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澎湃新聞
原標題:企業參與疫情防控的正確姿勢
(作者馬亮為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公共管理學院教授)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自2019年底在武漢爆發以來,很快傳播到全國各地,並波及日本、新加坡、泰國等國家。疫情擴散和防控措施對經濟運行造成較大衝擊,一些行業受到嚴重影響。與此同時,大量企業特別是網際網路公司,積極利用自身優勢投身疫情防控,為防疫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新京報智慧城市研究院在《「逆行抗疫」:中國網際網路企業社會責任報告》中,對網際網路百強企業的統計顯示,截至2月7日就有42家企業捐贈超過39億元。網際網路企業在疫情防控方面的參與形式多種多樣,有通過智能化、無接觸方式配送物資的,有提供疫情追蹤和預測工具的,有提供在線問診和智能診斷的,有通過移動辦公解決企業復工難題的,等等。
2月15日,國家電網杭州市蕭山區供電公司工作人員在供電服務指揮分中心查看企業復工電力指數。依靠大數據分析設立的企業復工電力指數,既反映企業的實時復工情況,也為政府部門分析核實企業復工情況提供數據支撐。 新華社記者 黃宗治 攝
企業參與疫情防控的正確姿勢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網際網路企業在助力疫情防控方面仍然主要以捐錢贈物為主,也有部分企業投身武漢前線支援抗疫。疫情防控是一場持久戰,企業會有很多應用場景可以助力抗疫。
在疫情防控方面,企業要關注如下方面。
首先,企業要堅定信心,堅信全國上下、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地抗擊疫情一定會取得勝利,而企業也將化危為機,得到更大的發展空間和更好的發展前景。
此次疫情對旅遊、交通出行、酒店、餐飲、商場、演藝等行業和領域造成全面衝擊,在這些重災區行業的一些企業甚至顆粒無收,面臨舉步維艱的生死存亡危機。其他行業受疫情影響,也面臨供應鏈斷裂、資金鍊吃緊、復工難等問題。
由於具有密切接觸即會傳染、感染初期無明顯症狀、潛伏期長、潛伏期也會傳染等特徵,新冠肺炎的傳播力極強,短短一個月的確診病例就遠超2003年的非典總數。一些公共衛生專家對新冠肺炎的疫情防控持悲觀態度,新加坡等國家甚至將其視為流感病毒來應對。但是,從全國疫情防控態勢來看,湖北以外地區的疫情傳播得到了較好的控制,湖北本地的疫情防控也越來越得力。習近平總書記2月3日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上指出,「首先要堅定信心,不要被問題和困難嚇倒。我多次講,中國是個大國,韌性強,潛力大,迴旋餘地大。」這意味著企業同樣要堅定信心,克服短期防疫的困難和挑戰,並著眼考慮疫後發展的大計。
其次,企業要力所能及地參與疫情防控,企業自轉就是帶動公轉,不一定都要不自量力地衝到防疫一線。
企業安身立命的根本是生存保命,第一是對自己的股東和員工負責,第二才是對社會做出貢獻。如果顛倒了次序,就無異於自殺式企業社會責任。越來越多的企業標榜自己為社會企業,但是社會企業的出發點是「社會」,落腳點卻是「企業」。如果只有「社會」而無「企業」,那麼就稱不上是社會企業;只有「企業」立足了,「社會」才能得到回饋。
最後,疫情期間的歇業、停業和半負荷運營相當於對企業強行按下了「暫停」鍵,但這段時間是很奢侈和值得珍惜的企業思考時機,應作為企業難得的戰略性反思、思考和前瞻機會。
企業如何增強抗風險能力?經濟數位化轉型如何落地?企業如何因應數字經濟發展趨勢?……面對這些問題,企業家和管理層可以在此期間頭腦風暴地開動腦筋和集思廣益,思考企業未來如何增強生存的韌性、競爭的活力和發展的潛力。
網際網路企業如何賦能疫情防控
在疫情防控期間,企業要有信心、有定力和有思考,並在此基礎上積極助力防疫事業。這是因為疫情結束得越快越早,企業復工和恢復常態的進程也就越快。企業可以發揮行業和專業方面的優勢做好企業社會責任,為疫情防控貢獻力量。就網際網路企業而言,至關重要的是認識到互聯互通的價值。互聯是為了互通,互通才實現了互聯的意義。
首先,網際網路企業要發揮自身的用戶規模、海量數據、人工智慧算法、強大算力和平臺優勢,為疫情防控提供多方面的技術支撐。
2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上指出,「要鼓勵運用大數據、人工智慧、雲計算等數位技術,在疫情監測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資源調配等方面更好發揮支撐作用。」2月10日,《新聞聯播》也重點報導了浙江省利用大數據分析對重點人群進行精準識別和排查,對企業復工進行分級精準規劃。
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慧決策的核心在於數據的互聯互通,否則掌握在各家網際網路企業手中的數據即便是海量的,也無法提供最佳的決策依據。谷歌早在2008年就開發了流感趨勢,通過搜尋引擎的關鍵詞來對流感的流行趨勢進行預測。但是因為數據僅來自谷歌,其預測精度下降明顯,不得不在2015年黯然終止該項目。
目前,百度地圖的疫情遷徙圖、搜狗搜索的全國實時疫情動態、支付寶的華南海鮮市場支付用戶出行軌跡等數據,為人們查詢信息和做出決策提供了依據。但是,如果這些數據無法進行聚合,數據本身蘊含的價值就會大打折扣。
比如在2月14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舉行媒體通氣會,介紹了電信大數據分析在疫情防控中的應用。三家基礎電信企業利用全國16億手機用戶實時、準確、全面的大數據,並同旅遊、交管、出行等數據進行比對,實現了動態人員流動信息監測、疫情態勢預測預警、基層精細化防控篩查等功能。
電信運營商是國有企業,更容易實現與衛健委等部門共享疫情電信大數據。相對來說,私營網際網路企業在數據共享方面還面臨較大阻力。網際網路行業奉行贏者通吃的邏輯,企業之間競爭激烈,如何實現大數據融合就成為關鍵。建立類似於物流快遞行業的菜鳥聯盟,在保護用戶個人隱私和企業商業機密的基礎上,加強網際網路企業之間的大數據共享,可能更有助於疫情防控。
其次,網際網路企業可以利用自身的平臺優勢,幫助中小企業擺脫困境,因為它們背後都連著千家萬戶的生計。
現在各地政府想幫中小企業擺脫困境,但本身仍有一定局限,反倒是企業更接市場地氣,知道問題在哪裡,知道怎麼把問題解決了。而且企業解決了問題,實際上也幫助了自己。
比如,人民網領導留言板收到許多網民的求助,許多都是由於疫情防控和交通阻斷導致城鄉買賣兩頭急。一方面,城裡的農副產品漲價了,市民消費不起;另一方面,村裡的蔬菜瓜果滯銷了,村民承受不起。一些農村地區「硬核」抗疫,通過土石堵路,致使收購商進不來。一些菜農原本期望春節假期可以賣個好價錢,但是卻賣不出去菜,不得不忍痛倒掉當季菜。
注意到這些問題以後,淘寶吃貨項目組快速上線「吃貨助農」頻道,幫助山東等省份的農戶銷售他們滯銷的優質農產品。2月13日,淘寶設立10億元的愛心助農基金,發揮其平臺的用戶、信息和撮合優勢,幫助核心產地的農戶賣光滯銷農產品。
再如,因為社區管控和停頓歇業,大量餐廳面臨巨額虧損,而快遞外賣的訂單卻應接不暇。盒馬生鮮和餐廳合作,僱用和培訓餐廳的從業人員,既解決了自己配送員人手不足的問題,也幫助餐廳降低了人力成本,就是一種不錯的抱團取火。
又如,滴滴出行作為網約車行業的龍頭企業,向全國網約車行業發出倡議,延遲車輛租金繳納,助力汽車租賃公司和網約車駕駛員共渡難關。與此同時,滴滴出行還在全國上百個城市上線醫療保障車隊,為醫務人員提供免費出行服務。
上述分析表明,
網際網路企業要在線上不同企業之間、線上與線下企業之間實現更深層次的互聯互通和通力合作,推動大數據分析等技術在疫情防控中得到更大力度的應用,並賦能中小企業實現數位化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