上真的是很頭疼。
大家知道如果CMOS上有灰的話,你拍人像,大光圈虛化看不出來,但風光照片大部分都是小光圈拍攝,會非常非常明顯。
後置濾鏡或內置濾鏡在安裝或更換時,你都需要把鏡頭卸下來,增加了CMOS暴露在外進灰或沾到水汽的機率,這個是攝影師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如果我在瀑布旁邊拍照,一般不會選擇換鏡頭,因為水汽無處不在。
前置濾鏡上沾了水,我擦乾馬上拍就可以,但是在安裝後置或內置濾鏡時,鏡頭後組、濾鏡、CMOS任何一處沾了水都很麻煩,得卸下鏡頭擦乾再拍,這時前組鏡片也會沾到水汽,這顧及不暇的怎麼拍呢?
並且遇到那些需要調節的濾鏡,也會很尷尬。
比如CPL偏振鏡是需要旋轉才能找到最好的效果的,GND漸變灰濾鏡是需要上下調整地平線的位置的,有的時候還需要帶點旋轉。
那安裝在鏡頭後卡口或者CMOS前面的濾鏡就無法調整了,所以這一類濾鏡是沒有CPL和GND。
有人說在拍攝時可以用包圍曝光後期HDR的方式,然後在電腦上合成出GND漸變灰的效果。我覺得一定是可以做到的,只是這樣操作會麻煩一些。每一張照片都需要曝光好多張,數據量就會非常大了。
另外一點致命傷是後置濾鏡和內置濾鏡不能多片濾鏡疊加使用,無法達到自如的畫面效果控制。
所以哪怕很昂貴,哪怕攜帶起來比較佔地方,哪怕使用起來麻煩一點,但我依然還是義無反顧的選擇使用前置濾鏡。我寧可前期麻煩一點,也不想在後期的時候搞這麼多事。
3
S6的功能特點介紹
我這次我選擇的是NiSi新推出的、專門針對索尼12-24mmF2.8GM這個鏡頭設計的S6支架。
這類燈泡頭專用的濾鏡支架,是卡在鏡頭遮光罩外面,並且是針對每一款鏡頭單獨設計的卡盤。
如果要使用其他規格的燈泡頭,換一個卡盤就可以了,支架部分是通用的。
這套支架在設計上有幾個我覺得特別好的點:
支架上有四個定位的金屬杆
安裝的時候,這四個定位杆到達了鏡頭遮光罩的最凹槽處,就到位了,安裝定位非常清晰。
整個銀色的環向後拉,再向右轉,就可以鎖住;再使用鎖緊螺絲做第二重鎖定,雙保險。
我覺得銀色的環的設計挺好,很容易辨認安裝是否到位。如安裝不到位,是會拍到支架的。
12mm端完全沒有暗角
那就更不用說比12mm更長的焦距了,注意是完全沒有暗角,如果你發現暗角,請一定檢查支架安裝是否到位,以及ND濾鏡是否插反的現象。
ND濾鏡出廠時就已經貼好了防漏光棉,如果ND濾鏡安裝不到位或插反,以及插在靠外的濾鏡槽裡,會導致拍到這些防漏光棉,看起來好像是暗角,所以安裝的時候一定要留心。
主接盤採用了大面積植絨處理
因為燈泡頭特別大,進光量也多,更容易產生眩光。
這種植絨是和一些高端鏡頭遮光罩一樣的處理方式,因而減少了眩光產生的機率。
前支架鎖緊方式
前面也提到了,卡盤安裝在鏡頭上是2重鎖定。
支架安裝在卡盤上也是兩層鎖定:第一層是先解鎖一個小的撥輪,然後才能向外拉鎖緊螺絲,才能把整個支架給卸下來。
這一層鎖緊主要是為了在構圖完成和濾鏡位置調節後,把支架鎖住,防止濾鏡轉動。
自帶CPL
尺寸非常大,並且可以和方形濾鏡進行疊加使用。
操作和100mm的V6支架差不多,只是整個都放大了一圈。調節CPL的撥輪更大,更容易操作。安裝的時候要小心,有點膈手。
鏡頭蓋設計非常方便
短暫的移動中保護鏡頭,並且可以快速地重新安裝支架進行下一個場景的拍攝。
4
實戰拍攝
下面分享幾張照片的拍攝過程:
- CPL -
這是一個瀑布的場景,我仔細觀察了這個環境,因為在密林之中,光線並不強,所以很容易就能拍出慢速快門的效果。
這裡我可以不使用ND濾鏡,而是選擇使用CPL濾鏡。
看過之前CPL科普視頻的同學肯定會知道,CPL消除反光的作用是有一定角度的。那麼對於12mm這麼廣的鏡頭來說,只能作用到中間比較小的一部分上,是不是就沒什麼實用價值了呢?
這個場景中,我希望能夠將中間那部分石頭上的反光消除掉,而兩側保留比較暗的效果,從而達到突出中間主體的作用。
所以,它的效果是合理的。
- ND -
我在大中午跑到湖邊,看看鵝卵石灘上有啥可拍的。
講道理,這不是最好的光線條件,並不適合拍風光,再起一個早,可能更合適。不過為了拍上一條視頻和這條視頻,我已經星空日出連軸轉到爆肝了,所以就想試試直接用ND濾鏡行不行。
這張照片,我用了10檔ND濾鏡,低角度靠近前景的樹枝拍攝。
慢速快門的作用下,快門速度放慢到了4秒,很好地製造出一絲霧化的效果。
- GND -
這是一個日出的場景,陽光從正對鏡頭從水平面升起來。
天空非常亮,為了天空雲彩的層次更加突出,我使用了一片3檔的標準漸變灰濾鏡。
GND濾鏡一插上去,天空的層次感就出來了。
並且在按下快門之前,就能夠看到大致的亮度效果,曝光是否準確,在拍攝之前就已經心裡有底了。
相機低角度靠近湖邊的礁石,我喜歡礁石上的青苔和水衝刷上去的感覺。
按照很多人的習慣,可能都會插上10檔ND濾鏡用特別慢的快門速度去拍攝。
但是我覺得,水的變化這種衝刷感,是需要縮短一點快門速度才能體現出來的。
所以我選擇的是6檔的ND濾鏡,並且把快門速度控制在1/4秒-1/8秒左右,出來的效果果然沒讓我失望。
在這裡還要提醒一點,請記得把ND濾鏡插在靠裡的濾鏡插槽上:
而把GND插在外面的插槽上,這樣才不會產生暗角:
我一再強調的是風光攝影不是無腦插濾鏡,而是應該根據自己想表現的畫面、現場的光線情況來調整濾鏡的種類和使用手法。
5
需要注意的地方
使用濾鏡很多是在拍攝日出日落這一類的風光,或者是拍攝瀑布、小溪、海浪等場景。會碰到水濺到濾鏡上的問題,拍出來會是這樣的:
在這套支架的濾鏡包,帶了一塊擦鏡布,方便隨時清潔濾鏡。
鏡片表面是有納米鍍膜的:
大一點的水滴,他會直接流下去,小一點的水滴,也是很容易清潔的,一擦就掉。
一般我在水邊會拿著這塊鏡頭布,一有水,就馬上擦乾,然後抓緊馬上拍。這樣可以儘量地減少鏡頭上被沾到水沾到的狀況,保證照片不受汙染。
這套濾鏡系統,鏡片特別大,寬度是150mm。手小的人,比如像我,都很難單手操作。
所以,建議大家在安裝和調節的時候,一定要小心謹,最好是雙手操作。
所以,使用這套濾鏡支架,膽要大,心要細。
6
畫質感受
因為有著100mm濾鏡的使用體驗,我覺得150mm這個系統在畫質上和之前的100mm濾鏡沒有什麼太明顯的區別。
畫質依然很好,在6100萬像素的索尼a7R4上也經得起放大考驗。
當然150mm,對於製作的工藝要求,尤其是鏡片的平整度均勻度來說,會更高。
因為面積變大了,任何一個小的誤差有可能隨著尺寸的變大而被放大。
從畫質上面,我們能夠非常清晰地看到,一些離我們比較遠的場景、一些極端光線下的細節、邊緣成像等等,哪怕使用了多片濾鏡的疊加,依然非常清晰銳利。
整體上來說,沒有特別明顯的偏色,在抗旋光能力方面,大部分情況下也都控制非常好,眩光不明顯。
但是12-24這個鏡頭,實在是太廣了。濾鏡和鏡片之間的空隙也比較大,從而在使用高密度ND濾鏡的時候,有些角度下會產生一些眩光。
稍稍調整一下構圖的角度,可以避開,或者通過後期,也可以很容易把它修掉。
7
濾鏡搭配
這次我搭配了幾片濾鏡:
6檔的ND
10檔的高密度ND
3檔的標準GND
3檔的反向GND
以及系統自帶的CPL
基本上可以應對我日常風光攝影中需要用到的慢速快門、壓暗天空和控制反光等幾種需求,並且配合疊加使用也非常方便。
這套濾鏡的價格包括如下幾個組成部分:
支架:2000+
ND濾鏡150 x 150mm:1595
GND漸變灰濾鏡是150×170mm:1500左右
我這個配置的總價接近9000元!如果是入門配置,價格在基本上需要五六千塊錢。
對於軟漸變和標準漸變該如何選擇呢?
軟漸變過渡比較柔和,適合大部分的場景;標準漸變過渡比較強烈,適合某一些特殊的光線場景。
對於12-24GM來說,濾鏡的成本確實不低,但是一旦你投資了2萬多塊買了12-24GM,那不把濾鏡配齊了,似乎也有點對不起這支頭。
用好了這套濾鏡系統,拍出來的照片是相當震撼,是別人所無法企及的。
比如像像海浪這些照片,你沒有辦法靠接片去完成達到12mm的視角,因為海浪拼不了,你也沒有辦法靠後期合成的方法,去做到這麼完美的曝光和天衣無縫的銜接。
所以,沒有花錢的不是!
我是攝影師張千裡,今天的原來這麼貴,就到這裡!我們下期「有錢」再見!
精選
3種方法,放飛你攝影中的想像力!如果人失去想像力,將是多麼可怕,多麼無趣的事情,照片也一樣。#「原來這麼拍 超越構圖」視頻課程#今天更新的第25課時,分享放飛想像力的三種方法,使一個平平無奇的場景,增加畫面的視覺感染力和趣味性,讓照片截然不同!
用自己的眼光,觀察這個五彩繽紛的世界
視角怪獸——索尼FE12-24mmF2.8GM重度實戰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