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2月17日消息,國際數據公司IDC諮詢近日發布《IDC FutureScape: 全球機器人 2020 預測——中國啟示》,報告中介紹了全球機器人行業2020年的十項預測以及中國啟示,並提供了在2020年至2025年期間行業終端用戶技術買家對於技術發展路線所需要考慮的行動指南。
2020年IDC中國機器人市場十大預測內容如下:
預測一:到2024年,中國2000強制造企業中有25%的企業將探索使用5G安全通信技術來提高機器人的數據收集和遠程操作能力。
預測二:到2023年,中國50%的領先製造企業將部署邊緣計算技術,推動工業機器人與雲基企業IT系統的深度集成。
預測三:到2022,將機器視覺集成到機器人系統中的製造企業可以期望其操作靈活性增加50%,產品質量提高35%。
預測四:到2022年中期,30%的機器人系統將會集成群體智能,以在工作流程多變的環境中實現自我配置,從而將對以功能為中心的資產的依賴程度降低45%。
預測五:到2022年中期,50%的商用無人機將配備利用5G傳送視像的超高清攝像機,從而把高清測繪製圖的作業成本降到使用載人飛機的30%以下。
預測六:到2023年中期,相較於被特定廠商專有技術鎖固的用戶,使用開源機器人的用戶將能夠從機器人技術最新的群體創新中獲得三倍以上更多的效益。
預測七:到2022年中期,50%在用中的工業機器人將被賦予基於人工智慧的操作、協調和分析能力,進而滿足用戶企業對生產率提高30%、流程自動化程度提高50%的期望。
預測八:到2023年中期,先進的感知功能將成為協作機器人系統的標配,進一步增強人與機器人之間全面的雙向交互,並成功取代20%的基於屏幕的用戶界面。
預測九:到2022年中期,60%的倉儲活動將使用機器人和情景分析來實現存儲空間的自我優化,從而將容量增加20%以上,同時將工單處理時間縮短一半。
預測十:到2022年,用戶企業將通過使用與整合物聯網、先進分析和雲技術等來增強機器人的性能,從而使機器人的整體效能(如環境感知、自主學習、和適應性任務執行)提高40%。
IDC 全球機器人研究總監張敬兵指出:「邊緣計算、5G、開源、雲原生、人工智慧和人機協作等技術之間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融合,將繼續成為未來幾年推動機器人技術和無人機技術創新的關鍵力量。用戶企業只有在充分掌握機器人相關技術的發展趨勢,並做好應變準備時,他們才有可能從這些創新中獲得最大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