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0米巖石下深藏實驗室 巖石覆蓋深度世界之最

2020-12-05 搜狐網

  本報訊(通訊員顧淑霞)昨天,清華大學和二灘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共同建設的中國首個極深地下實驗室——「中國錦屏地下實驗室」投入使用,這標誌著世界巖石覆蓋最深的實驗室正式啟用。

  「中國錦屏地下實驗室」是清華大學和二灘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合作,利用二灘公司為建設水電站而修建的錦屏山交通隧道建成的,其垂直巖石覆蓋達2400米,是目前國際上巖石覆蓋最深的地下實驗室。

  2009年5月,清華大學與二灘公司籤訂戰略合作協議,聯合建設我國首個極深地下實驗室。該實驗室具有國際最大的垂直巖石覆蓋厚度以及放射性雜質含量非常低的圍巖結構,能夠將宇宙線通量降到地面水平的約億分之一,為相關實驗提供「乾淨」的實驗環境。「中國錦屏地下實驗室」的建成,標誌著我國已經具備開展物理學重大基礎前沿科學研究的自主地下實驗平臺。

  據悉,由清華大學領導,四川大學、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南開大學和二灘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參與的中國暗物質實驗合作組已將一組探測器安裝在「中國錦屏地下實驗室」中開展暗物質實驗研究工作。 J063

  名詞解釋

  地下實驗室,尤其是極深地下實驗室,是粒子物理學、天體物理學及宇宙學等領域的暗物質探測實驗、中微子實驗等一些重大基礎性前沿課題的重要研究場所,是巖體力學、地球結構演化、生態學等學科開展相關實驗研究的重要環境,也是低放射性材料、環境核輻射汙染檢測的良好環境。此前,由於我國一直沒有極深地下實驗室,許多相關領域的研究工作無法開展或只能與國外有條件的實驗室聯合開展。

(責任編輯:項劼)

相關焦點

  • 2400米巖石之下暗物質就是他們仰望的「群星」
    2400米巖石之下暗物質就是他們仰望的「群星」 錦屏地下實驗室二期工程施工現場。未來,這裡會開展包括探測暗物質在內的更多深地科學領域實驗項目。
  • 錦屏山——深達2400米的神秘實驗室
    錦屏山位於雅礱江之南,海拔4200米,雅礱江奔流至此改道,形成了長達150千米的U型大河灣。在這裡中國建造了第一個極深地下實驗室,垂直深度達2400米。這個2012年建成,深達2400米的神秘實驗室,實際上是在研究一種,構成黑洞的物質名為暗物質。
  • 2400 米的地下,有個世界上最深的地下實驗室!研究的是…
    中國錦屏地下實驗室的巖石覆蓋厚度足足有2400米, 相當於4.5個北京最高建築——「中國尊」的高度 , 是目前全世界巖石覆蓋最厚的地下實驗室 ,實驗室位於錦屏山深處的一個隧道的中部,這裡就像是一個精心布置的陷阱, 等待暗物質落入其中並被發現。
  • 中國第一個極深地下實驗室:藏在巖石下2400米,到底是研究啥的?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對於這個世界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但我們也愈發知道了自己的渺小。因此更多探索科學前沿的機構,也因此誕生,在2014年,傳來了一條讓人感到振奮的消息,根據報導,14年8月1日,清華大學與雅礱江流域水電開發有限公司在成都籤署共同建設中國錦屏地下實驗室二期的合作協議。這也標誌著我國第一個極深地下實驗室的擴建工作正式啟動。看到這條新聞,或許很多人感到好奇,「極深地下實驗室」究竟是什麼樣的存在呢?
  • 在四川地下2400米的實驗室探索宇宙奧秘是一種神馬體驗?
    小夥伴們,這些高大上的實驗和探索即將在四川展開7月20日,「極深地下極低輻射本底前沿物理實驗設施」在四川省雅礱江錦屏山隧道正式開建,標誌著由清華大學和雅礱江流域水電開發有限公司共同建設的中國首個、世界最深的極深地下實驗室
  • 天文學家發現太陽系邊緣神秘巖石 直徑超2400米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1月29日報導,日本天文學家探測到一塊懸浮在太陽系邊緣直徑約1.5英裡(約2400米)的巖石。科學家稱,這是第一次發現此類天體,該巖石可能是早期太陽系演化過程中的一個殘骸。
  • 我國首個極深實驗室藏身2400米地下研究暗物質
    昨日,我國首個極深地下實驗室———「中國錦屏地下實驗室」在四川雅礱江錦屏水電站正式投入使用,這個世界巖石覆蓋最深的實驗室的啟用,標誌著中國已經擁有了世界一流的潔淨的低輻射研究平臺,能夠自主開展像暗物質探測這樣的國際最前沿的基礎研究課題。目前,清華大學實驗組的暗物質探測器已經率先進入實驗室,並啟動探測工作,而明年上海交通大學等研究團隊也將進入這裡開展暗物質的探測研究。
  • 每日科普|8848.86米!是什麼樣的巖石造就了地球之巔?
    那麼珠峰是由哪些巖石組成,這些巖石又是如何造就了地球之巔的呢?直至6000萬年前的古新世晚期,由南方運動而來的印度板塊同北方的歐亞板塊發生碰撞,導致了劇烈的地殼構造運動,沉浸於特提斯海之下的巖石昂然而升,最終造就了蒼茫無際的喜馬拉雅群山,使之成為了地球上最年輕、最高大的山系。在這綿延2500千米的巨大弧形山系中孕育了世界之巔——珠穆朗瑪峰。
  • 中國超級暗黑實驗室,深藏四川地底兩千米,專門研究暗黑物質
    「宇宙之王」霍金,被譽為是在愛因斯坦之後最偉大的科學家,他畢生的精力都耗費在遙遠而又浩瀚的宇宙之中。宇宙距離普通人的生活太過遙遠,但許多人都曾經在閒暇之餘思考過,這個世界從何而來,宇宙是如何形成的,生命又是如何存在的呢?
  • 深入地下2400米的實驗室能幹啥
    目前世界最深的地下實驗室——「中國錦屏地下實驗室」,就隱藏在雅礱江邊錦屏山2400米的地下。目前該實驗室已進入二期建設。這座世界最深的地下實驗室主要進行的前沿物理實驗有哪些?即將開展的暗物質直接探測、無中微子雙貝塔衰變實驗和核天體物理等前沿實驗將如何進行?日前科技日報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
  • 哪些巖石造就了地球之巔——珠穆朗瑪峰
    那麼珠峰是由哪些巖石組成,這些巖石又是如何造就了地球之巔的呢?直至6000萬年前的古新世晚期,由南方運動而來的印度板塊同北方的歐亞板塊發生碰撞,導致了劇烈的地殼構造運動,沉浸於特提斯海之下的巖石昂然而升,最終造就了蒼茫無際的喜馬拉雅群山,使之成為了地球上最年輕、最高大的山系。在這綿延2500 千米的巨大弧形山系中孕育了世界之巔——珠穆朗瑪峰。
  • 楊志芳:鬱郁芳華,與巖石物理實驗室共同成長
    所謂芳華,可以是一首動聽的歌,一支優美的舞,也可以是一沓厚厚的記錄本,還可以是,一段為巖石物理實驗奔忙的歲月……本期故事的主人公16歲上大學,23歲碩士畢業。而後的17年間,她致力於地震巖石物理與油氣藏地震定量預測工作,在最美的青春歲月裡,伴著中國石油地震巖石物理實驗室從無到有,從跟跑到自研,從技術短板到世界領先。
  • 世界最大的整體巖石:澳大利亞艾爾斯巖石,底部周長約10千米
    ,我們地球表面就是由巖石來組成的,我們把地球軟流層以上的覆蓋地球表面的部分稱為巖石圈,其厚度大約為100千米左右。也就是說我們平常看到的一座巨大的山體,看起來好像是完整的一整塊,其實巖石間是存在裂縫的,巨大的山地是由無數塊小的巖石來組成的。那麼就巖石而言,世界上最大的巖石在哪裡呢?這個問題的答案就是在大洋洲的澳大利亞,這塊巨大的巖石叫艾爾斯巖石。
  • 生命起源於巖石與海水反應?或許生命之源在這裡
    在這個非常緩慢的過程中,通常隱藏在地殼以下6000米的地幔巖石被迫浮出水面。地幔巖石並不是特別罕見,它覆蓋了全球範圍內廣闊的海底。然而,在這裡,它更淺,更容易找到,而且隨著它與海水的相互作用,它也在不斷地進化。克萊因擦著額頭的汗水說:「世界上再沒有這樣的地方。」這裡的巖石也可能孕育出全新的生命形式。克萊因解釋說,海水和地幔巖礦物中的鐵發生化學反應產生了氫分子。
  • 三、礦物和巖石-4(巖石的分類)
    玻璃構成的巖石能夠聚在一起,是因為它們最初是一個連續的整體,也可能是因為它們是由在高溫下焊接在一起的玻璃顆粒組成的巖石的兩種不同紋理;砂巖中的碎屑結構對於居住在城市、森林或農田的人來說,對露頭可能並不熟悉,因為植被、沙子、泥土、碎石、土壤、水、瀝青、混凝土或建築物可能覆蓋在基巖上。但在山區,露頭幾乎到處都是。
  • 【學習在線】哪些巖石造就了地球之巔——珠穆朗瑪峰
    12月8日,中尼兩國已正式向全世界宣布,珠穆朗瑪峰的最新高程為8848.86米。那麼珠峰是由哪些巖石組成,這些巖石又是如何造就了地球之巔的呢?直至6000萬年前的古新世晚期,由南方運動而來的印度板塊同北方的歐亞板塊發生碰撞,導致了劇烈的地殼構造運動,沉浸於特提斯海之下的巖石昂然而升,最終造就了蒼茫無際的喜馬拉雅群山,使之成為了地球上最年輕、最高大的山系。在這綿延2500 千米的巨大弧形山系中孕育了世界之巔——珠穆朗瑪峰。
  • 【大河之北·山地高原篇③】巖石訴說
    集鎮中央一座小山上,佇立著一塊寫有「巖石鼻祖」字樣的石碑。小山名為南太平山,海拔只有175米,與其說它是一座山峰,不如說它更像是一塊巨石。就是這塊巨石,一度被認為是最古老的巖石之一。石碑上同時記載,這塊巖石形成距今已有36.7億年之久。明明曹莊巖組更古老,為什麼這裡卻出現了「巖石鼻祖」?
  • 艾爾斯巖石形成之謎與傳說
    艾爾斯巖石簡介 澳大利亞艾爾斯巖石又名艾亞斯巖,又名烏魯魯巨石。
  • 實驗室巖石薄片製作 切片製作
    巖石為了要在偏光顯微鏡下觀察,首先必須夠「薄」,薄到光線可以穿透標本,一般的標準薄片厚度為 30 μm,相當於0.003公分。由於光線透過礦物時的速度因種類的不同而異,因此,我們可以利用礦物本身的光學特性,作為礦物鑑定的一項重要依據。實驗室製作薄片除了靠靈巧的雙手外,還需要依賴精密的儀器作輔助,才能達到既快又好的效果。
  • 巖石的種類
    (4)巖漿巖的構造巖漿巖的構造是指巖石中不同礦物集合體之間或礦物集合與其他組成部分之間的排列、充填方式等關係。常見的巖漿巖構造類型有:1、塊狀構造 組成巖石的礦物分布均勻,排列無一定次序、無一定方向。是巖漿巖最常見的一種構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