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四號」探測器終於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了,這是人類探測器第一次穩穩降落月背。通過「鵲橋」中繼星,「嫦娥四號」傳回了世界第一張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圖,揭開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紗。
我們都知道,我們能夠看到的月球,只是始終朝向我們的一面,月球的背面到底有什麼,古今中外有太多的猜測,甚至有人說月球背面還有外星人的基地,在不少電影中我們也曾看到過描述月球背面的鏡頭。但是揭開月球背面的真面目,人類還是從環繞月球飛行開始的。1959年10月,前蘇聯發射的月球3號探測器第一次拍到了月球背面的圖片,雖然還不是很清晰,也只覆蓋了70%的月球背面,但還是向前邁進了一大步。此後,月球的探測就更是方興未艾了,美國太空人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踩下的一小步,終於成了人類的一大步。但月球探測受條件限制,月球背面還從來沒有任何人類或探測器降落過,沒有著陸,看圖片是沒法進行深入研究的,而要依靠探測器真正的著陸,由於技術難度太高,美蘇兩國也都沒有深入進行過。
這裡並不是說美蘇過俄羅斯技術不行,而是說他們在進行了一系列探測後,認為沒有必要進行月背著陸,因此將有限的航天資源用在了近地面和星球大戰等項目上。或是深空探測項目中,對於月球的興趣已經不是很大了。
但是我們的探月工程才剛剛開始,由中科院院士,探月工程首席科學家孫家棟提出的「繞,落,回」三步走探月工程,已經進行到了第三步,此時再進行月球正面的探測,其實已經意義不大,畢竟月兔號月球車超期服役的傳奇在很多航天迷眼中,已經算是巨大的成功。在解決第三步的「回」之前,進行一次月球背面的可控探測,無疑是一步重大措施。
為何這樣說呢?我們都知道月球背面始終不朝向地球,那麼在太空飛行器的控制上,就有可能「失聯」半圈兒,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只能是讓著陸探測器在朝向地球的這一面進行著陸,或者是乾脆研製一型中繼衛星。何謂中繼衛星呢?簡單的說就是移動信號基站,有了中繼衛星,就可以讓太空飛行器在任何一個月球的角落進行著陸,而不受控制的那半圈兒,也就自然不復存在了。
更重要的是,有了中繼衛星,就可以實時傳輸拍攝到的畫面,從而避免了拍攝到卻無法回傳地球的尷尬。所以說,這次嫦娥4號能夠降落月球背面,最大的功臣,正是人們並不太關注的「鵲橋」號中繼衛星。(利刃/東風破)