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7月20日,阿波羅11號登月時,美國太空人奧爾德林偷偷把酒帶上了月球。
他在自己的回憶錄中描述道:「我從一個密封的塑料容器中把酒倒進教堂給我的聖杯中。在月亮1/6的重力下,葡萄酒在酒杯的側面緩慢而優雅地旋轉。」
上圖為奧爾德林,雖然他不是太空漫步第一人,但他卻是太空飲酒第一人。
據說奧爾德林在月球喝酒時,信號正好斷開了。這酒喝的時機,既逼格高,又恰到好處。
不過,太空喝酒有極大的風險。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一位發言人Daniel G Huot說:「國際空間站上不允許飲酒。」 「國際空間站對酒精和其他揮發性化合物的使用進行了控制,因為這些化合物可能會對加油站的水回收系統產生影響。」
事實上酒精作為一種易燃的液體,對於環境密封、線路密集、造價高昂的太空飛行器來說,是嚴重的安全隱患。此外,在太空微重力環境下,航天員喝酒後容易打出酒精與氣體混合的「溼嗝」。
這些猶如胃酸一樣的液體,既汙染空間站空氣,也讓水回收系統難以處理。
而另一方面,喝酒不開車,開車不喝酒。
對於駕駛著以接近每小時17,200英裡速度行駛,耗資1500億美元的太空站的太空人來說,保持清醒更顯的尤為重要。
但這些風險對「戰鬥民族」俄羅斯來說,都不算事兒。
前蘇聯航天員伊戈爾·沃爾克回憶,1984年他和搭檔乘坐「聯盟」號飛船準備上天時,按規定攜帶上天的東西是有限重的。
為了把心愛的白蘭地夾帶上天,這倆航天員在起飛前一周硬餓瘦了近2公斤。
而法國酒大氣很多,眾所周知,飲酒是法國文化之一,白蘭地甚至被法國稱為「生命之水。」上世紀90年代,法國航天機構為和平號空間站的太空人提供了豐盛的食物,他們想用法國美味的鵝肝、白蘭地款待自己的民族英雄。
雖然美國政府對太空環境下飲酒並不支持,但是駐守在和平號空間站的美國太空人卻經常參加慶祝活動,喝到了好酒。
1997年,和平號空間站上暢飲的太空人們
不過太空中喝酒可不像地面一樣。
太空失重環境下,液體就像彈跳的果凍一樣難以控制。
一般情況下,太空人們都是用吸管吸幾滴,等待白蘭地在口腔中擴散開來,因為空間站沒有重力將其吸入喉嚨,還會擴散至鼻腔上方。「酒精會很快被人體吸收,你會立刻感到興奮,酒水進入喉嚨時,還會有溫暖的感覺。」
聽起來很玄乎,也很酷。
不過最酷的太空飲酒方式,其實是喝在太空中釀出來的酒。
2011年,蘇格蘭一家威士忌酒廠與太空研究機構合作,把一個威士忌酒版,運上國際太空站存放近3年後,重返地球。
試飲報告顯示,登上太空的酒版氣味十分獨特,類似煙燻魚,亦有黑醋慄及紫羅蘭的香味,整體氣息更為濃烈....甚至還有肉桂、煙肉及火腿等味道......餘韻強烈持久,味道前所未見。
日本飲料公司三得利研究人員認為,將威士忌儲存在太空,口感可能會更醇美。
當然,太空釀酒肯定少不了我們中國人,神舟九號就曾將「牛欄山一號」酒麴帶入太空,遨遊13天。
據介紹,「牛欄山一號大曲」經歷太空微重力、高能粒子、交變磁場等獨特環境馴化後,對酒麴品質的提升,釀酒微生物群體的改良具有積極意義。
不過,目前為止,各類「太空釀造」的酒貌似還未開放出售。但感興趣的讀者朋友們,可以點擊在看,與小銀航一起眾籌太空釀酒。下期我們將介紹舌尖上的太空,歡迎持續關注。
參考資料:
BBC https://www.bbc.com/future/article/20170217-why-astronauts-are-banned-from-getting-drunk-in-space
北京日報 http://sdjsb.bjd.com.cn/html/2012-07/30/content_117839.htm
航天員雜誌 https://new.qq.com/omn/20191204/20191204A0AG1F00.html
好奇心日報 http://www.qdaily.com/articles/13009.html
環球網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26038179219832172&wfr=spider&for=pc
北京市科協 http://news.kedo.gov.cn/c/2020-02-18/1018521.shtml
部分圖片引用自網絡,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