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影像資訊】世界上第一張量子糾纏照片;一張照片的「照片...

2020-12-07 界面新聞

1、世界上第一張量子糾纏的照片

科學家公布了迄今為止拍攝到的第一張量子糾纏的照片。量子糾纏是一種物理現象,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糾纏」粒子通過它們的量子態連接在一起,甚至跨越了很遠的距離。

格萊斯格洛大學的物理學家們在《科學進展》雜誌上發表了這張照片和他們的發現報告,論文的標題是「成像鍾型非局部行為」。

這張開創性的照片顯示了兩個糾纏光子在短時間內以一種叫做鐘形糾纏的強量子糾纏形式共享物理狀態。

兩個糾纏的「孿生」光子的照片被一個超靈敏的相機觸發捕捉到,產生了量子糾纏的圖像。科學家們說,這張開創性的照片為「一種全新的量子成像演示和技術」打開了大門。

世界上第一張量子糾纏照片

 

2、一張照片的「照片」,版權屬於誰?

最近,著名攝影師納達夫·坎德驚訝地發現,他的一幅肖像作品未經他允許就出現在一本雜誌的封面上。面對這種情況,該雜誌的解釋是:這張照片是從圖片庫買來的。

英國雜誌The Big Issue封面,該照片是坎德為大衛·林奇拍的肖像照。

英國雜誌The Big Issue在某一期上刊登了對美國著名電影製作人(兼攝影師)大衛·林奇的採訪,而封面照片使用的是坎德為林奇拍攝的肖像。

坎德在Instagram上公開譴責此次侵權行為後,The Big Issue雜誌解釋說這是英國圖片庫Alamy提供的圖庫照片(現已被刪除)。

在圖庫的原圖中可以看出,這是一幅掛在展覽牆上的肖像照,並且肖像的旁邊有一張標題卡。

Alamy圖庫提供的完整照片

The Big Issue雜誌在封面中使用的照片,是在圖庫提供的照片上裁剪後得到的。坎德稱這是「令人難以置信的、明目張胆的版權侵犯」。

目前,該期封面照片已從雜誌的在線檔案中刪除。

此次事件也說明了一個問題:最好不要把在攝影展上拍到的其他攝影師作品出售給圖庫。這可能並不算是你的原創。

 

3、索尼推出新款鏡頭:經濟又輕便

索尼公司正式宣布了備受廣大攝影師期待的FE 35mm f/1.8鏡頭。因為是同類型鏡頭中最為輕便的一款鏡頭,所以索尼稱其「為便攜性設定了一個新的標準」,也給索尼相機使用者在FE 35mm f/1.4 ZA和FE 35mm f/2.8 ZA之間提供了一個選擇。

Sony A7RM3+ FE 35mm f/1.8

索尼此次發布的重點似乎是重量和便攜性。「這款全畫幅大光圈原裝鏡頭尺寸緊湊,重量輕,便於拍攝各種題材。」聲明中寫道。

不過輕便並不影響它的結構和圖像質量。索尼稱,即使是在光圈全開拍攝的情況下,它的畫質也堪稱一流。它能夠快速對焦,最小對焦距離僅為0.22米,有一點點拍攝特寫照片的潛力。

鏡頭有一個對焦模式開關和一個對焦按住按鈕,可以進行一些定製。索尼聲稱,這款鏡頭是防塵和防潮的,但「不能保證完全防塵和防潮」。

索尼FE 35mm f/1.8鏡頭
FE 35mm f/1.8鏡頭樣片
FE 35mm f/1.8鏡頭樣片
FE 35mm f/1.8鏡頭樣片

 

4、稜鏡效應使蜂鳥的翅膀變成了彩虹

攝影師克裡斯蒂安·斯賓塞站在他位於巴西裡約熱內盧的陽臺上,突然有了一個驚人的發現:當黑色的雅可比蜂鳥在陽光照射下張開翅膀飛行時,一個美麗的稜鏡效應出現了。在那一刻,它的身體就像彩虹一樣。

2011年,斯賓塞為一部名為《時間之舞》(the Dance of Time)的電影錄製了這隻鳥的動作。這部電影獲得了10項國際獎項和3項最佳電影獎。但是,這並不是彩虹蜂鳥的結束。幾年後,斯賓塞又用相機拍攝到了這樣的現象。

這一系列的照片被稱為「有翼稜鏡」,對斯賓塞來說,這些照片揭示了「我們肉眼無法看到的自然秘密」。

有翼稜鏡
有翼稜鏡
有翼稜鏡

 

5、年輕的攝影藝術家獲得摩洛哥年度最佳Instagram帳戶獎

Ismail Zaida是一名21歲的摩洛哥攝影師和畫家。在北非和中東最大的摩洛哥網絡競賽上,他獲得了年度最佳Instagram帳戶獎。

據Ismail說,九年前,他意識到自己是一名藝術家。他在接受採訪時說道:「2010年,我參加了幾個藝術活動和論壇,它幫我創造了這樣的力量和靈感,讓我開始創作。」

他的朋友說,他的Instagram頁面是「一個遠離日常壓力的休息場所」,讓他的追隨者有機會從島上的圖片、信息噪音和日常生活中解脫出來。Ismail說,對他來說,創造力的主要來源是他的文化和家庭,「我把這種靈感融入我的宇宙」。

「我很幸運,我的家人非常支持我,尤其是在我贏得了摩洛哥最佳Instagram帳戶獎之後。我媽媽為我感到驕傲,她甚至為我的照片購買材料,儘管我沒有問她要。她給了我很大的鼓勵。」Ismail說。

以下是他發表在Instagram上的一些作品:

 

6、出版物推薦

《一生的凝視:攝影大師簡·鮑恩精選集》

作者:(英)簡·鮑恩(Jane Bown)

編者:盧克·多德(Luke Dodd)

出版社:湖南美術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9年6月

參考價格:196元(當當網,目前打折中)

從學生時代的溼版作品到生命裡拍攝的最後一張肖像照,本書回顧了英國攝影大師簡·鮑恩(1925—2014)一生的創作精華。在為老牌星期日報紙《觀察家報》擔任攝影師的65年裡,她直視過塞繆爾·貝克特的敵意,面對過瑪格麗特·柴契爾的強硬,捕捉過若有所思的穆罕默德·阿里。她喜愛在自然光下拍攝人物放鬆的姿態,用黑白灰表達人物的精髓。除了各界名人的肖像照,她還拍攝時常被忽視的人或事:郵局罷工、漁民的抗議、國王路上的朋克族、女性援助庇護所的兒童等等。

 

7、近期展覽推薦

@上海

《留真:蔡斯民攝影作品與二十世紀中國畫名家作品展》

展期:2019年7月12日-2019年8月25日

地點:龍美術館(西岸)

這是龍美術館開館以來首個專題性的人物攝影展,同時,將人物攝影與繪畫作品對照呈現也是美術館的又一次嘗試。《留真》中國畫名家像系列攝影拍攝於上世紀 80 年代末,蔡斯民用鏡頭記錄了朱屺瞻、劉海粟、黃君璧、趙少昂、陳文希、王己千、李可染、葉淺予、吳作人、陸儼少、謝稚柳、黎雄才、唐雲、關山月這 14 位中國畫大師晚年的身影,並出版《留真》中國畫名家像傳攝影集。

 

《喬瓦尼·歐祖拉&楊福東雙個展》

展期:2019年6月22日-2019年8月18日

地點:復星藝術中心

此次喬瓦尼·歐祖拉個展是藝術家在中國的首個機構性個展。本展以日與夜的變化和反覆為線索,呈現探索、視線和地平線等代表元素,與上海文明歷史呼應,回溯人類探索足跡。楊福東中國當代影像藝術領域代表人物,藝術家通過在特定時空截取的影像與觀者之間的互動,展現人類在面對神秘與未知時的心理狀態,並對其進行探討與反思。

 

@深圳

《「最初的面孔」肖全攝影展》

展期:2019年7月10日-8月10日每天 20:00 - 23:30

地點:福田區1979文化生活新天地B7鋪

肖全拍攝的《我們這一代》,是對20世紀中國50-60年代出生的知名文化藝術界人士進行影像建檔。肖全懷著對同代人命運的關懷,懷著對人本身的同情和熱愛,遍訪散落在中國各地的藝術家、文學家、音樂家等,像一道和煦的陽光輕柔地穿過這一代人的生活,用他手中的相機為每一位被訪者投射下一幅溫存的造像。本次展覽精選《我們這一代》經典作品,讓我們穿越Frio的迷霧空間,走進那一張張最初的面孔。

 

※ 更多精彩內容與互動分享,請關注微信公眾號「乙未光畫志」(ID:JMmoment)和界面影像新浪微博

 

相關焦點

  • 可媲美第一張黑洞照片!科學家公布人類歷史上第一張量子糾纏照片
    隨著人類科技的不斷發展,人類慢慢發現我們生活的宇宙存在很多非常震撼的現象,就比如黑洞,愛因斯坦在相對論裡面預言這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神秘天體,而現代科學家不僅證實黑洞真的存在,而且還拍攝到人類歷史上第一張黑洞照片,2019年4月12日科學家在世界上公布人類歷史上拍攝到的第一張黑洞照片
  • 比黑洞照片更震撼!人類拍到第一張量子糾纏照片
    科學家首次拍到「量子糾纏」的照片再次引爆網際網路!愛因斯坦不願承認的「幽靈「終於有了鐵證,這對量子計算和成像技術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黑洞和量子糾纏的照片哪個更酷?來新智元和群 發表觀點吧!還記得前段時間發布的第一張黑洞照片嗎?可謂是瞬間引爆全網。而近日,又一張轟動網絡的照片誕生,它就是有史以來第一張量子糾纏的照片。
  • 愛因斯坦口中的「幽靈」,量子糾纏照片亮相,量子原來長這個樣子
    薛丁格在信中向愛因斯坦說明了一種量子力學現象-量子糾纏。薛丁格在量子糾纏領域進行了長時間的研究,並在物理學中奠定了量子糾纏的基礎。那個年代,科學界的主流是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量子糾纏很多於相對論是相悖的,所以許多人也一直對量子糾纏有著很多的質疑。
  • 第一張地球照片的誕生
    1968年12月24日「阿波羅8號」的太空人拍攝的《地出》照片,是有史以來從太空拍攝的第一張彩色照片,它顯示的是一顆藍色球體懸掛在灰色月表上空。美國宇航局利用高清晰月球圖片製成的一段新3D視頻顯示,這張科學史上著名的照片,差點沒有拍成。
  • 人類首次拍攝到量子糾纏的照片,堪稱自然界中最詭異的現象!
    人類首次拍攝到量子糾纏的照片,堪稱自然界中最詭異的現象!這張照片是第一張量子糾纏的照片,也就是那種「幽靈般的」粒子對。格拉斯哥大學的物理學家保羅-安託萬·莫羅(Paul-Antoine Moreau)在一份新聞稿中說:「我們成功捕捉到的這張照片優雅地展示了自然的一個基本屬性,這是我們第一次以圖像的形式看到這種現象。」
  • 世界上第一張彩色照片,從此世界開始「多姿多彩」
    很難想像出第一張彩色照片之前的生活,第一次記錄是180年前的1839年路易·達蓋爾(Louis Daguerre)當年發明的單色照相工藝之一。它在世界範圍內很流行,它僅需幾秒鐘的時間就能形成。看看世界公認第一張彩色照片1861年,蘇格蘭物理學家和數學家詹姆斯·克萊克·麥克斯韋(James Clerk Maxwell)發現,通過混合紅,綠和藍光,可以製成任何顏色。現在將其稱為三色處理。
  • 人類拍到第一張量子糾纏照片:孿生光子組成的指環
    原標題:英國團隊拍到了「量子糾纏照片」:孿生光子組成的指環量子糾纏在愛因斯坦的口中是一種「鬼魅般的遠距離作用」,兩個粒子無論相隔多遠,都存在關聯感應,一個變化另一個也變化。有些人用這樣的比喻來幫助理解量子糾纏:如果你從上海到北京出差,打包時遺漏了一隻手套。你到北京取出了一隻左手手套,瞬間就可以確認遺漏在上海的那一隻手套一定是右手的。
  • 第一張真實地球照片的誕生歷史
    1968年12月24日「阿波羅8號」的太空人拍攝的《地出》照片,是有史以來從太空拍攝的第一張彩色照片,它顯示的是一顆藍色球體懸掛在灰色月表上空。美國宇航局利用高清晰月球圖片製成的一段新3D視頻顯示,這張科學史上著名的照片,差點沒有拍成。
  • 人類第一次看見量子糾纏!科學家終於拍攝到量子糾纏的照片
    在一項近期發表於《科學·進展》的研究中,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的物理學家保羅-安託萬·莫羅(Paul-Antoine Moreau)帶領團隊首次拍攝到量子糾纏的照片。終於,人類第一次親眼看見這種「幽靈般的超距作用」。
  • 真實的太陽系中每個行星的第一張照片
    它拍攝了地球的第一張照片。這張像素畫嚴重的照片,是在火箭到達65英裡時拍攝的。它顯示了地球的曲率,雲層和陸地的顆粒狀視圖。這讓我們對地球是圓形的有了全新的認識。它要研究火星的大氣和輻射,還拍攝了第一張紅色星球的照片。顆粒狀特寫圖像顯示了,框架中間的對角坡度實際上是彎曲的火星邊緣。儘管這張照片沒什麼好看的,但是它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為這是人造太空飛行器第一次傳回,另一顆行星的放大肖像。水手4號繼續拍攝了21張火星圖像。火星表面有很多隕石坑,其中一個直徑為94英裡。
  • 首張「量子糾纏」照片登場,愛因斯坦稱為「鬼魅」的現象真實存在
    如今一百多年過去,量子力學的發展越來越快,甚至有科學家拍攝到了「量子糾纏」的照片,這從根本上證明,量子糾纏現象是確實存在的,並且可以被人類觀察到,這也從側面證明了量子力學中的不確定性更可能是我們宇宙的本質。
  • 2019年十大科技新聞排名:黑洞照片、5G、量子霸權上榜
    其中,首先是黑洞照片,其次是5g和量子霸權。此外,人類科學在2019年也經歷了許多第一次,「月球背面首次發現月球地幔物質」、「首次看到量子糾纏」等,具體內容如下:十、馬德裡未能取得重要成果。2019年12月15日,在馬德裡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在推遲兩天之後閉幕。這次會議被稱為「史上最長的會議」。
  • 看過世界上第一張地球衛星全景照片,你心中會感到擔憂嗎?
    看過世界上第一張地球衛星全景照片,你心中會感到擔憂嗎?不知道大家有多少人看過《流浪地球》,這部電影也是由吳京主演的,這也是劉慈欣出品的賀歲檔,這部長達兩個小時的電影為大家講述了太陽即將毀滅,而太陽系不再適合人類居住,在面臨絕境的時候,全球的人類開始了「流浪地球」的計劃,帶著地球一起逃離太陽系,這部電影帶給大家視覺上的震撼,更有親切感和過癮感。
  • 太陽系「九大行星」第一張照片都什麼樣?
    NASA預告稱在新視野號離冥王星達到最近距離之前,清晰的冥王星照片會發布在Instagram上,而全像素的影像則會在整個掠過冥王星的過程完成後發出。在NASA發布的照片中,我們總算是看到了比過去細節都更加豐富的冥王星,以前的影像中是看不到坑洞之類的部分的,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了暗黑赤道帶。
  • 首張「量子糾纏」照片問世,科學家拍到了愛因斯坦口中的「鬼魅」
    在量子力學中有一個著名的現象「量子糾纏」,這個現象直接導致了相對論出現漏洞,人類建立的經典力學宇宙在瞬間崩塌,因為我們無法解釋為什麼量子糾纏可以超越光速,並且不需要介質就可以相互影響。如今科學不斷發展,科學家已經得到了量子糾纏的照片,這個被愛因斯坦稱為「鬼魅」的現象在世人眼中首次亮相,從照片上來看,或許感覺不到多驚人,但是在了解量子糾纏的意義後,你也會為了這張照片感嘆。
  • 世界第一張黑洞照片直播時間直播平臺入口
    長按/掃描下方二維碼或微信搜索公眾號 北京本地寶 (ID:bdbbeijing),關注後在對話框回復【黑洞】即可快速獲取人類第一張黑洞照片發布會直播時間、直播入口、直播內容,查看最新消息(黑洞照片),還可了解黑洞的前世今生解讀、常見問題解答、以及更多的相關科普。
  • 手機,與你的下一張照片
    從更廣泛的含義上來說,今日的手機技術想要實現的並不只是攝影,而是在視覺上更為廣泛的「移動影像」概念。可以說,「移動影像」是一種基於視覺的技術實現,無縫連接了人類的真實與虛擬世界。就目前可實現的技術來說,全息影像的出現或許將打破視覺維度的限制,光子成像技術也許可以通過透視成像實現食物檢測與體內病源檢查,甚至虛擬世界將有一日能夠被人觸摸。
  • 糾纏光子拍出「薛丁格貓」悖論照片
    科技日報訊 (記者常麗君)最近,奧地利物理學家設計出一種新奇方法,無需光與拍攝目標相互作用,利用量子效應也能拍出照片。這聽起來似乎顛覆了傳統物理的成像原理,他們用一個鏤空的貓圖案進行了實驗,雖不是一張同時「要死要活」的貓照片,卻是粒子能同時處於兩種狀態的證明。相關論文發表在8月28日的《自然》雜誌上。
  • 驚奇 | 世界第一張黑洞照片問世!終於等到它!
    世界第一張黑洞照片問世了!該黑洞距離地球5500萬光年,質量為太陽的65億倍。
  • 剛剛,人類第一張黑洞的照片被公布了!
    中國歷史上各種天體儀20 世紀初,愛因斯坦接連發表了震驚世界的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通過這兩個理論,人們能計算出靜質量不為零的物體永遠到達不了光速( 狹義相對論 ),引力場將導致時空的彎曲( 廣義相對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