鑰匙突然斷在鎖頭裡,慌亂中只能請開鎖師傅幫忙,好多人生活中都有過類似的經歷。但殊不知在生產中,螺絲也經常斷在器械裡。換新的要上千元甚至更貴,找維修師傅又不願意接。「麻煩,錢少,最關鍵的是弄了半天,很有可能弄不出來。」看似不起眼的小螺絲,竟也能掀起風浪,令不少維修師傅「聞風喪膽」。但在快手,卻有人敢直播取斷螺絲,挑戰高難度任務,幾乎沒失手過。
「兩個8毫米的螺絲斷在了卡車渦輪增壓機裡,別忙,現場教你搞定它。」儘管之前取螺絲的人已經把斷螺絲和外殼焊在了一起,但一雙巧手用電焊將螺絲修補完整後,輕鬆拿扳手取出,整個過程耗時約兩小時,但精髓卻濃縮在1分多的快手視頻中。「有遇到類似情況的老鐵,可以試下這種方法,有不明白的隨時私信我。」
絕技傍身,從一而終
快手視頻裡的郗建勇,永遠滿身油汙、蓬頭垢面地在車輛的夾縫中鑽來鑽去,他的皮膚因常年日曬而略顯黝黑,一雙手關節粗大,十個指甲縫裡滿是泥灰和黑黑的機油。電焊這活,髒、累、苦,而且時間長對身體有害,但郗建勇卻樂此不疲。「我經常把每個活當作是在解決一個問題,不怕難,因為我相信自己完全可以搞定。」 幹得越久,就越容易對從事的職業懷有一種神聖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只要是郗建勇接下的活,就得百分之百完成。
郗建勇曾為了取一顆螺絲釘,「奮戰」了一天。「石家莊的客戶找我去幫忙取兩個斷螺絲,第一顆我一個多小時就取出來,第二顆我用了不少辦法,也絲毫不見鬆動。」與以往取斷螺絲的經歷不同,這次裡面的防盜簧增加了取出的難度。燃燒的焊條與鋼鐵接觸產生的火星在眼前飛濺,儘管帶著防護鏡,長時間的注視也會讓眼睛產生不適。郗建勇不停地調整姿勢,尋找恰當角度,趴下、挺背、歪頭……整整15個小時,這顆「刺兒頭」才終於拔了出來。
在取斷螺絲這件事兒上,今年已經44歲的郗建勇從沒服過老。「別看我年紀大了,但要說焊接取斷螺絲,十裡八鄉基本沒人比得過我。」自從在快手火了之後,每天都有好多人慕名而來,有的是來請教,更多的是想請郗建勇幫忙解決各種奇葩問題,只要時間允許,郗建勇都會應下來。「錢不錢的都無所謂,最關鍵的是老鐵們能信任我,盡心盡力給人把活幹好就完事兒了。」郗建勇幹活從不挑挑撿撿,一是憑本事,二是本著對這門手藝的鑽勁兒。「幹一行咱就得愛一行。」
磨練中成就韌勁兒
郗建勇死磕到底的性子,與他童年的經歷分不開。1975年,郗建勇出生在河北滄州肅寧縣。9歲時父親去世,讓本就苦苦維繫的家庭雪上加霜。16歲時,郗建勇離開家,到當地的汽車修理廠做學徒。「第一年每月工資只有50塊錢,再加上剛入行,我就每天加班加點幹,能學就多學點。」第二年郗建勇的工資漲到了每月60塊錢,等到第四年,每月工資翻了一番。儘管工資越來越高,但郗建勇都不捨得花。「我想有自己的房子。儘量少花錢,剩下的都留著蓋房子用。」省吃儉用攢了7年,郗建勇終於在22歲那年蓋了屬於自己的房子。「那是我這輩子最驕傲的事兒。」
不過,在修理廠的那幾年,是郗建勇最苦的時候,但他的收穫也最多。「我的電焊就是那時候練出來的。」 電焊屬於高溫作業,電弧的溫度最高可達8000℃,稍有不慎就會對人體造成嚴重燒傷。長期作業,也會對眼睛造成一定程度傷害。「幹我們電焊這行,老了基本上都要得白內障。」郗建勇就曾因為工作時間過長,眼睛經常受傷。「真的是一宿一宿地疼,實在忍不了就用溼毛巾捂著,第二天照常訓練。」郗建勇說。
除了眼睛,耳朵也常常會「遭殃」。從業久了,雖見識過各種千奇百怪的螺絲斷法,但有時為了方便操作,他不得不側著身子半蹲著,融化的焊條和鐵水剛好能滴進耳朵眼裡,一不小心就容易把耳膜燙破。但郗建勇也不會任由擺布,他想出了個辦法:把衛生紙用水沾溼後塞進耳朵,既阻擋了鐵水的流入,又起到了降溫的效果。郗建勇總能在千錘百鍊中琢磨出新花樣兒。
在快手上做良師、交益友
經過多年的「修煉」,郗建勇的焊活技術已爐火純青,能夠自如地操作焊條的走向和焊跡的形狀。「如果用電焊在鐵板上畫畫,也許能保存更長時間。」多年前,郗建勇畫了一幅老鷹送給妻子,但因年代久遠,畫紙已經破掉。於是,他開始嘗試新的作畫方式。中國龍,中國地圖……各種圖樣都在郗建勇的電焊下變得立體。有時工具不夠用,郗建勇也能就地取材,將一塊廢鐵製成了緊繩器。
有絕活,又有才藝,身邊開始有朋友勸郗建勇開通快手,讓更多人看見。郗建勇在快手上發布的第一條取斷螺絲的視頻,就是他好兄弟幫忙拍的。「真沒想到能有那麼多人看我的視頻,最後竟然有上百萬的播放量,還有不少人關注我。」吃驚於快手巨大流量分配的同時,也讓郗建勇有了繼續在快手更新的動力。
隨著作品拍攝次數的增多,郗建勇開始慢慢自己學習拍視頻、剪輯、找角度等各種竅門,為了給老鐵們呈現更精彩的作品,有時一個作品會反覆「打磨」兩個小時才會上傳至快手。郗建勇說:「拍快手就跟我取斷螺絲釘一樣,得把活兒幹精細嘍,才能得到更多人認可。」
除了視頻製作上的嚴謹,郗建勇在內容上也力求去蕪存菁,儘可能地把自己一身手藝都展現出來。有同行向他請教,郗建勇也絲毫沒有避諱。他直言:「我錄快手視頻,其實有一部分原因就是想幫助同行,尤其是那些剛入行的新人,讓他們少走一些彎路。這畢竟是個危險的活,沒人指點總會有注意不到的地方。」
郗建勇的真誠,也得到了快手老鐵們的積極回應。在給別人當良師的同時,他也在快手上收穫了一群益友。來照顧郗建勇生意的人越來越多,顧客範圍也從本村擴大到了全國。郗建勇在幹活時,只要碰到些難題,也會拿出手機直播,現場教學。老鐵們也不吝嗇,有時郗建勇每月直播打賞的收入能達到一萬元左右,郗建勇的經濟狀況因此有了明顯提高。
於郗建勇而言,快手上的老鐵們是他焊接絕活的見證人,他們親切地稱郗建勇「焊接老頑童」。因為長相跟李宗盛有幾分相似,又得了「焊界李宗盛」的稱呼。如今,快手已經成了郗建勇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電焊技術看似離生活遙遠,但通過快手真實呈現,為這門手藝打開了新的窗口。無論是短視頻記錄維修過程,還是直播教學,在快手這個巨大的線上手藝交流平臺,越來越多草根手藝人被看見的同時,也讓更多同行甚至普通人在簡短的視頻及直播交流互動中,感受到「粗糙」手藝的精細魅力與工匠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