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中常見的金相組織,你應該都了解吧

2021-01-16 熱處理生態圈

1.奧氏體

碳與合金元素溶解在γ-fe中的固溶體,仍保持γ-fe的面心立方晶格。晶界比較直,呈規則多邊形;淬火鋼中殘餘奧氏體分布在馬氏體間的空隙處

2.鐵素體

碳與合金元素溶解在a-Fe中的固溶體。亞共析鋼中的慢冷鐵素體呈塊狀,晶界比較圓滑,當碳含量接近共析成分時,鐵素體沿晶粒邊界析出。

3.滲碳體

碳與鐵形成的一種化合物。在液態鐵碳合金中,首先單獨結晶的滲碳體(一次滲碳體)為塊狀,角不尖銳,共晶滲碳體呈骨骼狀。過共析鋼冷卻時沿Acm線析出的碳化物(二次滲碳體)呈網結狀,共析滲碳體呈片狀。鐵碳合金冷卻到Ar1以下時,由鐵素體中析出滲碳體(三次滲碳體),在二次滲碳體上或晶界處呈不連續薄片狀。


4.珠光體

鐵碳合金中共析反應所形成的鐵素體與滲碳體的機械混合物。珠光體的片間距離取決於奧氏體分解時的過冷度。過冷度越大,所形成的珠光體片間距離越小。在a1~650℃形成的珠光體片層較厚,在金相顯微鏡下放大400倍以上可分辨出平行的寬條鐵素體和細條滲碳體,稱為粗珠光體、片狀珠光體,簡稱珠光體。在650~600℃形成的珠光體用金相顯微鏡放大500倍,從珠光體的滲碳體上僅看到一條黑線,只有放大1000倍才能分辨的片層,稱為索氏體。在600~550℃形成的珠光體用金相顯微鏡放大500倍,不能分辨珠光體片層,僅看到黑色的球團狀組織,只有用電子顯微鏡放大10000倍才能分辨的片層稱為屈氏體。


5.上貝氏體

過飽和針狀鐵素體和滲碳體的混合物,滲碳體在鐵素體針間。過冷奧氏體在中溫(約350~550℃)的相變產物,其典型形態是一束大致平行位向差為6~8od鐵素體板條,並在各板條間分布著沿板條長軸方向排列的碳化物短棒或小片;典型上貝氏體呈羽毛狀,晶界為對稱軸,由於方位不同,羽毛可對稱或不對稱,鐵素體羽毛可呈針狀、點狀、塊狀。若是高碳高合金鋼,看不清針狀羽毛;中碳中合金鋼,針狀羽毛較清楚;低碳低合金鋼,羽毛很清楚,針粗。轉變時先在晶界處形成上貝氏體,往晶內長大,不穿晶。


6.下貝氏體

同上,但滲碳體在鐵素體針內。過冷奧氏體在350℃~Ms的轉變產物。其典型形態是雙凸透鏡狀含過飽和碳的鐵素體,並在其內分布著單方向排列的碳化物小薄片;在晶內呈針狀,針葉不交叉,但可交接。與回火馬氏體不同,馬氏體有層次之分,下貝氏體則顏色一致,下貝氏體的碳化物質點比回火馬氏體粗,易受侵蝕變黑,回火馬氏體顏色較淺,不易受侵蝕。高碳高合金鋼的碳化物分散度比低碳低合金鋼高,針葉比低碳低合金鋼細。


7.粒狀貝氏體

大塊狀或條狀的鐵素體內分布著眾多小島的復相組織。過冷奧氏體在貝氏體轉變溫度區的最上部的轉變產物。剛形成時是由條狀鐵素體合併而成的塊狀鐵素體和小島狀富碳奧氏體組成,富碳奧氏體在隨後的冷卻過程中,可能全部保留成為殘餘奧氏體;也可能部分或全部分解為鐵素體和滲碳體的混合物(珠光體或貝氏體);最可能部分轉變為馬氏體,部分保留下來而形成兩相混合物,稱為m-a組織。


8.無碳化物貝氏體

板條狀鐵素體單相組成的組織,也稱為鐵素體貝氏體。形成溫度在貝氏體轉變溫度區的最上部。板條鐵素體之間為富碳奧氏體,富碳奧氏體在隨後的冷卻過程中也有類似上面的轉變。無碳化物貝氏體一般出現在低碳鋼中,在矽、鋁含量高的鋼中也容易形成。


9.馬氏體

碳在a-Fe中的過飽和固溶體。板條馬氏體:在低、中碳鋼及不鏽鋼中形成,由許多相互平行的板條組成一個板條束,一個奧氏體晶粒可轉變成幾個板條束(通常3到5個)。片狀馬氏體(針狀馬氏體):常見於高、中碳鋼及高Ni的Fe-Ni合金中,針葉中有一條縫線將馬氏體分為兩半,由於方位不同可呈針狀或塊狀,針與針呈120°角排列,高碳馬氏體的針葉晶界清楚,細針狀馬氏體呈布紋狀,稱為隱晶馬氏體。


10.回火馬氏體

馬氏體分解得到極細的過渡型碳化物與過飽和(含碳較低)的a-相混合組織 它由馬氏體在150~250℃時回火形成。這種組織極易受腐蝕,光學顯微鏡下呈暗黑色針狀組織(保持淬火馬氏體位向),與下貝氏體很相似,只有在高倍電子顯微鏡下才能看到極細小的碳化物質點。

11.回火屈氏體

碳化物和a-相的混合物。它由馬氏體在350~500℃時中溫回火形成。其組織特徵是鐵素體基體內分布著極細小的粒狀碳化物,針狀形態已逐漸消失,但仍隱約可見,碳化物在光學顯微鏡下不能分辨,僅觀察到暗黑的組織,在電鏡下才能清晰分辨兩相,可看出碳化物顆粒已明顯長大。

12.回火索氏體

以鐵素體為基體,基體上分布著均勻碳化物顆粒。它由馬氏體在500~650℃時高溫回火形成。其組織特徵是由等軸狀鐵素體和細粒狀碳化物構成的復相組織,馬氏體片的痕跡已消失,滲碳體的外形已較清晰,但在光鏡下也難分辨,在電鏡下可看到的滲碳體顆粒較大。


13.萊氏體

奧氏體與滲碳體的共晶混合物。呈樹枝狀的奧氏體分布在滲碳體的基體上。


14.粒狀珠光體

由鐵素體和粒狀碳化物組成。它是經球化退火或馬氏體在650℃~A1溫度範圍內回火形成。其特徵是碳化物成顆粒狀分布在鐵素體上。


15.魏氏組織

如果奧氏體晶粒比較粗大,冷卻速度又比較適宜,先共析相有可能呈針狀(片狀)形態與片狀珠光體混合存在,稱為魏氏組織 。亞共析鋼中魏氏組織的鐵素體的形態有片狀、羽毛狀或三角形,粗大鐵素體呈平行或三角形分布。它出現在奧氏體晶界,同時向晶內生長。過共析鋼中魏氏組織滲碳體的形態有針狀或杆狀,它出現在奧氏體晶粒的內部。

熱處理生態圈」以熱處理為核心報導方向,著眼材料、冶金、熱成型、加工和結構等影響零件成品的整個鏈條因素,構建質量生態圈的理念。

感覺內容不錯,請關注「Heat-news」!

相關焦點

  • 鋼鐵中常見的金相組織
    在a1~650℃形成的珠光體片層較厚,在金相顯微鏡下放大400倍以上可分辨出平行的寬條鐵素體和細條滲碳體,稱為粗珠光體、片狀珠光體,簡稱珠光體。在650~600℃形成的珠光體用金相顯微鏡放大500倍,從珠光體的滲碳體上僅看到一條黑線,只有放大1000倍才能分辨的片層,稱為索氏體。
  • 金相制樣、金相組織與金相檢驗
    通過前面的表述我們知道了金相分析是用金相顯微鏡來觀察金屬,但金屬的自然表面很粗糙,很難直接看到其內部組織,除斷口觀察等一些非常特殊的情況,一般都需要對被觀察的對象進行表面處理,其目的就是為了能在顯微鏡下清楚地看到內部組織。這個對觀察對象進行處理的過程就是金相制樣。
  • 關於金相顯微鏡和金相試樣製備都在這裡了
    因此用金相顯微鏡來觀察檢驗分析金屬內部的組織結構是工業生產中的一種重要手段。金相顯微鏡主要由光學系統、照明系統、機械系統、附件裝置(包括攝影或其它如顯微硬度等裝置)組成。根據金屬樣品表面上不同組織組成物的光反射特徵,用顯微鏡在可見光範圍內對這些組織組成物進行光學研究並定性和定量描述。它可顯示500~0.2m尺度內的金屬組織特徵。早在1841年,俄國人(п。п。
  • 表面滲氮金相組織機理研究
    摘要:以Fe-N 相圖、氮化物晶體結構及相變平衡態為依據,研究分析了滲氮過程中形成的各種間隙化合物、γ相的轉變組織以及α-Fe 相中的析出組織的結構特點,並分析了各種相的生長機理及影響因素。大量圖片及數據為實現對滲氮過程中形成的各種金相組織進行判定,提供了依據,並彌補了目前行業內滲氮過程中氮化物金相組織結構研究數據較少的狀況。
  • 材料小博士:金屬研究的葵花寶典,你了解金相分析嗎?
    So rby (以下簡稱索氏)首次用顯微鏡觀察經拋光並腐刻的鋼鐵試片, 從而揭開了金相學的序幕,成為國際公認的金相學創建人。後來隨著理論的完善和觀察手段的改進,金相學逐漸成為一門新的學科並滲透到其他領域中,金相技術被廣泛用於金屬的研究。或許,你用過萬花筒,通過轉換角度能看到光怪陸離的微觀世界,而在金相顯微鏡下,你能看到金屬的千奇百怪。
  • 材料小博士:金屬研究的葵花寶典,你了解金相分析嗎?
    So rby (以下簡稱索氏)首次用顯微鏡觀察經拋光並腐刻的鋼鐵試片, 從而揭開了金相學的序幕,成為國際公認的金相學創建人。他在鍛鐵中觀察到類似魏氏(Widmanstabtten)在鐵隕石中觀察到的組織,稱之為魏氏組織,後來又進一步完善了金相拋光技術,並在攝影師的協助下拍攝了鋼與鐵的顯微像, 基本上搞清了其中的主要相, 並對鋼的淬火、回火等相變作了到現在看來還基本正確的解釋。
  • 銅合金金相組織分析
    我們一般做材料的,都需要對金相進行分析,來達到認識材料組織目的,金相可以知道材料微觀組織形貌,可初步確定材料的相關性能,但是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金相組織,a相,r相,B相等等,下面我們分析銅合金相關情況
  • 異種鋼焊接中鋼的金相組織分類
    異種鋼的焊接組合在現代工業中應用最廣泛,異種鋼焊接構件的組合分類是這樣的,工程結構中應用較多的是不同金相組織的異種鋼焊接,這類結構件主要分以下兩種情況:①母材金相組織相同而合金化程度不同的異種鋼焊接結構件,例如低碳鋼與鉻鉬耐熱鋼、1Cr18Ni9Ti
  • 金相分析儀器大全,快來看看
    金相分析儀用於鑑別和分析各種金屬和合金材料的組合結構,廣泛應用在工廠或實驗室進行鑄件質量的鑑定;原材料的檢驗或材料處理後的金相組織分析;以及對表面噴塗等一些表面現象進行研究工作。是鋼鐵、有色金屬材料、鑄件、鍍層的金相分析;地質學的巖相分析;以及工業領域對化合物、陶瓷等進行微觀研究的有效手段,是金屬學和材料學研究材料組織結構的必備儀器,也廣泛應用於生物、醫學和教學等領域。
  • 金相顯微鏡視場中是『有色彩的世界』
    龔老師提了一個建議:你貢獻一篇灰度和彩色區別的科普文章吧。其實,我個人理解,分析彩色、灰度概念是光學學科領域的事情,不是「金相分析」。而我談「灰度、彩色」主要也就是梳理、解釋一個平日裡的「現實操作」。和顯微鏡供應商的銷售技術人員溝通可知:鍾情於黑白照片的,當下一般都是老的工廠裡的那些老技術人員,和國標黑白的對照看著舒服,但是現在一般都是彩色的,不存黑白了。教師、同學經常會遇到查詢資料、圖譜的時候。個人理解,學習圖譜的一個結果往往是看不懂實際樣品。比如,無錫熱處理界的一位元老汪慶華先生就提過一個問題:「教科書中金相照片人人都能看懂。但是在實際生產中的金相試樣顯微組織為什麼看不懂?
  • 常見金相組織鑑別
    現簡單介紹一下這些組織的基本形態,以便在實踐中加以區別。鐵素體:屬bcc結構,呈等軸多邊形晶粒分布。鐵素體軟而韌,硬度為30~100HB。在碳鋼中它是碳在α-Fe中的固溶體;在合金鋼中,則是碳和合金元素在α-Fe中的固溶體。
  • 金相分析標準,太全了!
    34、鋼鐵零件_滲氮層深度測定和金相組織檢驗(GB 11354-2005)【081】鋼鐵零件_滲氮層深度測定和金相組織檢驗_原始組織的檢驗比較評級【082】鋼鐵零件_滲氮層深度測定和金相組織檢驗_滲氮層深度測定輔助評級【083】鋼鐵零件_滲氮層深度測定和金相組織檢驗
  • 7個要點,讀懂徠卡的DM6 M金相顯微鏡
    小編梳理並總結了7個要點,幫你讀懂徠卡DM6 M金相顯微鏡。要點1:「可複製」意味著「可靠」可複製性在諸如鋼鐵夾雜物比例測定、相位或顆粒分析、晶粒度評級等應用中至關重要。Leica DM 6 M 這款工業測量金相顯微鏡系統,能讓您獲得可複製的結果,始終如一!
  • 金相分析標準大全
    34、鋼鐵零件_滲氮層深度測定和金相組織檢驗(GB 11354-2005) 【081】鋼鐵零件_滲氮層深度測定和金相組織檢驗_原始組織的檢驗比較評級【082】鋼鐵零件_滲氮層深度測定和金相組織檢驗_滲氮層深度測定輔助評級【083】鋼鐵零件_滲氮層深度測定和金相組織檢驗_滲氮層脆性檢驗比較評級
  • 金相顯微鏡的組成和分類
    金相顯微鏡是將光學顯微鏡技術、光電轉換技術、計算機圖像處理技術完美地結合在一起而開發研製成的高科技產品,可以在計算機上很方便地觀察金相圖像,從而對金相圖譜進行分析,評級等以及對圖片進行輸出、列印。
  • ​金相顯微鏡與生物顯微鏡
    一、 外觀下圖,左邊為金相顯微鏡,右邊為生物顯微鏡。主要部件基本一致:目鏡、物鏡、照明系統、載物臺、鏡架等組成。其最主要的區別在於,照明系統的位置不同,金相顯微鏡的照明系統在物鏡上部,光路透過物鏡照射到樣品表面(倒置型相同);而生物顯微鏡的照明系統在物鏡下部,光路透過物體照射到目鏡中。
  • 金屬材料金相分析標準大全
    通過金相照片可以直觀的表徵材料的組織組成物、材料的相、晶粒、夾雜物等,同時金相分析也是評價材料工藝的優良和查找失效及缺陷原因的有效手段。4.GB/T 13298-2015 金屬顯微組織檢驗方法5.GB/T 11354-2005 鋼鐵零件 滲氮層深度測定和金相組織檢驗6.JB/T 2798-1999 鐵基粉末冶金燒結製品金相標準 鋼材7.GB/T 10561-2005 鋼中非金屬夾雜物含量的測定 標準評級圖顯微檢驗法
  • 「檢測百科」常用金相檢測標準
    >6 GB/T/T13302-1991 鋼中石黑碳顯微評定方法 7 GB/T4335-1984 低碳鋼冷軋薄板鐵素體晶粒度測定法 8 JB/T/T5074-1991 低、中碳鋼球化體評級 9 ZBJ36016-1990 中碳鋼與中碳合金結構鋼馬氏體等級
  • 如何操作金相顯微鏡?金相顯微鏡的使用步驟
    那麼重點意義是在「金相」這兩個字上,「金」指的是金屬或者合金材料,「相」應該就是指相面外觀。需要指出的是,這裡的外觀形態這並不是我們在宏觀條件下用肉眼看到的樣子,應該是通過顯微鏡所看到的微觀組織形態,所以它有個更精確的學術名稱「金相組織」。一般來講,金相顯微鏡的物鏡有2.5、5、10、20、40、50、100等不同倍率的物鏡,目鏡則一般配置是10X,當然也有其它倍率的。根據顯微鏡物鏡的觀察方法、功能及工作距離,又可分為明場,暗場,普通工作距離,長工作距離,超長工作距離等,這裡不一一贅述。
  • 農村常見的益母草,是女性不可或缺的佳品,女孩子都應該了解一下
    農村常見的益母草,是女性不可或缺的佳品,女孩子都應該了解一下!聽到益母草這個名字,大家都比較熟悉,尤其是女性朋友更是再熟悉不過了,因為益母草對女性健康是有益的。可以說益母草是女性的寶草,被稱為「女人草」,有「婦科聖藥」的美譽,女孩子都應該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