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專家山西行】聚焦轉型發展 貢獻專家智慧

2020-12-06 澎湃新聞

把脈開方 指點3D列印研究方向

李滌塵教授(右一)考察3D列印材料和產品。山西日報記者曹婷婷攝

山西日報記者曹婷婷報導:12月2日一大早,踏著還未消融的白雪,西安交通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李滌塵來到山西增材製造研究院,直奔3D列印材料實驗室。捧著一組剛列印完成的牙齒模型,李滌塵細細觀摩,同技術人員交流工藝流程。

增材製造就是俗稱的3D列印。山西增材製造研究院成立於2017年,重點開展增材製造系列新型材料研究,同時開展多功能、高性能3D列印材料列印工藝及列印產品的研究和產業化。李滌塵教授在增材製造工藝新方法,包括金屬、聚合物、陶瓷和複合材料的製造技術方面有著豐富的研究與實踐經驗。

「你們在原材料,尤其是聚氨酯方面是長項。建議你們把優勢拓寬、挖深。」在參觀實驗室、車間並聽取研究計劃後,李滌塵對山西增材製造研究院的製作工藝和發展規劃給出了專業性、具體化的建議。

隨後,李滌塵教授前往山西錦波生物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和山西雅韻雕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為其研究和發展「把脈」「開方」。

山西錦波生物醫藥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8年,是一家圍繞結構生物學、應用蛋白質工程技術及發酵工程技術開展生物材料、醫療終端產品及功能性護膚品生產銷售的科技創新型企業,目前正在進行「醫學3D列印在宮頸錐切術後宮頸缺損修復中的應用」項目研究和建設工作。山西雅韻雕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專注於數字醫學與個體化硬組織病損醫療器械,可根據患者影像學數據進行分離病患組織並列印3D模型,提供測量、分割、導板設計、3D列印、神經組織還原等導航功能。

李滌塵教授在生物3D列印技術與臨床應用等方面有著豐富的研究與實踐經驗,其團隊在生物醫用3D列印材料成果轉化方面走在了國際前列。

專業技術的相通點最容易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材料設備如何匹配達到最快生產速度?新技術如何實現落地應用?面對企業拋出的一個個問題,李滌塵一一作了解答,並提出指導意見。「意猶未盡!」企業負責人紛紛表示,「希望這樣的諮詢活動能夠多多舉辦,幫助我們更好地解決發展難題。」

傾情指導 助力材料研發求「新」謀變

在山西新睿磁性技術有限公司車間,俞書宏院士(左二)和企業科技人員進行技術交流。山西日報記者高樺攝

山西日報記者高樺報導:「我聽力沒問題,這個耳機就不用了……」12月2日上午,位於陽泉市礦區的中國納谷產業園,俞書宏院士笑著對身邊的華陽新材料集團工作人員說。

作為一個以煤立市的老工業基地,陽泉市近年來在「新」上做文章,聚焦新材料,挑戰新技術、新產品,發力新項目、新業態,求「新」謀變。專家諮詢服務活動山西行,為陽泉提供諮詢服務的,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納米材料與化學研究部主任俞書宏。

氣凝膠是新材料中的「塔尖」。俞書宏院士此次考察了華陽新材料集團的二氧化矽氣凝膠項目,並就二氧化矽氣凝膠工藝優化等問題進行了指導。

在位於陽泉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山西中興環能科技有限公司,俞書宏院士認真聆聽該公司總經理張衛珂對納米洋蔥碳產品的講解,雙方還就講解內容進行了熱烈的交流和溝通。

「我們採用的氧化物固相反應工藝有所不足,能否指導我們用納米工藝做旋磁鐵氧體材料?」「可否請俞院士用我們公司的專業生產設備進行新材料研發生產……」在位於平定縣冠山鎮的山西新睿磁性技術有限公司,技術人員提出具體問題,俞書宏院士細心解答。

「我們做材料的概念是先把它做碎、做小,然後再來成型……」12月3日上午,在陽泉佳林森耐火材料有限公司,就該公司耐火材料產品的升級問題,俞書宏院士和公司總經理楊文軍交流得熱火朝天。俞院士提出,公司可以寄耐火材料原料樣品給他,以便於在實驗室做進一步的試驗和研究,進而優化產品,提升產品附加值。臨走時,俞書宏院士還用手機拍了牆上張貼的產品介紹,「回去好好看看。」

楊文軍告訴記者,他們已經和俞書宏院士約好,下周就帶著產品原料樣品去合肥。「企業最缺的就是高新尖端人才,這次諮詢服務活動對我們的幫助太大了!」

交流解惑 搭建林草科研合作平臺

山西日報記者張麗媛報導:12月1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尹偉倫在省林業科學研究院調研指導林草科技工作並召開座談會。

在省林科院,尹偉倫院士實地參觀了沙棘重點實驗室和森林生態系統定位觀測研究站,聽取了相關負責人對我省林草科技取得的成果和正在實施的「11236」林草科技驅動戰略(組建10大創新團隊,建成10大創新平臺,建設20個科研基地、30個實用技術實訓基地和60個科技示範園區)的介紹。

尹偉倫院士充分肯定了山西林草在生態治理、脫貧攻堅、產業發展、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等方面取得的成績。他表示願幫助省林草局與北京林業大學在森林培育、森林經營管理、動植物保護、園林等方面建立全方位的合作關係,幫助山西林草科技人員針對具體領域具體方向開展創新研究和技術攻關,幫助山西林草科技創新隊伍建設,協助建立國家林草局重點實驗室,並表示歡迎山西科技人員加入國家級科技項目。

會上,尹偉倫院士還就荒漠化防治研究、良種使用、土壤肥力改善、森林質量提升、沙棘經營、經濟林提質增效技術等內容與我省十大林草科技創新團隊負責人進行了交流講解。

出謀劃策 破解地域生態建設瓶頸

劉超研究員(右二)在金沙灘林場實地調研。山西日報記者袁兆輝攝

山西日報記者袁兆輝報導:12月4日,中央人才工作協調小組專家諮詢服務活動山西行來到山西省桑乾河楊樹豐產林實驗局,來自北京林業大學的劉超研究員實地參觀了金沙灘林場、科技中心,並與山西省桑乾河楊樹豐產林實驗局(以下簡稱山西省楊樹局)的幹部職工進行了座談。

「我們楊樹局成立於1980年,是全省唯一的人工林局,經過40年發展,全局圍繞『改善駐地生態環境,築牢山西北大門生態屏障』的目標,在大同、朔州、忻州3市累計造林、修復退化林120萬畝,為改善晉北地區生態環境作出了重要貢獻。圍繞退化林分修復和鹽鹼地治理兩大技術難題,我們採取更換新品種、伐樁嫁接、混交造林、集水洗鹽等不同技術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鹽鹼地造林成本高,成活率不高;退化林分改造樹種單一,林分結構不穩定的問題,也制約了林區發揮最大的生態功能成效,我們也想請劉研究員支招劃策。」座談會上,山西省楊樹局主持工作的副局長王治明在簡要介紹完該局情況後,提出楊樹局面臨的一些困難。

「在雁北半乾旱地區,植樹造林還得堅持以水定林的原則,造林首先要考慮土壤肥力、水資源是否充沛。堅持宜林則林、宜灌則灌、宜草則草。要依託楊樹局退化林分和鹽鹼地改造成熟技術,進一步探索引進一些世界其他同緯度地區的耐旱耐鹽鹼樹種進行試種。同時,我們也要做好不同造林模式的定量分析,科學確定最優的改造模式。」聽了王治明的介紹,劉超研究員說。

在近兩個小時的座談會上,劉超研究員與山西省林草局和山西省楊樹局的同志就鹽鹼地造林實踐、退化林分改造情況等問題進行了充分討論。劉超研究員表示,將進一步與省林草局開展林草科研項目合作,努力破解晉北地區生態建設瓶頸,為山西林草事業高質量發展作出貢獻。

原標題:《【院士專家山西行】聚焦轉型發展 貢獻專家智慧》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院士專家山西行】為高質量轉型發展賦能增勢
    【院士專家山西行】為高質量轉型發展賦能增勢 2020-12-04 08: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院士專家諮詢服務山西行活動」 助力山西疾病預防控制和疫情防控...
    活動期間舉辦專題報告會2次,專題論證會和學術報告會各1次,開展了5個專題的諮詢服務指導,聘徐建國院士為「重大傳染性疾病防控與診治山西省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聘黃競荷教授為 「山西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特聘專家」,切實把諮詢服務活動成果轉化為山西疾控發展的實效。
  • 地學界院士專家「雲」集五臺地學研討會
    來自我國地學界的多名院士專家圍繞「前寒武紀地質與礦產資源、基巖山區地質與環境地質」兩個主題,分享了各自在資源、環境等領域的探索和成果。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朱日祥、劉嘉麒、翟明國、周忠和、王焰新、趙國春等6位院士和其他6位學者專家分別在線上線下作了主題報告。與會專家「雲」集一堂,對山西地殼表層地質行跡、地質作用、成礦規律、水巖作用及生態環境開展深入研討,為山西高質量發展和地質工作轉型升級把脈開方。
  • 兩院院士四川行|聚焦重大戰略 攀枝花釩鈦研究能夠貢獻更大力量
    9月18日,一場與「釩鈦」有關的研討會在成都和攀枝花兩地聯動開啟,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過程工程研究所所長張鎖江與來自攀鋼研究所的數十位科研技術人員通過大屏幕進行學術交流探討。交流會上,張鎖江院士以「聚焦國家戰略,致力重大技術變革」為題做了近一個小時學術報告,來自攀鋼研究院釩技術研究所研究的申彪,和同事們一邊用手機對著屏幕拍下ppt,一邊拿筆忙著記錄。
  • 山西啟動人工智慧產業發展戰略及實現路徑項目研究
    項目負責人、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趙沁平,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科技發展戰略山西研究院院長、太原理工大學校長黃慶學,山西轉型綜合改革示範區管委會副主任艾凌宇,山西省發改委、教育廳、科技廳、工信廳、綜改示範區等單位相關領導
  • 在山西,共話能源轉型大發展
    以「轉型發展  共享共融」為主題,峰會聚焦政策、趨勢、市場、技術等領域,多方面、多維度探討能源轉型及新能源發展路徑,為政府、企業、行業搭建溝通合作、共享協作的大平臺。山西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胡玉亭,人民日報社編委、秘書長喬永清,中國科學院院士何滿潮,中國工程院院士武強,以及來自政府相關部門、國內外知名企業、科研高校、媒體機構的150多名代表齊聚現場。
  • 院士專家聚首張家口,為能源發展精準把脈!
    未來,為實現碳中和目標,除了加大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外,還需開展更廣泛的工作,包括提升能源效率、降低能源消耗水平,通過構建智慧能源系統以實現各類能源間的平衡發展等。 致辭環節結束後,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院士張濤,中國工程院院士、原副院長、國家能源諮詢專家委員會副主任杜祥琬等多位行業專家,從碳中和目標出發,高屋建瓴地分析了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的觀念、模式和技術創新構想,為觀眾描繪了一幅未來全球低碳發展圖景。
  • 劉雲圻院士一行為我省碳基新材料產業發展提供專家諮詢服務
    12月1日至3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研究員劉雲圻受邀參加由中央人才工作協調小組組織開展的「專家諮詢服務山西行」活動,省工信廳副廳長馬運俠、中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劉亞青、省工信廳新材料工業處有關同志陪同考察。
  • 「智匯瀟湘」2020年院士專家行在長沙舉行
    紅網時刻6月29日訊(記者 盧欣)6月29日,由湖南省科技廳、長沙市政府主辦,湖南省院士諮詢與交流促進會、長沙高新區管委會承辦的「『智匯瀟湘』2020年院士專家行——全球疫情下生物醫藥創新與發展」研討會在長沙舉行。省科技廳黨組副書記、副廳長、一級巡視員賀修銘等出席活動並講話。
  • 院士專家「婺城行」助力婺城首屆發展大會
    院士專家「婺城行」助力婺城首屆發展大會 2019-11-19 09:06:02  來源:  婺城新聞網  作者: 傅曉婧 通訊員 程蕾
  • 中國科學院專家濰坊行暨 「院士大講堂」活動在高新區舉行
    中國科學院專家濰坊行暨 「院士大講堂」活動在高新區舉行 2020-11-30 20: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有福之州•對話未來」之「院士峰會行」舉行
    >   福州新聞網10月11日訊(記者 蘇怡蓮/文 原浩/攝)11日,作為數字中國建設峰會「有福之州•對話未來」重要活動之一的「院士峰會行  活動現場兩院院士、資深教授、政企專家等嘉賓齊聚一堂,暢談數位技術的發展動態、構想數字治理的未來前景、探索數字經濟的增長熱點,為數字福州的產業升級指出新方向,為「數字中國」的加快發展描繪新圖景。  據了解,此次活動的主題為數字新經濟,助力」雙循環」。
  • 東方科技論壇聚焦智慧能源的低碳城市發展—新聞—科學網
    上海交通大學翁史烈院士,西安交通大學陶文銓院士、郭烈錦院士,以及來自全國各高校、科研院所的六十餘位專家學者共同參加了本次論壇。 全球範圍內,產業和人口的不斷聚集使人類社會工業化、城市化的速度越來越快。經濟發展、社會治理正面臨由工業化、城市化所帶來的嚴峻挑戰。
  • 全國第三家地球物理院士專家工作站落戶濟南—新聞—科學網
    9月20日,中國地球物理學會「院士專家工作站」揭牌儀式暨智慧地下空間學術報告會在濟南舉行。
  • 山西省人民政府特聘21名院士和專家作「參謀」
    25日下午,在太原舉行的2005院士專家山西行座談會上,來自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等單位的14位院士和7位專家接受了山西省政府發的聘書,正式成為「山西省人民政府特聘專家」,他們將為山西發展出主意、想辦法,為推動山西經濟社會全面發展提供「參謀」。
  • 山西靠什麼引進和留住人才
    「唯有優化創新生態,方能助推轉型發展。」中國工程院院士、C919大型客機總設計師吳光輝表示,山西轉型升級亟須用高新技術帶動高新產業發展。12月1日至5日,吳光輝參加了中央人才工作協調小組專家諮詢服務活動山西行。20位兩院院士、15位教授專家參加了此次活動,共同為山西高質量轉型發展把脈問診。吳光輝與山西結緣已久。
  • 院士專家把脈中國能源發展之路
    11月10日,以「低碳轉型、智能發展、多元融合」為主題的2020年中國能源研究會年會在北京召開。圍繞碳中和目標如何實現、能源如何轉型、各類能源的未來發展路徑等議題,與會專家進行了深入研討。如何實現碳中和目標?
  • 轉型發展是山西發展的根本出路、唯一出路
    《山西日報》刊發評論員文章《轉型發展是山西發展的根本出路、唯一出路——二論深入學習貫徹省委十一屆十次全會精神》7月2日出版的《山西日報》刊發評論員文章《轉型發展是山西發展的根本出路、唯一出路——二論深入學習貫徹省委十一屆十次全會精神》文章說,省委十一屆十次全會號召全省上下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金光大道奮勇前進,強調轉型發展是山西發展的根本出路、唯一出路,舍此別無他途。
  • 陳凱先院士、林國強院士等專家參加和黃藥業科技與發展專家會議
    上海2021年1月12日 /美通社/ -- 日前,「上海和黃藥業院士專家工作站暨工程中心技委會2020年年會」在上海中醫藥大學中藥研究所召開。每年年底召開的院士專家工作站暨工程中心技委會年會(簡稱「科技與發展專家會議」),是上海和黃藥業自2014年以來一直堅持推進的重要工作之一。
  • 山西日報數字報
    、提攜後學,為更多優秀人才植根三晉、創新創業傾注心血、貢獻力量,為山西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作出更大貢獻,以一流的業績向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禮!  李晉平事跡簡介  李晉平,男,1964年生,山西大寧人,中共黨員,工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