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與歸
又是一起景區熱氣球引發的安全事故。11月30日上午,雲南騰衝火山景區內,熱氣球活動結束後,地面工作人員準備收起熱氣球時突然颳起大風,導致熱氣球被風吹起再次升空,1名地勤工作人員未及時放手,被帶到空中後發生墜落,不幸去世。目前,事發景區已經被停業整頓。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旅遊度假的需求越來越旺盛。一些景區也看到了商機,不斷推陳出新,開發出了不少娛樂性、刺激性的項目。但是與此同時,該有的安全保障沒有跟上來。
就在今年10月2日,湖南株洲悠移莊園熱氣球飛行營地,也曾發生一起墜落事故。墜落者是一名兼職的大學生。事後,該俱樂部負責人稱,「我們對他們進行培訓時就教授了這個過程,但他沒有按培訓的方法辦。」而所謂的培訓,也只有一個多小時。
兩百多年前發明的熱氣球曾被作為交通工具,後來成為了一項大眾體育項目。如今,為了增加遊客的趣味性、拓展旅遊消費的邊界,在全國不少地方的景區,都陸續冒出了熱氣球遊玩項目,其中一些甚至成為網紅項目、網紅打卡地。
不止是熱氣球,近年來陸續冒出的很多高空類遊玩項目,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安全隱患。今年9月18日,重慶奧陶紀景區一工作人員乘坐速滑線拍攝宣傳視頻,到站時發生意外,施救過程中從高處墜落死亡。可以說,從工作人員到遊客,安全漏洞都一定程度存在。
安全性,本應該、也必須成為旅遊業競爭力的一部分。很多時候,遊客前去旅遊,是天然以為這些項目是安全的,對景區服務首先是信賴的,直到他們遇到了危險,才發現自己是完成了景區商家的一次實驗。這種「後知後覺」,其實就是景區對遊客的不負責。
所以,必須申明,安全性能,應該提前得到保障,風險提示,必須提前告知遊客和景區工作的應聘者,而不是用生命的代價去一次次地縫補漏洞。對於這些景區,不僅要有停業整頓,要有對遇難者家屬的道歉賠償,還要有日常的監督和警示。
這一次,事件發生後,騰衝市委、市政府,不僅要求應急管理局牽頭做好調查處置工作,還要求文旅局要舉一反三,認真履行旅遊安全監管職責。後者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再說明白一點,不僅要處理人,還要改進工作,形成健全的安全機制。
回看騰衝這次意外事件,說是偶然,其實背後也有必然性。比如,說是地面工作人員準備收起熱氣球時「突然」颳起大風,導致熱氣球被風吹起再次升空。難道平時,就沒有想到過可能會有大風天氣,就沒有相應的預案和應對措施嗎?
如何收放熱氣球同樣是一項專業性的工作,要有一定的程序、一套標準,需要相應的培訓,這些工作都應該及時補上來。外出遊玩本是一件開開心心的事,在景區上班也本是一份普普通通的工作,有些風險和悲劇,本可以避免,就不要一再出現。(與歸)
來源: 光明網-時評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