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指數每年發布年度排行榜,近日,自然指數首次對辦學時間不超過50年的大學的高質量科研產出情況進行排名,中國科學院大學排名第一。另外,在進步最快的25家年輕大學中,國科大、南方科大、深圳大學和上海科技大學位列前四位。
第一名:中國科學院大學
在自然指數榜單中,中國科學院大學的論文數量是第二位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的三倍以上。中國科學院大學遵循「小而精」的本科招生模式,2020屆本科生保研率33.2%,博士生數量位居全國第一。
近三年,國科大的ESI 1%、1‰、1學科數增速位居中國高校前列,1‰學科數排名位列中國高校第3,在新一輪雙一流評選中,極有可能晉級進入一流大學建設高校。
國科大一直在醫學院建設方面尋求突破,存濟醫學院院長高福領導的研究團隊在流感病毒流行病學、跨種傳播分子機制研究領域成果頗豐,剛剛當選外籍院士。
二、南方科技大學
南科大是國家高等教育綜合改革試驗校,目前還是「雙非」高校,招生全部實行提前批、綜合評價批的形式錄取,今年有超過4.2萬名考生報考,電子信息、生物、新材料、環保新能源等新興學科和交叉學科是高校的重點發展專業。
南科大在很多領域大膽嘗試,比如招收曾經的奧數天才付雲皓入職南科大教授高等數學。南科大成立僅七年,本次進入自然指數50強榜單的第七名,是一所非常具有發展潛力的高校。
三、深圳大學
深圳大學被稱為「中國最具財富創造力大學之一」。在U.S.News剛剛發布的2020年世界大學排名中,深圳大學在80個國家的1500所頂尖院校裡位列世界第685,其中計算機科學學科排名世界第68位,全國第17位,居廣東省第一。本次再次進入自然指數年輕大學榜。
藉助深圳的優惠區位,深大發展很快,新聞傳播學、理論經濟學、信息與通信工程、金融學、建築學等專業實力突出。全職任教的中國兩院院士數量超過國內一半以上的985、大多數211高校;2019年新獲批博士後流動站數量全國第一,建立起深圳首個產學研結合的諾獎級實驗室——深圳大學馬歇爾生物醫學工程實驗室。
四、上海科技大學
上海科技大學規模不大,專業以理工科為主,2019 年本科招生僅有400 人,採用提前批錄取,僅限物理考生。上科大成立僅有六年,在上海的分數線已經與華東理工大學、華師大的錄取線相近。
高校有物質科學與技術學院、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等五個學院。學院不設系,重點學科凝聚態物理,材料科學等優勢突出,物理學、材料科學與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專業有優勢。
目前,上科大有近五十名國內名院士,近百名傑青,師資力量雄厚,在中國科學院和上海市政府的支持下,同時具有非常優越的地理位置,未來還將會有更在的發展。
五、常州大學
作為"四非"高校,化工、石油、機械一直是常州大學的強項,在本年度自然指數排名中,出人意料地位列第39位。化學、材料科學、工程科學3個學科進入全球ESI學科排名前1%,化學工程與工藝是成立最早專業之一,也是首批國家特色專業。常州大學目前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已達19項,授權發明專利數穩居全國高校前50位,近幾年發展勢頭很快。
六、揚州大學
揚州大學面臨的壓力之一,是江蘇高校雲集。在本年度自然指數排名中,揚州大學出人意料地位列第47。揚州大學是以農學、動物醫學以及師範類專業見長的學校。化學、植物與動物科學、工程學、農業科學、臨床醫學、材料科學、計算機科學等7個學科的ESI排名進入全球大學和科研機構前1%。
這六所高校都是「雙非」,但是在跨學科文化和科研力量建設方面取得良好的成績,用靈活的措施吸引到優質和多元化的學生,能夠進入年輕大學排行榜,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對於進入榜單的這六所高校,你有什麼感想?歡迎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