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易烊千璽的寸頭造型,不得不感嘆四字弟弟在時尚表現力方面一直很絕。
客觀來說他的五官頜面不算男星中的頂流,但整體風格卻早早就自成一派,連檢驗男星最終顏值的平頭寸頭也能駕馭。
對於男星而言,駕馭平頭寸頭真的存在客觀條件嗎?如果有,那麼什麼樣的條件才決定了他們留平頭寸頭是荷爾蒙爆棚,還是泯然眾人的油膩呢?
雄性競爭力決定髮型適配度
平頭也叫「陸軍裝」,是軍人常見的髮型。通常指男性的短髮,包括大平頭、圓寸(小平頭),一般是從腦後到兩鬢的頭髮全部推光,上端頭髮稍長齊平。
寸頭的特質顯而易見就是夠短,因此對面部輪廓五官的暴露度很高,頭髮的修飾性大幅降低。
這意味著駕馭寸頭的第一點就在於骨相輪廓沒有明顯bug,最好的情況是頭包臉:
其次是顳骨太陽穴凹陷不明顯+顴骨顴弓凸出不明顯,即便暴露也不會被分走過多注意力,整體感觀尚在視覺美感範疇內。
陳飛宇、朱正廷
代表男性特質的雄性競爭力越強,越能駕馭平頭寸頭。越是立體的骨相、挺拔的五官、濃密的毛髮,越容易給人強烈的雄性競爭力,也會給人更適合「專屬於」男性的寸頭感。
張震、朱亞文
這個角度來看,不是說五官越精美就越適合,而是越符合大眾審美中的陽剛感、男子氣概會更適合寸頭。寸頭能夠強化突出適合這個風格的氣質,對於不好走花美男之路的大多數男星而言,是個增強辨識度的好選擇。
黃立行就很適合超短板寸
當然我們沒有說不能駕馭寸頭就沒有男子氣概、就是娘氣,這是兩回事兒,原生顏值底色的風格不同罷了。
最近內娛主流審美中的男性依舊多偏精美感,比起鐵血硬漢,是更貼近偶像男團的臉。不論從受眾角度、還是自身顏值特質,這部分男星都更適合偏長的髮型與劉海來修飾、匹配更接近磁性競爭力的部分。
丁禹兮、蔡徐坤
這種風格沒有好壞高低之分,可以說是審美上的因人而異、因地制宜,全看哪種風格更適合自己,更容易獲得觀眾緣。選擇更能表現自己優勢的髮型,哪怕不夠有特別突出的雄性競爭力,也比不適合卻硬凹要理智的多。
髮型代表的男性美貌稀缺度
真要挑剔的通過髮型來區分男性美貌稀缺度等級,也是有跡可循的。
能駕馭平頭的男性,基本都是頭骨發育良好且五官端正的。普通的五官往往指向單純的雄性競爭力,五官粗糙感比較強的話,可以走硬漢氣質風格,著重突出狂野的雄性競爭力+自然的荷爾蒙感。
韓東君、胡軍
而五官中立體挺括且不乏精緻感的男性,不僅能駕馭平頭,同時也能駕馭另一個極端的長髮。
並且這種特質不會讓人覺得過於女相,而是既有濃鬱男性荷爾蒙感,又有或禁慾、或藝術家、或斯文敗類的氣質類型,是更魅惑的荷爾蒙感、更容易讓女性有沉淪感。
另外,一些五官更偏精細的男性,留平頭會有特別的爽朗感。氣質拿捏好會有更雲端的藝術家感,比如陳道明。他的五官精細度其實是可以駕馭現代妝的長髮的,五官類型跟李準基這種妖孽花美男也有類似之處,但總歸還是不如他的平頭來的更有高知感:
陳道明、陳道明中戲定妝照、李準基
就像我們上面聊到的,面部特質特質夾在中間不溫不火的類型,更適合凸顯一部分雌性競爭力來營造雌雄同體的感覺,這也是很適合當下流行審美的風格。
當然,這條路上走的人多了,那這種風格自然就不算稀缺。宋威龍、胡一天、羅雲熙、楊洋這樣優越的骨相臉也來分一杯羹,大家風格就更雷同了:
所以不論從原生顏值的適配角度看,還是從依據當下觀眾喜好+迎合流行審美的角度看,更能駕馭平頭的男星都有著更稀缺的美貌辨識度。
朱一龍、胡歌
稀缺度排序是花美男男團臉<鐵血硬漢臉<全能頂級男色。
範丞丞、陳偉霆、楊洋
平頭是男性解油利器
還有一個殘酷的事實是,對於一些相貌平平的男星而言,寸頭是選無可選的選擇。當氧叔問身邊男神級好友,是不是覺得留寸頭的男星都比較有個性、有風格、容易受到異性關注時,他的回答是:「你覺得郭德綱、嶽雲鵬寸頭帥嗎?」
這裡沒有刻意冒犯的意思,但冷靜想想,確實寸頭對他們而言是解油利器。或者說我們很難想像他們的日常是韓劇男主角髮型、或者頹廢文藝男的長捲髮,哪怕寸頭不夠帥,但至少保證清爽。
不靠顏值吃飯的男藝人,做到人品才華並駕齊驅就足夠了,我們對他們的期望並不在外表。當才華有人品做依託時,怎麼搞怪都覺得可愛:
可一旦獲得點成績就飄了、或者說露出狐狸尾巴,那觀眾往往也會連同外表一起厭屋及烏。前段時間小嶽嶽公開說四蛋「不適合跳舞、腿粗、腳脖子醜」,以他的情商這話不應該是脫口而出的,這個玩笑有幾分真,大家見仁見智吧:
畢竟有才華的人多得是,而你又何德何能?
說到底,駕馭寸頭的關鍵不僅在於外表的適配性,同樣在於內在的利落坦蕩。寸頭風格是解油利器,可當他變成部分男星油膩的擋箭牌後,就會發現寸頭的本身的爽朗特質也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還是尷尬。
指望一個寸頭拯救風格是很難的,想駕馭它還是需要心境與外在的統一。那應該是我到了這個階段,心甘情願去走這個風格,而不是企圖利用這種風格暗搓搓的牟紅利。自以為玩弄風格的最後,往往都會迷失在風格裡,忘記了自己的優勢與特質。
這一點對變美的男男女女而言都很重要,在矜持貫徹自己風格的同時,也可以偶爾停下腳步想一想,自己為什麼走上這條路。如果初衷適合、是快樂那自然很好;如果不是,可以適時問問自己到底想要追求的是什麼,如果只是盲目的趕潮流那很難有做到出彩的一天,畢竟永恆的是經典,而非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