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公布了迄今為止拍攝到的第一張量子糾纏的照片。量子糾纏是一種物理現象,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糾纏」粒子通過它們的量子態連接在一起,甚至跨越了很遠的距離。
格萊斯格洛大學的物理學家們在《科學進展》雜誌上發表了這張照片和他們的發現報告,論文的標題是「成像鍾型非局部行為」。
這張開創性的照片顯示了兩個糾纏光子在短時間內以一種叫做鐘形糾纏的強量子糾纏形式共享物理狀態。
兩個糾纏的「孿生」光子的照片被一個超靈敏的相機觸發捕捉到,產生了量子糾纏的圖像。科學家們說,這張開創性的照片為「一種全新的量子成像演示和技術」打開了大門。
最近,著名攝影師納達夫·坎德驚訝地發現,他的一幅肖像作品未經他允許就出現在一本雜誌的封面上。面對這種情況,該雜誌的解釋是:這張照片是從圖片庫買來的。
英國雜誌The Big Issue在某一期上刊登了對美國著名電影製作人(兼攝影師)大衛·林奇的採訪,而封面照片使用的是坎德為林奇拍攝的肖像。
坎德在Instagram上公開譴責此次侵權行為後,The Big Issue雜誌解釋說這是英國圖片庫Alamy提供的圖庫照片(現已被刪除)。
在圖庫的原圖中可以看出,這是一幅掛在展覽牆上的肖像照,並且肖像的旁邊有一張標題卡。
The Big Issue雜誌在封面中使用的照片,是在圖庫提供的照片上裁剪後得到的。坎德稱這是「令人難以置信的、明目張胆的版權侵犯」。
目前,該期封面照片已從雜誌的在線檔案中刪除。
此次事件也說明了一個問題:最好不要把在攝影展上拍到的其他攝影師作品出售給圖庫。這可能並不算是你的原創。
索尼公司正式宣布了備受廣大攝影師期待的FE 35mm f/1.8鏡頭。因為是同類型鏡頭中最為輕便的一款鏡頭,所以索尼稱其「為便攜性設定了一個新的標準」,也給索尼相機使用者在FE 35mm f/1.4 ZA和FE 35mm f/2.8 ZA之間提供了一個選擇。
索尼此次發布的重點似乎是重量和便攜性。「這款全畫幅大光圈原裝鏡頭尺寸緊湊,重量輕,便於拍攝各種題材。」聲明中寫道。
不過輕便並不影響它的結構和圖像質量。索尼稱,即使是在光圈全開拍攝的情況下,它的畫質也堪稱一流。它能夠快速對焦,最小對焦距離僅為0.22米,有一點點拍攝特寫照片的潛力。
鏡頭有一個對焦模式開關和一個對焦按住按鈕,可以進行一些定製。索尼聲稱,這款鏡頭是防塵和防潮的,但「不能保證完全防塵和防潮」。
攝影師克裡斯蒂安·斯賓塞站在他位於巴西裡約熱內盧的陽臺上,突然有了一個驚人的發現:當黑色的雅可比蜂鳥在陽光照射下張開翅膀飛行時,一個美麗的稜鏡效應出現了。在那一刻,它的身體就像彩虹一樣。
2011年,斯賓塞為一部名為《時間之舞》(the Dance of Time)的電影錄製了這隻鳥的動作。這部電影獲得了10項國際獎項和3項最佳電影獎。但是,這並不是彩虹蜂鳥的結束。幾年後,斯賓塞又用相機拍攝到了這樣的現象。
這一系列的照片被稱為「有翼稜鏡」,對斯賓塞來說,這些照片揭示了「我們肉眼無法看到的自然秘密」。
Ismail Zaida是一名21歲的摩洛哥攝影師和畫家。在北非和中東最大的摩洛哥網絡競賽上,他獲得了年度最佳Instagram帳戶獎。
據Ismail說,九年前,他意識到自己是一名藝術家。他在接受採訪時說道:「2010年,我參加了幾個藝術活動和論壇,它幫我創造了這樣的力量和靈感,讓我開始創作。」
他的朋友說,他的Instagram頁面是「一個遠離日常壓力的休息場所」,讓他的追隨者有機會從島上的圖片、信息噪音和日常生活中解脫出來。Ismail說,對他來說,創造力的主要來源是他的文化和家庭,「我把這種靈感融入我的宇宙」。
「我很幸運,我的家人非常支持我,尤其是在我贏得了摩洛哥最佳Instagram帳戶獎之後。我媽媽為我感到驕傲,她甚至為我的照片購買材料,儘管我沒有問她要。她給了我很大的鼓勵。」Ismail說。
以下是他發表在Instagram上的一些作品:
《一生的凝視:攝影大師簡·鮑恩精選集》
作者:(英)簡·鮑恩(Jane Bown)
編者:盧克·多德(Luke Dodd)
出版社:湖南美術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9年6月
參考價格:196元(當當網,目前打折中)
從學生時代的溼版作品到生命裡拍攝的最後一張肖像照,本書回顧了英國攝影大師簡·鮑恩(1925—2014)一生的創作精華。在為老牌星期日報紙《觀察家報》擔任攝影師的65年裡,她直視過塞繆爾·貝克特的敵意,面對過瑪格麗特·柴契爾的強硬,捕捉過若有所思的穆罕默德·阿里。她喜愛在自然光下拍攝人物放鬆的姿態,用黑白灰表達人物的精髓。除了各界名人的肖像照,她還拍攝時常被忽視的人或事:郵局罷工、漁民的抗議、國王路上的朋克族、女性援助庇護所的兒童等等。
@上海
《留真:蔡斯民攝影作品與二十世紀中國畫名家作品展》
展期:2019年7月12日-2019年8月25日
地點:龍美術館(西岸)
這是龍美術館開館以來首個專題性的人物攝影展,同時,將人物攝影與繪畫作品對照呈現也是美術館的又一次嘗試。《留真》中國畫名家像系列攝影拍攝於上世紀 80 年代末,蔡斯民用鏡頭記錄了朱屺瞻、劉海粟、黃君璧、趙少昂、陳文希、王己千、李可染、葉淺予、吳作人、陸儼少、謝稚柳、黎雄才、唐雲、關山月這 14 位中國畫大師晚年的身影,並出版《留真》中國畫名家像傳攝影集。
《喬瓦尼·歐祖拉&楊福東雙個展》
展期:2019年6月22日-2019年8月18日
地點:復星藝術中心
此次喬瓦尼·歐祖拉個展是藝術家在中國的首個機構性個展。本展以日與夜的變化和反覆為線索,呈現探索、視線和地平線等代表元素,與上海文明歷史呼應,回溯人類探索足跡。楊福東中國當代影像藝術領域代表人物,藝術家通過在特定時空截取的影像與觀者之間的互動,展現人類在面對神秘與未知時的心理狀態,並對其進行探討與反思。
@深圳
《「最初的面孔」肖全攝影展》
展期:2019年7月10日-8月10日每天 20:00 - 23:30
地點:福田區1979文化生活新天地B7鋪
肖全拍攝的《我們這一代》,是對20世紀中國50-60年代出生的知名文化藝術界人士進行影像建檔。肖全懷著對同代人命運的關懷,懷著對人本身的同情和熱愛,遍訪散落在中國各地的藝術家、文學家、音樂家等,像一道和煦的陽光輕柔地穿過這一代人的生活,用他手中的相機為每一位被訪者投射下一幅溫存的造像。本次展覽精選《我們這一代》經典作品,讓我們穿越Frio的迷霧空間,走進那一張張最初的面孔。
※ 更多精彩內容與互動分享,請關注微信公眾號「乙未光畫志」(ID:JMmoment)和界面影像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