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們都知道,剛出生的第一年,新生嬰兒難免會有這樣那樣的皮膚問題,然後各行各業的專家、網際網路專家、前輩或者路人都會來幫忙。最後,你大概會從琳琅滿目的產品中挑選一些產品來塗抹,很多珍貴的媽媽們會花錢去收集世界各地的各種頂級商品,為寶寶使用安全的護膚品。
但是,用重金淘出來的寶寶護膚品會安全嗎?此前,國際非政府組織「未來的歐洲婦女」(WECF)對在法國市場銷售的嬰兒護理產品進行了安全測試。結果表明,這些產品大多含有危險的化學成分,在嚴重的情況下會引起過敏並影響發育。根據調查結果,在341種被檢測產品中,多達299種產品含有「高風險」成分!這些高危成分到底是什麼?有多危險?寶媽知道嗎?
1.甲基異噻唑啉酮
甲基異噻唑啉酮(MIT)是一種無氯防腐劑,能抑制細菌、真菌和黴菌的生長。2012年12月,法國皮膚病協會披露甲基異噻唑啉酮可能引起皮膚過敏和溼疹。
2.甲基氯異噻唑啉酮
甲基氯異噻唑啉酮是甲基異噻唑啉酮的好兄弟。單打獨鬥時是殺菌消毒高手,出現配合時技能可大幅提升。江湖名為凱森CG,是歐美最常見的過敏源之一。2005年2月24日在美國細胞生物學學會上提交的一項研究指出,長期接觸這種殺菌劑會阻礙大鼠出生時神經元的生長,這與細胞毒性和神經毒性的質疑密切相關。目前有足夠的案例證明,孕婦如果接觸到濃度足夠高的MIT,會對胚胎產生影響,所以孕婦和嬰兒不要使用含有這種物質的產品。
3.對羥基苯甲酸酯防腐劑
又名對羥基苯甲酸甲酯、對羥基苯甲酸乙酯、對羥基苯甲酸丙酯、對羥基苯甲酸丁酯等。羥苯基酯是一個大家族,在化妝品發展史上享有盛名,貢獻巨大,又被稱為尼泊金酯。具有優異的殺菌防腐效果,成為配方師無法使用的防腐體系。已發現羥苯基酯表現出雌激素樣作用,可能誘發並參與乳腺癌的發展,長期使用會導致女孩過早進入青春期,並表現出降低男性精子質量的研究。
從2010年底到2011年年中,丹麥和法國已經立法禁止在0-6歲嬰幼兒護膚品中使用羥苯基酯防腐劑。2015年4月,哈佛大學和康奈爾大學等常春藤盟校的學者也加入進來,推動這種防腐劑在美國全面退出嬰兒用品的使用。所以成分表上有不含尼泊金酯的護膚品是比較好的選擇。
4.礦物油
即礦物油,別名液體石蠟,又稱石蠟油、白油、白油,是石油煉製過程中的副產品,無色無味,感官無法辨別,不能燃燒或鋪墊,破壞成本高,但巧妙地添加到護膚品中。便宜、量大、穩定性高是實驗室願意使用的主要原因。
研究表明,礦物油過敏,可以暫時增加皮膚光滑度,但不能改善乾燥受損的皮膚。提取不純的礦物油會引起過敏或痤瘡,對於受損或敏感的皮膚應避免使用。幸運的是,我們有更好的選擇,如各種富含維生素、蛋白質、亞油酸和胡蘿蔔素的純天然植物油,是寶寶敏感皮膚的首選。
5.十二烷基硫酸鈉/十二烷基聚醚硫酸鈉SLES
月桂基硫酸鈉和月桂基聚醚硫酸鈉常被用作表面活性劑、洗滌劑、皂化劑、發泡劑和變性劑,具有優異的清潔能力。但是!用於直接接觸皮膚的產品時,容易帶走皮膚表皮的水分,導致皮膚敏感(如化學敏感性、溼疹、痤瘡、皮炎、癬)。經常聽到姐妹們抱怨「啊,我是敏感皮膚!我對很多產品過敏!」趕緊回去檢查你的護膚品,如果含有這些物質,可能就是你敏感的來源。寶寶的皮膚本來就比較嬌嫩,連大人都捨不得。這種成分應該在嬰兒護膚品中杜絕。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牙膏中經常使用SLS,它作為一種可以產生泡沫的洗潔精成分,實際上對人體是有害的,所以在選擇兒童用牙膏時也需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