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鸚鵡」來臨前夕,北海等地天氣異常的好,氣溫熱得要命

2021-01-22 發現不一樣的北海

被高溫炙烤了一個星期的北海,大家可謂酷熱難耐,一刻都不能離開空調和風扇。不過這樣的高溫天氣即將告別,因為今年首個登陸我國的颱風「鸚鵡」就要來了,雖然不是正面登陸北海,不過也將給北海帶來降溫降雨以及大風。

不過在颱風來臨前夕,北海的天氣還是異常的好,13號,北海市只是短暫下了點雨,然後就是豔陽高照了,藍天白雲了。天氣雖好,不過這個氣溫比前幾天還熱得多,整個北海幾乎感覺不到一陣微風,呆在家裡都不敢出門了。這樣的天氣,在北海出門溜達一圈,起碼皮膚黑兩圈。

不單單市北海,廣西大部分地區13號的氣溫都是熱得要命,最高直奔35℃去了。

往往颱風來臨之前,傍晚的夕陽都是非常的美,13號的傍晚,北海的夕陽也確實還比較美。只是缺少了點晚霞,有點美中不足。

不過,隨著颱風「鸚鵡」14號的到來,北海市的熱浪將有所緩解,同時伴有大風大雨。而因為颱風的影響,北海至潿洲島的航線將在明天中午開始停航,所以在潿洲島旅遊的人,想回到北海市區的,要在明天中午前買票坐船回來。

預計明後兩天,北海市將有大到暴雨,提醒有車一族,最好不要把車停在低洼地帶,以及大樹地下。

相關焦點

  • 多塊鋼化玻璃「自爆」這和熱得要命的天氣有關嗎
    鋼化玻璃「一言不合」的暴脾氣,是否和這熱得要命的天氣有關?  昨天,杭城某熱門論壇中的一個帖子引發了不少人的關注,帖子上稱,前天杭城某小區5樓一戶居民家中的落地鋼化玻璃,突然碎了,好在沒有人被玻璃雨砸中。  業主們在業主群裡發現,同小區另一幢樓的玻璃也出現了龜裂狀。
  • 溫柔好颱風「鸚鵡」遠去 廈門晴熱重回C位!颱風藍刷屏……
    什麼是溫柔的好颱風?  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的  今年第2號颱風「鸚鵡」  可能就算得上!  對前期華南暴雨嚴重的地區「落井下石」  而是將雨下到了有些乾旱的海南和廣西沿海  可以說  「鸚鵡」是個好颱風
  • 16號颱風或後天登陸!北海氣溫跌至19℃!
    ▲今年第3號颱風「森拉克」最近的時候一度距海南僅20公裡左右(圖中實線森拉克路徑,點擊可看大圖)  中國天氣網首 席氣象分析師胡嘯介紹,這個南海熱帶低壓強度不會很強,但需警惕與冷空氣結合後激發的強降雨影響。
  • 颱風「鸚鵡」靠近 北部灣海面風力加大
    中國天氣網廣西站訊 今天(14日),全區多云為主,有陣雨騷擾,不少地方都有35℃或以上的高溫天氣,提醒大家出遊要注意防暑防曬。去水邊遊玩的朋友也請注意戲水安全,遠離不熟悉的水域,最好去正規場所遊泳。
  • 16號颱風形成!北海氣溫跌至19℃!
    這也是今年首個登陸海南的颱風。看來冷空氣的腳步是不會停下了「大搖大擺」地補充南下影響北海下周除了降雨明顯、氣溫不高風也是呼呼呼的吹個不停受第16號颱風和冷空氣的共同影響,預計13~20日北海市及北部灣海面將出現明顯大風天氣,其中14~15日有大雨到暴雨,過程雨量100~150毫米,局部超過150毫米;
  • 周末颱風登陸,下周天氣……
    據上海中心氣象臺預報,由於雨帶擺動,14日起梅雨重返,下周初將出現較大的降水,氣溫也會重新回落到30℃之內。下周最高氣溫重回2字頭在暖氣團的控制下,今天申城天氣比昨天更晴朗,白天更是不見梅雨蹤影。市氣象局首席服務官傅易表示,這兩天,梅雨主雨帶主要在江淮流域,而上海則處於雨帶南側的暖區中,從地面到高空吹的都是西南風,西南風就猶如大自然的「暖風機」,讓氣溫蹭蹭上竄。這也是為什麼昨天市區徐家匯最高氣溫衝到34.6℃,今天氣溫直衝36℃的原因。
  • 2號颱風「鸚鵡」來襲!廣西將有大暴雨、短時雷暴、大風!氣溫卻超過...
    颱風要來了! 今年第2號颱風鸚鵡生成!南海熱帶低壓已於6月12日晚上加強為今年第2號颱風鸚鵡。受其影響,廣西東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有暴雨。氣象部門預計,未來一周,我區仍多降雨天氣,較強降雨主要位於桂北、桂東。中央氣象臺發布的14日08時到15日08時全國降雨量預測圖。 颱風和雨水都來了,廣西的高溫天氣是不是得到緩解了呢?
  • 颱風「鸚鵡」14日將登陸 廣東等地迅速響應強化聯動
    南海熱帶低壓於6月12日晚上加強為今年第2號颱風「鸚鵡」,預計將於14日白天在廣東沿海地區登陸。廣東、海南、廣西等地各部門加強應急聯動,防禦應對颱風「鸚鵡」。廣東多地發布應急簡訊 氣象部門發布預警和防禦提示「廣東省應急管理廳、省氣象局提醒您:14日白天將有颱風正面襲擊我省,粵西、珠三角、汕尾有暴雨到大暴雨,沿海地區及海面有8至11級大風。請防禦強降水及其引發的積澇、山洪、泥石流和山體滑坡等災害,海上船隻和作業人員及時回港避風,不去海邊遊玩。」
  • 2020年颱風最新消息:颱風什麼時候來?下一號颱風叫什麼?
    最近小編收到一些留言,有華南地區小夥伴表示:華南熱得不行,一天「洗澡好幾次」,希望能來個優秀且影響不大的颱風,下下雨降點溫就好!另外還有一些小夥伴發出疑問:為什麼今年同期颱風這麼少?颱風什麼時候來?下一號颱風叫什麼?
  • 35℃+悶熱,近日深圳市天氣炎熱,下星期的天氣更加異常
    這幾天的深圳市天氣突破了高溫36℃,也達到了昨日(6月27日)驚人的37.1℃。而炎熱天氣還沒結束,畢竟馬上就到7月份,我們還將有更大的挑戰!今天是6月28日,是端午節假期後的第一個工作日。連續休完3天假後,小銘對上班可是有著十足的欲望,畢竟上班不花錢,休假3天花的錢可多了!言歸正傳,小銘給大家普及一下未來幾日深圳市的天氣情況。
  • 太好了!福州氣溫即將回落!降雨來襲,颱風也有消息了……
    或許是熱得太久了 老天終於開眼了 接下來幾天 終!於!要!降!溫!了! 在氣溫方面 從明天起 最高溫度將下降至高溫線以下 到了下月初 最高氣溫更是下降至33°C
  • 義烏氣溫直奔37℃!還有一個關於颱風的消息...
    義烏氣溫直奔37℃!還有一個關於颱風的消息...「雷陣雨」還是會調皮地在局部地區「冒一冒頭」出門的朋友們隨身帶把傘準沒錯來看一周天氣吧再來看下近日備受矚目的登陸廣東的「種子選手」——今年第2號颱風「鸚鵡」
  • 颱風「鸚鵡」來了!未來一周 夏日「三巨頭」輪番登場
    進入梅雨季,高溫和溼噠噠狀態的天氣成為常態。另一邊,浙江人熟悉的「朋友」——颱風也來了。視覺中國據中央氣象臺消息,今年第2號颱風鸚鵡生成,預計14日中午前後登陸廣東沿海。溫州市氣象臺6月12日晚發布颱風起編信息,南海熱帶低壓已於12日晚上加強為今年第2號颱風(熱帶風暴級;英文名稱:Nuri;中文名稱:鸚鵡)。預計,「鸚鵡」將以每小時15-20公裡的速度向西北方向移動,強度逐漸加強。根據溫州颱風網顯示,截至13日早上6時,鸚鵡還在廣東沿海「飛舞」,北緯17.9度、東經115.9度,8級(20米/秒),995百帕,將以18公裡/小時的速度向西北方向移動。
  • 今年1號颱風來襲,北海影響是…
    小編說:跳出北海看北海,講述北海故事,城市發展觀察。記得關注一個半島啊!
  • 2020颱風路徑實時發布系統衛星雲圖 颱風鸚鵡最新位置走向
    2020颱風路徑實時發布系統衛星雲圖 颱風鸚鵡最新位置走向 菲律賓東部的熱帶低壓將進一步發展為今年第2號颱風基礎概況  6月11日20時,菲律賓東部近海熱帶擾動已加強為熱帶低壓Nuri,來源:馬來西亞,意義:一種藍色羽冠的鸚鵡),強度繼續加強到強熱帶風暴或颱風級(11級或12級),以15~20公裡的時速向西北方向移動,趨向廣東中西部沿海,14日白天以強熱帶風暴級(10級左右)在深圳到吳川之間沿海地區登陸。
  • 今年首個登陸我國的 「颱風」來了?福州未來幾天天氣……
    今年首個登陸我國的颱風2號颱風「鸚鵡」已生成!「鸚鵡」據悉,這也是今年登陸我國的第一個颱風~2號颱風「鸚鵡」殺到很多人覺得今年颱風好像來得有點晚但其實,今年初颱風登陸時間>颱風「鸚鵡」正式登陸後會影響福州嗎?
  • 2號颱風「鸚鵡」預計明日登陸!對平潭有無影響?
    根據中央氣象臺播報今年第2號颱風「鸚鵡」(熱帶風暴級)預計將以每小時15-20公裡的速度向西北方向移動,強度逐漸加強14日中午前後在廣東深圳到徐聞一帶沿海登陸(23-28米/秒,熱帶風暴級或強熱帶風暴級)「鸚鵡」6月13日07時預報路徑圖
  • 今年首個登陸我國的颱風「鸚鵡」要來了
    13日下午至14日,南海中部和西北部海域、廣東西部沿海將有8~9級大風,「鸚鵡」中心經過的附近海域風力有10級、陣風可達11~12級;13日夜間至15日,廣東西部和沿海地區、廣西東南部等地有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中央氣象臺繼續發布颱風藍色預警。作為今年即將登陸我國的首個颱風,「鸚鵡」有何特點,與常年相比偏早還是偏晚,預計今年夏季影響我國的颱風將有哪些特點?
  • 颱風颮線來了!鸚鵡將登廣東,多市暴雨一觸即發!分析:也有好雨
    6月13日下午,此前習慣了晴朗天氣的廣東人,卻發現天氣發生了變化——不少地方開始打雷甚至是下起雨來,比如中央氣象臺的監測數據顯示,6月13日8點-14點,除了我國北方的華北東北和長江流域多地外,華南沿海今天上午到午後也是出現了很多閃電,這正是天氣正在變化的特徵。
  • 海南去年高溫天氣頻頻刷新歷史紀錄 颱風異常偏少
    、高溫、乾旱、大霧等特殊天氣,昨日,國際旅遊島商報記者從海南省氣象服務中心獲悉,目前2015年海南省十大天氣氣候事件已揭曉。  年高溫日數居第一多月極端最高氣溫破紀錄  2015年海南省平均年高溫(日最高氣溫≥35℃)日數46天,較常年偏多約27天,為歷史以來最多。4-11月海南省大部分市縣月極端最高氣溫頻頻刷新當地歷史同期最高紀錄,其中8月有13個市縣極端最高氣溫達到或突破當地歷史同期極值。  最高氣溫給工農業生產和群眾生活帶來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