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桐,是我國比較傳統一個樹種。由於其樹形高大、樹幹筆直、枝葉繁盛茂密而深受大家的喜愛,在我國南北方不少地區都將其作為行道樹、或者庭院植物來進行栽植。
然而,每年一到夏季,不少種植青桐的地區就會出現「青桐樹下飛白雪」的現象,而風停時這些「白雪」就會停止下落。當你抬起頭在青桐樹上仔細觀察時會發現在青桐樹的枝葉上有很多類似於白色棉絮的絮狀物,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兒呢?
其實,這是因為青桐遭受到了一種名為青桐木蝨的害蟲危害所致,而這些白色的絮狀物正是青桐木蝨若蟲危害時留下的分泌物!
那麼,青桐木蝨對於青桐有什麼危害呢?具體又該怎樣去進行防治?今天,我就給大家進行一下簡單地分享,希望對大家能夠有一些幫助!
一、青桐木蝨有哪些危害?
對青桐而言:
青桐木蝨會吸食其葉片、以及嫩枝上的汁液,是青桐的葉片發白、嫰梢枯萎;而青桐木蝨分泌的白色絮狀物,在黏著在青桐枝葉上時,會堵住植物的氣孔,不僅僅會影響苗木正常的光合作用,還會對呼吸作用造成影響。
另外,青桐木蝨分泌的蠟質絮狀物、以及蜜露,還會誘發煤汙病的發生,致使苗木的正常新陳代謝受到影響,使其樹勢衰弱、提早落葉、容易風折,甚至是乾枯死亡。
對於人類而言:
青桐木蝨分泌的白色絮狀物,以及其誘發的煤汙病會嚴重地影響青桐在園林綠化景觀上的觀賞效果;
如果遇見颳風,白色的絮狀物還會隨風四處飄散,造成環境汙染;如果有人對這些絮狀物存在過敏現象,還會對人們的身體健康造成影響;
如果說有人將汽車、電動車等交通工具正好停在了青桐樹下,青桐木蝨分泌的白色絮狀物、以及蜜露滴落在車輛上,會很難清洗;
另外,這些分泌物滴落到地面上,也會給環衛人員的工作造成一定困難。
二、青桐木蝨的危害及發生規律
青桐木蝨在我國南北方地區均有發生,在北方1年發生2代,南方1年發生3代。冬季以蟲卵的形式在枝幹上進行越冬,在青桐生長季節,主要是以若蟲、以及成蟲群集在青桐葉背面和幼枝的嫩幹上進行吸食危害的。其若蟲分泌的白色絮狀蠟質物會將蟲體保護其中,避免其遭受外界環境的危害。
在南北地區,越冬蟲卵基本上都是在第二年4月底~5月初開始孵化、危害,其若蟲期達30天左右;
在偏北方地區——
第1代成蟲在6月上旬左右開始羽化,下旬進入羽化盛期;
第2代若蟲於7月初出現,中下旬活動最為嚴重;成蟲於8月上、中旬開始羽化;
在偏南方地區——
第1代成蟲於5月底、6月初開始羽化;
第2代若蟲於6月下旬開始出現,7月中旬為活動盛期
第3代若蟲於9月份中旬開始危害,10月下旬成蟲逐漸產卵越冬。
三、如何預防及防治青桐木蝨的危害?
1、如何預防?
在秋冬季節,結合冬剪,及時剪除病蟲枝,減少來年衝口密度:
在早春,青桐樹萌芽之前,對青桐的主枝陰面、側枝分叉處、以及主側枝表皮粗糙處等青桐木蝨越冬產卵處噴施石硫合劑等,消滅越冬蟲源;
在3月中下旬~4月初,在青桐樹根部埋施二嗪磷、辛硫磷、毒死蜱等顆粒型殺蟲劑,然後澆水灌根,通過樹體傳輸使藥劑傳達青桐樹整株,預防越冬害蟲的發生量。
2、如何防治?
(1)物理及生物防治:
對於青桐木蝨最好的物理防治方法主要是使用高壓水槍,將蟲體、以及白色的絮狀物從樹體上衝下來;
生物防治方法主要是通過保護瓢蟲、草蛉等木蝨的天敵來進行防治。
(2)化學藥劑防治:
用藥的關鍵時期:
使用化學藥劑來防治青桐木蝨時,最佳的用藥時期是在第一代若蟲的孵化時期,也就是每年的4月底~5月初這一段時間,這一時期相對來說青桐木蝨的發生相對來說比較整齊一致,沒有時代重疊的現象,比較好進行集中防治。
用藥的正確方法:
對於較為高大的青桐:
對於樹形比較高大的青桐來說,想要將藥劑噴施到葉面上具有一定的困難;而且,即使想辦法將藥物噴到了樹葉上,藥液也很難噴勻、噴透,同時藥液還會因為青桐木蝨外包裹的白色蠟質絮狀物而無法有效地接觸到蟲體,達到較好的防治效果。
所以,對於樹形較為高大的青桐最好的防治方法就是在其樹根部挖設環形溝,然後通過根部灌施藥劑來防除害蟲。藥劑可以選擇吡蟲啉、噻蟲嗪、 噻蟲胺等藥劑。
對於較為低小的青桐:
對於樹體相對來說較低的青桐樹,在防治青桐木蝨時是可以選擇葉面噴霧的方法來進行防治的。藥劑可以選擇啶蟲脒、吡蟲啉、啶蟲脒.毒死蜱復配藥劑、甲維鹽等,同時配合滲透劑有機矽、或者增加黏著性的洗衣粉等。連續噴施2~3次,每次間隔為7~10天左右。
當然,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大家可以將根部灌施、以及葉面噴霧結合起來,一起使用,防治效果會更加理想一些。
好了,關於青桐木蝨的預防及防治方法,今天就給大家簡單分享到這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