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廠中實際應用中經常需要打孔的類型有3種:方板類、圓形法蘭類和在裝配體中依據已有的孔來打孔。
如果我們在繪製孔特徵時用拉伸切除的話,那麼在出工程圖時,是識別不了孔特徵的,所以此時就用到了:異型孔嚮導。
1.方板類打孔:
打開已繪製好需要打孔的方板模型,單擊【特徵】選項卡之下的【異型孔嚮導】,首先根據自己的需要從紅框中選擇孔的類型,此時我們選擇【孔】/【螺釘間隙】/【M8】
同樣在【M8】的螺釘間隙下還有3個選擇:緊密、正常和鬆弛。
正常情況下【M8】的間隙孔為9,鬆弛~10,而緊密~8.4,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選擇。
選好孔的類型後,單擊【位置】,點擊滑鼠左鍵選擇需要打孔的平面。此時默認的孔的位置是通過中心點來控制的,滑鼠點到哪裡,孔就會打到哪裡。
我們可以將所打的孔全部通過滑鼠點出來,然後通過【智能尺寸】來定位,但這樣比較麻煩,孔的數量少還好,如果孔數較多就容易亂而出現錯誤,故不推薦。
其實此時最快捷的方法是:我們可以先做輔助線,然後通過鏡像來完成。具體步驟如下:
在處於【位置】的狀態下,先選擇【中心線】,通過原點繪製橫豎兩條中心線,如圖:
此時單擊需要打孔的平面,通過滑鼠左鍵單擊繪製四分之一的孔,剩下的孔通過橫豎中心線鏡像來得到,如圖:
這樣做的優點就是:當我們改變一個孔的位置時,其餘3個孔的位置都會跟著發生相應的變化,這樣通過【智能尺寸】標註出來的尺寸比較正規,而且標註出來的尺寸較少,出錯的概率也會非常低。另外還有個優點就是:當我們出工程圖時,可以直接調用模型的尺寸。
最後單擊【√】完成打孔。
2.圓形法蘭類打孔:
打開已繪製好需要打孔的模型,如圖:
單擊【特徵】/【異型孔嚮導】,選擇合適孔的類型,具體參數如圖:
單擊【位置】,點擊需要打孔的面,確定打孔面。如果是打4個孔,可以直接繪製輔助圓,孔的中心點直接捕捉輔助圓的4個象限點即可。
如果孔數無法確定或不是4個時,可以繪製一根輔助中心線,然後標註尺寸,選擇【點】和輔助中心線端點重合 ,只打一個孔,如圖:
完成後,選擇【圓周陣列】
根據調整參數的不同來實現孔數量的調整。
3.在裝配體中依據已有的孔來打孔:
依據端蓋上的孔,打底座上的孔。
在【裝配體】選項卡之下選擇【裝配體特徵】/【異型孔嚮導】
打孔步驟同上,注意此時螺紋中心點直接捕捉端蓋的孔的中心即可。
完成後如圖:
此時我們選擇底座,右擊滑鼠右鍵,選擇【打開零件】
由圖可見我們剛才在裝配體中給底座打的螺紋孔並沒有在零件中展示出來。此時我們就需要將打孔的特徵傳播到零件中,這樣才能顯示出來。
在裝配體中設計樹下,選擇【M6螺紋孔1】,單擊滑鼠右鍵,選擇【編輯特徵】
在【特徵範圍】中勾選【將特徵傳播到零件】
此時我們再打開底座後會發現,裝配體中打的螺紋孔已經顯示出來了。
此種打孔的方法在裝配體設計樹中是有特徵存在的。
如果我們不想在裝配體中出現特徵的情況,可以用另一種方法。
單擊底座,點擊滑鼠右鍵,選擇【編輯】
然後同樣是選擇【異型孔嚮導】來打孔。
打孔完成後退出【編輯】狀態。
此時設計樹中就沒有了特徵的存在了,而且此時孤立的看零件底座孔也是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