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初雪(富書籤約作者)
幸福不是不管不顧拼死爬向頂峰,也不是毫無目的的在山腳下遊遊晃晃,更不是因害怕辛苦而不去攀爬,而是向頂峰努力爬的過程中,用心感受清風拂面,鳥語花香和酣暢淋漓的感受。
克勞狄說,「自然界給了每一個人幸福的機會,人們都知道,卻不知如何得到它。」
生活中從不缺乏幸福,而是缺少發現幸福的眼睛,體驗幸福的心靈,以及尋找幸福的方向。
心理學家本·沙哈爾在《幸福的方法》一書中提到四種人生模式,看看你是哪一種。
一、享樂主義型
我認識的一個人,暫且稱他為Z,50多歲的年紀,無家可歸,過著朝不保夕的日子,當知道他的經歷後,著實吃了一驚。
Z出身教育世家,他大學學歷,要知道30年前的大學生含金量不是一般的高。
擁有好的起點,想有好的未來也不是難事,但他不務實,畢業後晃蕩多年,後來父母相繼去世,但留給他的積蓄足夠好好生活。
他卻親自演繹了一場,一手好牌被自己打得稀爛,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不去工作只顧吃喝玩樂,毫無疑問敗光所有家產。自此橋洞下、火車站,成了他的歸宿。多年的頹廢早已與這個時代脫軌,但為了生活,只能從事薪水低的簡單工作。
好不容易找了份工作,領了薪水,買酒喝的醉醺醺,無法正常工作,被開除。一次又一次,依然如此。
「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生活模式,看似瀟灑,實則是過一天算一天,只顧眼前,沒有長遠打算。
《幸福的方法》中寫道,為及時享樂而出賣未來的幸福人生,稱為「享樂主義型」,他們注重眼下的快樂,卻忽視了自己的行為可能帶來的任何負面後果。
就像月光族,先花光,不顧以後的日子,用一個詞來形容就是「顧頭不顧尾」。比較嚴重的是吸毒的人,以滿足自己欲望為前提,從而逃避痛苦。
真正的生活,不僅有眼前的快樂,還有生活的苟且,用未雨綢繆或居安思危的心態對待,才能儘量減少未來遇到的種種困苦
二、忙碌奔波型
成長過程中,一定或多或少聽過類似的話:
上學時,「好好努力,考上大學以後,就輕鬆了。」未婚時,「趕緊找個對象,結婚後,生活就安穩了」結婚後,「快點生個孩子,有了孩子後,人生就完整了。」
似乎只有滿足了某種條件,才得以輕鬆幸福一樣。
姨夫有兩個兒子,以前他為讓孩子們能好好上學,而努力賺錢;孩子長大後,又為讓兩個兒子能娶妻,拼命賺錢;孩子們娶妻生子後,他依然堅守工作,為他們夫妻養老,而賺錢。
他的孩子,想把姨夫老兩口接去同住,但他不為所動。他的妻子讓他別那麼拼命賺錢,因為60多歲的人,真的不再年輕,但他充耳不聞。
一年365天,他休息的時間加在一起也不足10天。
而且省吃儉用,有時工作在外,為省錢,從來都點最便宜的吃。兒子兒媳給他買的東西,他抱怨亂花錢,扭頭就被他退掉。
「多攢點錢,以後就好了」,這話說了幾十年。
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未來,而這個未來似乎一直虛無縹緲。
本·沙哈爾博士把「忙碌奔波型」解釋為,此刻一切努力都是為了實現未來的目標,痛苦的過程是獲得未來幸福的必由之路。
錯誤的認為成功即使幸福,堅信目標實現後的解脫既是幸福,因此他們不停的從一個目標奔向另一個目標。
事實上,未來不是以犧牲現在幸福為代價的。
就好比拼命賺錢,而錯過了孩子的成長,拼命工作,而忽略了妻子的感受,在拼命追逐金錢的過程中,而忘了父母也會老去。
三、虛無主義型
《海賊王哲學課》中寫道,虛無是一種感受,感覺人生中所有的一切都毫無意義,依據這種感受所產生的哲學,稱之為虛無主義。
在電視劇《我的前半生》中,羅子君過著養尊處優的日子,但世事無常,遭到丈夫無情背叛。
出軌被發現後,離婚似乎成了唯一的出路。羅子君守了多年的婚姻,被迫分離。
在她還沒緩過神時,前夫卻來爭奪孩子撫養權,突然的變故,使她接近崩潰,沉浸在過去的種種,窩在屋子裡每天醉生夢死。
那段時間對她來說就像墜入了虛無主義的沼澤,沉溺在悲傷和不幸中,對生活不抱任何希望,透著一股悲觀厭世的頹廢,當然可能是一時的。
「虛無主義型」代表沉迷於過去,而放棄現在和未來的人,他們被過去的陰影所籠罩,心理學家馬丁點·塞利格曼將這種心態稱為「習得性無助」。
當失敗或無助時,人們經常會選擇放棄或感到絕望。接受不了以前發生的不幸,也無法過好今後的生活。無助和痛苦左右了的思想,如同行屍走肉般活著。
四、感悟幸福型
視頻中,一個姑娘邊擺拍邊說,「我覺得油畫很美,所以想把我的生活拍成油畫的樣子。」
姑娘名叫王雪卿,因家境貧困無法上學,16歲時離家打工,自己靠查字典學字。
她說: 「當時所處的環境並不喜歡,但只要看到書裡面的那些內容,就會覺得其實生活還是很美好的,書籍打開了我另外一個世界。」
2015年因失戀去「流浪」,邂逅了一間山林小屋,她感到寧靜,很喜歡,租了下來。
小屋多年沒人居住,破敗不堪,她打算修繕成自己理想中的樣子。錢不夠就邊打工邊修繕,為節省成本大多自己動手。
砌了一個壁爐,但兩天後倒掉,當時她困惑的問自己,「我為什麼要幹這種事?」但之後有了答案,「為了一個很美好的夢想」。
一年多時間,把一個荒草地終於修成理想中的樣子,藍色的外牆,像小城堡一樣矗立在花草林立之中,屋內西式復古風格的裝飾,再加上穿著自己製作的歐式服裝,一切充滿了夢幻。
因為遠離人煙,吃也不方便,所以她自己種菜養鴨,還有兩隻狗狗陪伴。
後來自學拍照,把一些油畫裡的內容運用到拍攝中,照片傳到網絡上,意外的是逐漸有人慕名而來,自此不用兼職,而是以拍照為生,為別人拍出一張張美好的照片。
生活改變了她的狀態,一個長相普通,來自農村的姑娘,卻活成了多少人想活的樣子,雖然艱辛但依然有目的的前行,因熱愛、堅強又有自己的想法。
沙哈爾博士把「感悟幸福型」解釋為,生活幸福的人,不但能夠享受當下所做的事情,而且通過目前的行為,也可以擁有更加滿意的未來。
既可以在過程中享受快樂,又能收穫未來,當然,並不是這類型的人就能一直獲得幸福,也會遇到短暫犧牲快樂的時候,比如王雪卿為繼續修繕,而去兼職賺錢。
五、4種人生模式
享樂主義型,先享受,不計後果。
忙碌奔波型,以為目的即是幸福,從而忽略了生活的點點滴滴。
虛無主義型,既不努力,更無目標,得過且過。
感悟幸福型,為好的未來而努力,邊努力邊感受此刻的美好。
《幸福的方法》中寫道,真正的幸福不應該是絕對不摻雜不良的情緒,而是經得起困難和挫折的考驗。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提升幸福感,總結以下幾點:
1、培養個人愛好
愛好的意義,可以在平淡生活的長河中,翻起一些美好的漣漪,既可以緩解緊張情緒,又可以培養內心的那一份寧靜。
2、每天寫下5件值得感恩的事
心理學家研究表明,每天記錄下至少5件值得感恩的事,利於身體健康和內心幸福,即使是微小的事,也能讓你感動和快樂。
3、要明白幸福並不是無時無刻的
如為旅行而舟車勞頓,為了看最美的日出,而在破曉中等待黎明的來臨,有些瑣碎的付出是無法避免的。
努力和享受之間並不衝突,用心感悟,放慢腳步,就不會錯過太多身邊人和的美好事。
幸福不是不管不顧拼死爬向頂峰,也不是毫無目的的在山腳下遊遊晃晃,更不是因害怕辛苦而不去攀爬,而是向頂峰努力爬的過程中,用心感受清風拂面,鳥語花香和酣暢淋漓的感受。
快樂與意義的結合,才能演繹出真正的幸福。
作者簡介:初雪,富書籤約作者,一枚不太挑食的吃貨,執著的認為「民以食為天,我以吃為重」是我的真理,喜歡吃美食,做美食,養多肉,喜歡一切美好的東西,更喜歡用簡單的文字編織溫暖。本文首發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ID:FranklinReadingClub),百萬新中產生活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