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山海經》又名《山珍海味經》(這是假的),全書現存18篇,其餘篇章內容早佚。原共22篇約32650字。共藏山經5篇、海外經4篇、海內經5篇、大荒經4篇。
山海經內容主要是民間傳說中的地理知識,包括山川、道裡、民族、物產、藥物、祭祀、巫醫等。以及夸父逐日、女媧補天、精衛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膾炙人口的遠古神話傳說和寓言故事。
《山海經》的現世,現在比較普遍的認為是大禹和伯益所著,經過漢朝時期劉向父子的一系列整理,順帶一提,這個伯益就是秦始皇嬴政的先祖。今天這期文章,二蛋就和大家聊聊山海經裡面的一些有意思的東西。
第一:不死民
在《山海經.海外南經》中有記載道:「不死民在其東,其為人黑色,壽,不死」。
這幾個字對於各位才高八鬥學富五車的看官老爺們肯定不難理解,意思就是這群人都是黝黑的皮膚,過著長生不老的生活。但不知道為啥,《山海經》中沒有說他們為什麼不死,也沒說他們吃起來是啥味道的。
在《山海經》中有記載的不死之地其實並不止這一處,比方說《大荒南經》就有:「有不死之國,阿姓,甘木是食」這也就是說這個國家的人之所以不死,是因為經常吃甘木。還有上古巫師以及西王母那些人,是因為不死藥所以不會死。
可是這個所謂的不死民為啥不死,全書中卻沒有一句提到過,或許答案就是在上面這句話裡。「不死民在其東,其為人黑色。」
各位想想。人在什麼時候會變成黑色?應該就是死去之後屍體腐爛的時候吧?在古代所謂「壽」和「不死」其實是兩個不一樣的概念。簡單來說,壽就是生命、壽命。而不死卻是刀槍不入,水火不侵。
如果將其這樣理解的話,這個所謂不死民的國度是不是根本就不是人?而是一群喪屍,這樣的話這個國度真的是細思極恐,這群人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每天不吃不喝,過著如同行屍走肉般的生活,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這樣的生活該有多麼悲哀?
或許這群人都是上古巫師的試驗品,最後因為某種原因被流放到此地,若如此看,《山海經》中是不是隱藏著一個極大的謎團?這些巫師是誰?幕後者是誰?當然啊,或許也只是二蛋想多了,說不定這個地方是當年的黑哥們呢。
第二:歸墟地府到底在哪?
幽冥地府十八重,重重關押重重孽,天地世間萬物,經歷生死輪迴,到得後來,也不過是枯骨一堆。在我們的傳統文化中,人死之後並不是最終的歸宿,人死之後還有鬼魂,最終前往地府。
那麼這個所謂的地府到底是在哪呢?有人要說了,天庭在天上,那地府當然是在地下了,但事實上卻不止是這樣,比方說酆都鬼城就不在地下。還有在《列子.湯問》中記載的「渤海之東,不知幾億萬裡,有大壑焉,實為無底之骨,其下無底,名曰歸墟,八弦九野之水,天漢之流,莫不注之,而無增無減焉。」
這句話或許有朋友不太明白,二蛋就先將其翻譯一下:「在渤海遙遠的東面,有一個超級大的深溝溝,其名叫做歸墟,天下間所有的水都會流入到這兒,連天上瑤池都不例外,可是不管流多少水進去,這個深溝裡面的水卻永遠不會多也不會少。」
現在我們受到影視作品的影響,都認為歸墟是死者之國,無底之處,萬水回流之歸處,昊天之終極。
《山海經》中還有一處記載說:「滄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裡,其枝間東北曰鬼門,萬鬼所出入也。」
這裡的冥界入口就是在滄海桃木東枝之下,而這所謂的桃木東,就是渤海歸墟,人去世之後最後的到達地點或許就是在這歸墟。還有傳說中在海上死亡的人都很難找到遺體,或許就是到了歸墟。
歸墟到底在哪,二蛋也不知道,現在有很多朋友認為歸墟就是現在的馬裡亞納海溝,馬裡亞納海溝全長2550千米,水深大部分都在8000米以上,這個空間足以吞下整個珠穆朗瑪峰。
而據科學研究報告指出,馬裡亞納海溝的形成估計已有6000萬年之久。它處於海洋板塊與大陸板塊的交界處,所以地質活動特別強烈,主要表現為火山爆發和地震,因此科學家們認為此地簡直就是現實版的「地獄」。
除了這個之外,馬裡亞納海溝還有更加令人感到恐怖的事情,就是以現如今的科學技術,仍然無法使用任何手段探測到海溝的最深處,裡面沒有絲毫的聲音,寂靜的讓人恐懼。
馬裡亞納海溝的壓強,足以使人在一瞬間變成粉末,或許曾經忽然間消失的海底大型生物就生活在這裡面。
第三:山海經的異獸現在在哪?
大家發現沒?自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地球上就再也沒有大規模的惡獸出現,偶爾有白澤九尾之類的瑞獸出現也是各大山神,還有更多的便是動物修行有成之後,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關注過前蘇聯的一個實驗,原因也搞笑。
那時候美國剛宣布登月成功,蘇聯不服氣了,你能上天,那我們就入地,結果挖到12000多米的時候再也不得寸進,反而從這個洞中衝出來一些類似於獸吼的恐怖叫聲。
有傳說是顓頊帝絕地天通,把大九州大陸碎裂的最大的九塊變成中九州大陸,而地球正是中九州大陸之一。
秦始皇統一之後,用老子所煉製的趕山鞭改變天下地理以及海洋分布,並把一些顓頊帝遺留在地球上具有破壞力的異獸驅入了地下(或者說是第二個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