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遠離海洋 深藏山區
一處「平平無奇」的墓室裡
居然發現了 美人魚 的身影
探秘神奇的
「美人魚墓」
你準備好聽故事了嗎?
今天的講述人是:
彭陽美人魚
從一塊磚雕到美麗傳說與猜想
今天,關于美人魚的影視作品隨處可見,美人魚的形象更是家喻戶曉。
在古希臘的一些傳說中,美人魚通常是種既美麗又 危險 的生物,他們是擁有美麗外表和動聽歌聲的 海妖 。
不過大家腦海中對美人魚的認識,多半來自安徒生的童話《海的女兒》,女主人公美麗善良、忠貞不渝的公主形象影響了很多人。
其實 人魚 這個形象並不是西方所獨有的,我國也曾在江蘇、安徽、天津等地發現了一些人魚形狀的陶俑,它們大多人首魚身,頭戴官帽。
你以為我今天要講的也和上面兩位長得一樣?
當然不是!「美人魚」和「人魚」,一字之差,天壤地別。今天的主角可是名副其實的—— 美人魚磚雕 。
2016年4月, 寧夏彭陽縣 羅窪鄉張灣村的村民在修整農田時,發現了一座古墓,這就是美人魚磚雕出土的地方。
它是一座 單室穹頂夫妻合葬墓 ,隨葬品比較少,只有一個陶罐和一個瓷碗。雖然說這座墓葬規模不大,但是它非常特別。
整個墓葬由200多幅 磚雕 組成,這些磚雕大致分為三類,植物、動物,人物故事。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兩塊美人魚形象的磚雕。
與上文中提到的美人魚磚雕所呼應的,還有另一塊人魚磚雕。這塊磚雕線條硬朗,從頭飾、上身、魚尾等部位看,所雕的更像是一位 男士 。
由於沒有發現墓志銘,專家只能根據墓葬的形式和出土文物進行大致推斷,這個墓葬應該是 宋金時期 的。
那麼,人魚的形象為什麼會出現在寧夏彭陽呢?
根據考古發現,人首魚身 最早 流行於河北地區,隋唐時期的墓葬中,後來又向南傳播到河南淮河流域一帶。
到了北宋初年,彭陽位於宋朝的邊關地帶,北宋從中原招募了大量的士兵。隨著 人口的遷移 ,內地的種種習俗也就傳了過來。
所以在寧夏彭陽的墓地中出現人魚的形象也是 合理的 。
在墓室挖掘工作剛開始時,整個墓室的下半部分已經被淤泥所填滿,僅僅露出上半部分和「風花雪月」四個字。
風花雪月 這個成語最早出自北宋,指四季不同的風景。墓中出土的美人魚磚雕,會和「風花雪月」有什麼聯繫嗎?
宋代在今天彭陽縣城的位置修築了彭陽城,彭陽北面65公裡處,就是美人魚磚雕墓。墓地依山傍水,涇河支流安家川河,流經此處後匯入黃河。
另外,出現在墓室中200塊左右的磚雕內容,如牡丹、梅花鹿、樹下乘涼的人等,都說明宋代金代寧夏南部的 生態植被十分完好 。
因此所以墓室出現的「風花雪月」就是指四季不同風景的原意。
既然風花雪月是人們的日常所見的四季不同的美景,那麼是否可以大膽猜測,墓室中的美人魚也是生活中曾經存在過的呢?
有一些生物學家認為,傳說中的美人魚可能就是一種名叫「儒艮」(海牛)的海洋哺乳動物。
但這種生物和美一點也不沾邊。
總之,到目前為止,很多科學家認為美人魚只是人們的想像而已。畢竟傳說僅僅就是傳說,並沒有任何證據可以證實。
直到今天,關于美人魚題材的各類作品依然有很多,對於幸福的期待和努力是它們共同的主題,寧夏彭陽出土的美人魚磚雕為我們帶來了無盡的遐想。
----
美人魚的故事
已經告一段落
下一個故事的 主角
會是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